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学术空间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家庭亲密度与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韧性和学业控制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1、文章题目:家庭亲密度与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韧性和学业控制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2、作者姓名:刘进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550025

3、文章摘要:为探讨高中生家庭亲密度、心理韧性、学业控制感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73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亲密度显著正向预测高中生的学业成绩;(2)心理韧性和学业控制感在家庭亲密度和学业成绩间起中介作用,包括心理韧性独立中介作用、学业控制感独立中介作用和心理韧性-学业控制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4、关键词:家庭亲密度;学业成绩;心理韧性;学业控制感

5、正文

一、引言
      学业成绩(academic achievement)是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指标,与个体未来的生活品质密切相关[1]。学业成绩会影响个体的发展,如学业成绩不良可能导致个体遭受同伴的侵害[2],面临更高水平的身心健康风险[3]。因此,研究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对于提升高中生学业成绩、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对个体发展影响最大的微观系统之一。良好的家庭氛围[4]以及个体自身所具有的特质[5]对个体学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班杜拉(Bandura)在互惠决定论中指出[6],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在作用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其中一种作用方式表现为环境因素通过作用于个体因素,影响个体的其他内部因素和外部行为。根据上述理论,本研究以家庭亲密度作为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心理韧性和学业控制感作为重要的个体内部因素,系统探究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形成和发生机制。
(一)家庭亲密度与高中生学业成绩
      家庭是最重要的微观环境系统之一,对个体的影响最为直接[7]。以往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对个体的学校适应[8],学业成就[9],学业效能感[10]、学业成绩[11]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家庭亲密度是家庭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体感受到的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结程度[12]。家庭亲密度水平较高的家庭通常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成员之间沟通更为密切、情感卷入更高,为个体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支持,从而使得学生更专注于学习进而提高学业成绩[13]。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家庭亲密度可以正向预测高中生学业成绩。
(二)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个体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强调个体在生活中遇到逆境、创伤和威胁性情境时的良好适应[14]。心理韧性动态模型指出,家庭作为一种外部保护资源,如果能够满足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需要,个体便能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心理韧性[15]。以往研究证实,心理韧性在家庭功能与学业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13]。因此,心理韧性可能在家庭亲密度和学业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一方面,心理韧性是个体与家庭成员以及同伴的互动中发展出来的一种能力[16][17],其产生主要依赖于家庭系统[18]。已有研究也证实,家庭亲密度[19]、家庭功能[20]等家庭因素会影响个体心理韧性的发展与形成。另一方面,心理韧性会影响个体的学业成就[21]、与学业压力[22]呈负相关,且提高心理韧性水平能够减少学业拖延行为[23]。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心理韧性在家庭亲密度和学业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
(三)学业控制感的中介作用
       学业控制感(perceived academic control)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和预测学业结果的能力的感知[24]。由社会支持理论出发可知[25],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朋友)可以给个体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从而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控制感,进而提高学业成绩。此外,成就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认为环境变量通过评估的中介作用影响学业成就,对控制感的评估是环境变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变量[26]。因此,学业控制感可能在家庭亲密度和学业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一方面,在亲密的家庭环境当中,父母给予的情感支持通常可以帮助个体更好的应对学习中的困难与挑战,进而提高个体学业控制感。另一方面,以往研究也证实,学业控制感正向预测学业成绩[27]。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学业控制感在家庭亲密度和学业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
(四)心理韧性、学业控制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高水平的心理韧性作为一种保护因素,可以使个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具内控倾向[28],进而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业中体验到更强的控制感。此外,姜琨等人的研究发现,心理韧性能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29];而学业自我效能感其本质便是学生对自身学业任务发展强烈的控制感[30]。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4:心理韧性和学业控制感在家庭亲密度和学业成绩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关系假设模型图见图1。

 

