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题目:电影心理疗法培养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应用探索
作者姓名:曾燕、谭小宏、邓珊珊、陈思
作者所属单位及邮编:西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610225
文章摘要:文章主要探讨电影心理疗法在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应用,先是对电影心理疗法的涵义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特点,然后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述运用电影心理疗法培养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可行性,并结合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求介绍了使用电影心理疗法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工作步骤。
关键词:电影心理疗法;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继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有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中学生的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着力于解决消极心理问题,“亡羊补牢”式的教育模式未能真正地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如果要从源头上减少和防范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以挖掘心理资本和激发个人潜能为目标,培养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是正向的心理特质,对个体发展出有效的问题应对方式以及提高面对逆境时的坚韧水平具有重要帮助,包括自信、乐观、坚强等。张琼芳等[1]通过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品质能有效缓解环境因素对个体抑郁程度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以积极心理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实际情况和群体发展特点开展心理活动,而运用电影心理疗法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则是一个不错之选。
2.1 电影心理疗法的涵义
电影心理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它是在良好治疗关系的基础上,以个体或群体为治疗对象,使用电影作为辅助工具,对有一般心理问题的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促进其良好适应和协调发展。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电影心理疗法可以结合其他心理治疗技术共同使用。电影心理疗法是通过观看电影、获得内心体验并进行讨论和分享的动态过程发挥治疗作用的,来访者首先被影片故事和人物角色所感化,在潜意识中将自己代入电影情节里,然后进行反思并产生情感或认知上的顿悟,通过讨论和交流获得更深层次的启发,这一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获得对自身问题的认识,达到促进领悟、激发行动、得到改变的目的。
但并不是随便选取的一部电影都能用来进行心理治疗,电影心理疗法中使用的影片需要经过细致地挑选,治疗师根据来访者面临的问题性质及其人格特征等各方面的情况,有目的地选择能与来访者产生共鸣的电影。一般来说,入选的影片不仅需要能表现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和内心冲突,还要能引起观众内心的波动[2]。影片作为电影心理疗法的主要工具,是治疗过程的基础,对能否取得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电影心理疗法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特点和优势
电影心理疗法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它将对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效果。
2.2.1 隐喻性
电影心理疗法的隐喻性是指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过程中,以电影作为情感中介,借用影片中的角色、情节和画面,激活来访者的想象力,诱导其进行思考,产生领悟,间接揭示来访者内心被掩盖的创伤和问题。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敏感期,自尊心和心理防御性都较强,对于情绪和情感的表达较为羞涩,在进行心理教育时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电影心理疗法蕴含的间接性、替代性的问题解决形式有利于避免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产生阻抗或逃避行为,使学生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在运用电影心理疗法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时,要发挥好电影的隐喻功能,这要求教师将学生的经历和电影片段结合起来,建构起他们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或讨论。
2.2.2 短时性
一个导演能在两个小时内就取得一个心理治疗师工作几个月的成效,短时性主要体现在电影心理疗法的即时疗效上。一部电影的时间大多在2-3个小时,占用的治疗时间较短,却足以起到缓解心情、调适情绪的作用[3]。电影心理疗法既能够满足培养良好品质的需求,而且能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就获得效果,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治疗所需的时长,弥补了其他传统疗法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对于中学生而言,一方面,太长的心理疗程会占用过多的时间,进而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秩序,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为了帮助个体发展出应对心理压力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建设性方法,使用其它长时程心理治疗技术的代价收益比不如短程的电影心理疗法。