                             图1 家庭亲密度、心理韧性、学业控制感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假设模型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贵州省800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剔除漏填、不认真作答等问卷后,得到有效数据732份,有效率91.5%。其中男生277人,女生455人;高一344人,高二388人。
(二)研究工具
1.家庭亲密度量表
      采用由费立鹏等修订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中文版第2版中的家庭亲密度分量表[31],该量表共16个题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1表示“不是”,5表示“总是”,总分越高表明个体感知到的家庭亲密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
2.心理韧性量表
      采用由胡月琴和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14],该量表共27个题目,包括五个维度,分别为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韧性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
3.学业控制感
      采用佩里(Perry)等编制[32],巨雅婵翻译修订的学业控制感量表[33],该量表共8个题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学业控制感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0。
4.学业成绩
      将标准化的期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的平均分作为学生的学业成绩。
(三)研究程序及数据分析
      采用 SPSS27.0 对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使用 Mplus7.4 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及中介效应的检验。
三、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控制与检验
      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此采用Harman的单因子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34]。结果显示,未旋转时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13个,第一个因子解释17.44%的变异,低于临界标准40%,表明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效应。
(二)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计算家庭亲密度、心理韧性、学业控制感和学业成绩间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心理韧性、学业控制感和学业成绩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表1 家庭亲密度、心理韧性、学业控制感与学业成绩相关分析

 MSD1234
1家庭亲密度3.350.591   
2心理韧性3.360.480.53**1  
3学业控制感3.300.600.51**0.70**1 
4学业成绩0.000.940.25**0.28**0.27**1

注: *p<0.05, **p<0.01, ***p<0.001,下同。
(三)心理韧性和学业控制感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首先控制人口学变量(性别和年级),检验家庭亲密度对学业成绩的直接路径。结果表明,未加入中介变量前,家庭亲密度对学业成绩的直接路径显著(β=0.21, t=5.83, p<0.001)。接着检验心理韧性-学业控制感链式中介,加入中介变量后,所有路径均达到显著水平,家庭亲密度可以通过三条间接路径作用于学业成绩(图2):(1)家庭亲密度→心理韧性→学业成绩;(2)家庭亲密度→学业控制感→学业成绩;(3)家庭亲密度→心理韧性→学业控制感→学业成绩。家庭亲密度对心理韧性的直接路径显著(β=0.52, t=12.18, p<0.001);心理韧性对学业成绩的直接路径显著(β=0.10, t=1.98, p<0.05);家庭亲密度对学业控制感的直接路径显著(β=0.21, t=4.88, p<0.001);学业控制感对学业成绩的直接路径显著(β=0.11, t=2.17, p<0.05);心理韧性对学业控制感的直接路径显著(β=0.60, t=13.77, p<0.001),表明心理韧性和学业控制感的链式中介存在。
      中介效应量分析结果显示(表2):心理韧性与学业控制感的置信区间为[0.001,0.10]和[0.002,0.04],中介效应值为0.05和0.02;心理韧性和学业控制感的链式中介置信区间和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03,0.07]和0.04,置信区间不包括0,说明中介效应显著。

                                                                        表1 中介效应量与效应值

效应路径效应值效应量LLCLULCL
直接效应家庭亲密度→学业成绩0.1047.620.010.19
中介效应家庭亲密度→心理韧性→学业成绩0.0523.810.0010.10
 家庭亲密度→学业控制感→学业成绩0.029.520.0020.04
 家庭亲密度→心理韧性→学业控制感→学业成绩0.0419.050.0030.07
总中介效应 0.1152.380.060.15
总效应 0.211000.140.28