2.3.3 综合性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它融合了美术、音乐、舞蹈、文学、雕塑等多种艺术元素,电影影像语言内涵非常丰富,可以弥补语言表达的局限,复杂隐讳的情感可以在影片中以独特方式微妙地再现出来[4]。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电影成为了吸引学生注意、获得学生关注的重要媒介,相对于书籍,电影所具备的生动、形象的特点使得青少年对其更加喜爱。声音图像、剧本台词、屏幕色彩等多样化的电影属性增加了运用电影心理疗法的趣味性。与此同时,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的同时激活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并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有显著教育成果的重要前提。所以电影心理疗法的综合性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教育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力量流。
电影心理疗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非常广泛。电影心理疗法对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具有促进作用不仅有相关心理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而且也在许多学者进行的干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3.1 理论依据
尼米克对积极心理电影进行了定义,提出电影对于促进和发展个性优势具有正向功能。福阿特·乌卢斯[5]也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电影疗法的“三E”说( Entertainment,Education and Empowerment),认为电影疗法不仅具有娱乐、教育的功能,而且具有赋能的功能。杨眉[6]认为,将电影文本作为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成熟度、心理稳定性和社会适应力有很大的帮助。田兆耀和费蝶[7]指出,电影疗法的作用包含辅助心理治疗和培优益智两个方面。电影疗法的培优功能是指电影具有一种特殊的能量,观众通过电影心理治疗接收这种能量,获得面对困境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启示,变得更为自主。运用电影心理疗法发展正向心理品质,主要是发挥电影疗法的培优作用[8]。通过影片赏析,引导中学生思考并学习影片中的积极品质,如《阿甘正传》中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和勇敢、《放牛班的春天》中所蕴含的感恩与理解,将电影内的角色力量传送到电影外的观影者身上。
3.2 实证依据
国内外不少研究证实了电影心理疗法的确具有培优的功能,能有效预防心理问题,培养积极的个性。张爱宁[9]应用电影心理疗法进行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结果分析指出,电影心理疗法有助于大学生团体成员改变认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增进幸福感。安敏等人[10]通过组织高职学生观看心理电影和其他类型的电影比较发现,观看心理电影更能促进个体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心理素质和包容性的发展。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生活满足感和生命意义感等方面,电影心理疗法也能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11][12]。Niemiec[13]认为,电影角色的人格优势可以给观众带来力量。Azios等人[14]研究了电影心理疗法对口吃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该疗法增强了口吃者的自信心,促进了他们的个人成长。
根据治疗对象规模的大小,电影心理疗法的形式一般包括个体治疗和团体治疗。团体治疗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团体气氛能促进讨论的进行和想法的分享,另外,“一对多”的团体形式有利于解决目前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数量少但需要服务的学生人数较多的问题。综合考虑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及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不足和需求看,采用团体的模式进行干预是一个从时间等各方面而言都更合适、更经济的选择。以下将介绍应用团体电影心理疗法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工作步骤。
电影心理疗法是一项系统化的治疗方法。黄籍毅和王鑫强[15]归纳了电影治疗的三个干预阶段:观影前、观影中、观影后。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首先,在观影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影片。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主题和影片题材,如近期的热点事件、学生在该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品质等。同时,在影片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发展特征,从他们的需求出发,还要遵循一定的选片原则,选择能引起学生内心反响的励志影片。浏览网站、阅读书籍以及与其他心理专业教师交流讨论等有助于找到合适的影片。徐光兴的《电影作品心理分析案例集》一书中也推荐了许多不同主题的影片,可作为选片的参考书籍。此外,观影时间、地点、人数的确定以及播放设备的调试等准备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观影阶段可以从在团体中营造积极、信任的活动氛围开始,教师讲解活动目标,提出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在正式播放影片前,先简要介绍影片的获奖情况、名家影评和大众反响等,但不要讲述影片概要,因为提前剧透可能会让部分学生失去观看影片的兴趣。在观看影片时,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反应并有选择地进行记录,如是否有学生流泪、播放至什么情节时学生会有比较强烈的反应等。即使是细微的变化也是学生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学生的反应可以作为讨论环节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由教师进行分析,以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帮助鉴别需要特别予以帮助的个体,对于情绪情感表达较为深刻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为了使学生的意识、情感和知觉等内容完全投入到电影中,引发特定的情绪和情感,教师应尽量为他们营造出真实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氛围,选择一个干扰较少的场所进行活动,或是在观看电影时把灯光调暗都有助于观影者进到“入片状态”中,这种状态下的个体具有较强的依从性并对外界信息会产生“理所当然”的认同,有利于进行心理教育。