                               图2 家庭亲密度、心理韧性、学业控制感和学业成绩的关系模型
四、讨论
(一)家庭亲密度对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家庭亲密度正向预测学业成绩,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35],假设1得到支持。根据家庭系统理论和家庭背景理论,家庭作为个体成长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对于个体的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和谐的氛围更有利于个体的学业发展[36]。一方面,高家庭亲密度的家庭中,个体通常能够体验到足够的安全感[37],这种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学业压力等带来的困扰;另一方面,生活在高家庭亲密度环境当中的个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能及时与家人进行沟通交流[10],寻求家人的帮助,更好的解决遇到的学习困难,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二)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在家庭亲密度与学业成绩间起中介作用,这于以往研究结论相似[13],假设2得到支持。家庭亲密度不仅可以直接促进高中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还会经过心理韧性的中介间接促进高中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具体而言,家庭是青少年心理韧性提高和培养的重要基础因素[19],家庭亲密度作为外部资源,是满足青少年基本需要的主要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发展内部资源,这些内部资源出能够帮助个体免受危险因素影响的,共同构成了心理韧性[38]。在心理韧性的保护下,个体在学习中常常充满信心和动力,即使遇到困难也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需求父母的帮助,进而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三)学业控制感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学业控制感在家庭亲密度与学业成绩间起中介作用,假设3得到支持。家庭亲密度不仅可以直接促进高中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还会经过学业控制感的中介间接促进高中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具体而言,高亲密度的家庭当中,家庭成员通过能给予个体成长所需的情感支持,帮助个体更好的应对学习上的困难。此外,良好的家庭氛围通常会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提高个体对学业的控制感。学业控制感能够正向预测学业成绩[27],高水平的学业控制感的个体在学习过程当中保持自信积极的心态,有更高质量的学业投入[39],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四)心理韧性和学业控制感的链式中介效应
      本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和学业控制感在家庭亲密度与学业成绩间链式中介作用,假设4得到支持。具体而言,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心理韧性提高的重要积极因素[19],生活在高亲密度家庭当中的个体,其心理韧性往往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高水平的心理韧性会使得个体采取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困难,使其获得更高的学业控制感,对学习更有把握,更为自信,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五、研究价值与局限
      本研究通过构建链式中介模型,探讨了家庭亲密度对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及心理韧性和学业控制感的作用机制。一方面,这有利于我们分别从心理韧性和学业控制感的视角理解“家庭亲密度如何影响高中生学业成绩”的问题,揭示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丰富相关领域研究。另一方面,对于提升高中生学业成绩具有重要启示。首先,家庭亲密度作为高中生学业成绩的重要预测变量,家长应该给予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个体更多的情感温暖与支持等。其次,对于感知家庭亲密度较低的个体,老师可以从心理韧性和学业控制感两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我们要关注家庭亲密度较低时,高中生的心理韧性和学业控制感的变化与发展,并为其提高相应的心理疏导,引导其从其他方面提高学业成绩。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1)作为一项横断研究,无法对变量间关系做出因果判断。未来研究可以考虑采用纵向研究设计,以便更有效地解释家庭亲密度与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之间关系的实质;(2)选取样本的代表性不具有广泛性。未来研究可以在样本群体的选择上结合经济发展水平,抽取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几所代表性初级中学作为样本,也可以考察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横向比较,使得研究结果的针对性和推广性得到提升;(3)本研究所有变量的评定采用的均是高中生的主观报告,未来可以开展多时段多主体研究变量的测量,更为准确地对相关变量进行评估。
六、结论
      (1)家庭亲密度显著正向预测高中生学业成绩。
      (2)心理韧性和学业控制感在家庭亲密度和学业成绩间起中介作用,包含三条中介路径:心理韧性单独中介作用、学业控制感单独中介作用和心理韧性-学业控制感链式中介作用。

6、图片:

7、参考文献:

[1]方浩宇,祝孝亮,赵鑫.睡眠质量对10~12岁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刷新能力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2 3,46(05):1090-1097.
[2]李腾飞,马玉鑫,宋瑞君,等.青少年早期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交叉滞后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3,39(04):559-567.
[3]Duncan, G. J., Dowsett, C. J., et al. School readiness and later achievement[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7, 43(6), 1428.
[4]王晖,熊昱可,刘霞.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对流动儿童情绪和行为适应的保护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05):614-624.
[5]韦晓保,彭剑娥,秦丽莉,等.课堂环境、二语坚毅与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J].现代外语,2024,47(01):89-100.
[6]Bandura, A. . Self-efficacy and health behavior[M]. In A. Baum, S. Newman, J. Wienman, R. West, et al. (Eds.), Cambridge Handbook of Psychology, Health and Medicine. 1997, 160-162.
[7]Bronfenbrenner,Urie.Ecology of the family as a context for human development: Research perspective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86, 22(6):723-742.
[8]宁宁,周正.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22,(02):66-72.
[9]Yu J , Wang Y , Tang X ,et al.Impact of Family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 on Academic Burnout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erial Mediation of Peer Support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J].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1. 767616.
[10]何筱荷.父母婚姻质量对小学生学业效能感的影响: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纵向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23,43(01):47-53.
[11]Marsh S , Dobson R , Maddison 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hold chaos and child, parent, and family outcomes: a systematic scoping review[J].BMC Public Health, 2020, 20(1).
[12]Olson, D. H., Russell, C. S., Sprenkle, D. H. . Circumplex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 Vl. Theoretical update[J]. Family process, 1983, 22(1), 69-83.
[13]郝瑞宁.初中生家庭功能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J].读与写(上,下旬), 2018.
[14]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08):902-912.
[15]周观兵,张建锋.提升大学新生心理韧性的认知策略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8(01):27-29.
[16]Egeland B R , Carlson E , Sroufe L A .Resilience as process[J]. Development & Psychopathology, 1993, 5(4):517-528.
[17]Rutter, M. Resilience concepts and findings: Implications for family therapy[J].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1999, 21(2), 119-114.
[18]Masten S A .Resilience Theory and Research on Children and Families: Past, Present, and Promise[J].Journal of Family Theory & Review,2018,10(1):12-31.
[19]马明坤,张银玲,阮奎.南宁市壮族青少年家庭亲密度和心理韧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10):1792-1796.
[20]赵文,王雨晴,王奕丹,等.感恩和学校联结在家庭功能与心理韧性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普高生和职高生的多群组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4,32(04):603-610.
[21]胡婷婷.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1729-1731.
[22]宋潮,王建平.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学业压力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7,37(06):561-566.
[23]郑阳蕾,胥遥山.网络教学情境下正念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心理韧性和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22,45(06):1450-1457.
[24]Perry, Raymond P .Perceived (Academic) Control and Causal Thinking in Achievement Settings[J].Canadian Psychology, 2003, 44(4):312-331.
[25]Langford, C. P. H., Bowsher, J., Maloney, J. P. et al. Social support: a conceptual analysis[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97, 25(1), 95-100.
[26]Pekrun R .The Control-Value Theory of Achievement Emotions: Assumptions, Corollar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6, 18(4):315-341.
[27]何安明,林星,惠秋平,等.情感教学技能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学业控制感的中介作用和感知教师接纳的调节作用[J].心理研究,2024,17(02):153-163.
[28]俞国良,李森.危机与转机:童年期虐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5-15.
[29]姜琨,兰泽波,孙晓铜,等.听障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2,20(01):96-100.
[30]Pintrich, P. R., De Groot, et al.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 82(1), 33-40.
[31]费立鹏,沈其杰,郑延平,等.“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的初步评价——正常家庭与精神分裂症家庭成员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05):198-202+238.
[32]Perry R P , Hladkyj S , Pekrun R H, et al.Academic Control and Action Control in the Achie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 Longitudinal Field Stud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1, 93(4):776-789.
[33]巨雅婵.中学生学业情绪、学业控制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4]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06):942-950.
[35]李波.父母参与对子女发展的影响——基于学业成绩和非认知能力的视角[J].教育与经济,2018,(03):54-64.
[36]谢云天,史滋福,尹霖,等.中国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学业成绩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38(03):366-379.
[37]石绪亮,王硕,李子涵,等.青少年睡眠质量在家庭亲密度与情绪问题间的纵向中介作用:一项为期3年的追踪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9(04):789-793.
[38]王莹滟,郭成,王亭月,等.家庭亲密度对中职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心理韧性与生命意义的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5(02):12-19.
[39]蒋舒阳,刘儒德,甄瑞,等.小学生能力观对数学学习投入的影响:学业控制感和期望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16(04):490-496.

8、课题情况、获奖情况:

9、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邮编:550025

     联系人电话:18209887504

     邮箱:3383153866@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