最后,观影完成后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分享、总结和评估。活动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活动的真正意义在于活动结束后的讨论和交流。观影后的讨论可分为即时和延时两种形式,延时讨论是让学生在下次活动时再进行讨论。选择即时讨论时,要在影片播放结束后休息几分钟再开始,一方面是可以给予时间让成员回味电影情节,另外也为学生提供调节情绪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影片情节以及活动主题向成员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也可以选择无特定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他们从影片中获得的想法和感受等。需要注意的是,影片讨论并非一定要一次性看完整部影片再进行,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间断观影,在恰当的时候打断观影过程,引导来访者进行思考。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这一环节有利于分享者巩固已经产生的积极想法和信念,也有利于他们从他人的分享中得到启发,帮助学生习得新行为,促成改变。在总结时,教师不针对学生个人,只根据影片揭示的情感和问题总结学生的发言,从隐喻的角度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领悟影片所蕴含的积极品质并加以内化和学习。如果参与活动的学生较多,在评估时可以选择心理测验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如果希望获得更加深入、详细感受,可以选择访谈的方式。通过评估,教师获得学生的反馈,了解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效果,有利于教师获得成长,并对活动进行改进。
作为一种媒体,电影多数时候是以其娱乐功能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人们更能理解和支持影片赏析活动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这一观点,而忽视了影片其实和书籍一样,对开发智能和培优赋能具有重大影响。将电影心理疗法运用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以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不仅能实现短程高效的结果,而且能减少青少年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阻抗。在进行电影心理疗法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高运用该疗法的素养,熟练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并且能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可以通过将电影心理疗法融入课堂教学、开设不同主题的电影沙龙活动、定期开展电影心理疗法团体辅导等措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加幸福、快乐。
参考文献:
[1]张琼芳, 余彬杨, 向海蓉. 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效应分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9): 20-24.
[2]安东尼奥·明涅盖蒂, 许丽霞. 电影治疗[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7(4): 219-221.
[3]刘娴. 从阅读推广到电影疗法护:高校图书馆利用影视开展活动探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2): 152-154.
[4]李卫平. 影视鉴赏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谈电影疗法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6(03): 12-14+32.
[5]Ulus F. Movie therapy, moving therapy [M]. Victoria, BC, Canada: Trafford Publishing, 2003.
[6]杨眉. 用电影文本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08): 992-993.
[7]田兆耀, 费蝶. 电影:营造人格优势和幸福——基于《电影里的积极心理学》的归纳与引申[J]. 电影评介, 2017(24): 58-61.
[8]曾燕, 谭小宏, 陈思等. 电影疗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心理学通讯, 2023, 6(02): 121-127.
[9]张爱宁. 观影疗心[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10]安敏, 闫莹, 乌云其木格. 心理电影对中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18(5): 99-100.
[11]田兆耀, 朱秀中. 电影培育四年级小学生24项优势的一次定量研究[J]. 电影评介, 2018(7): 49-52.
[12]商婧琦. 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D]. 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 2022.
[13]Niemiec Ryan M. Character strengths cinematherapy: Using movies to inspire change, meaning, and cinematic elevation[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20, 76(8): 1447-1462.
[14]Azios, M., Irani, F., Bellon-Harn, M., Swartz, E., & Benson, C. The Utility of Cinematherapy for Stuttering Intervention: An Exploratory Study[J]. Seminars in Speech and Language, 2020, 41(5): 400-413.
[15]黄籍毅, 王鑫强. 电影疗法的作用机制、干预流程及案例述评[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 23(07): 43-49.
课题情况:西南民族大学科研启动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RQD2022002)
通讯地址及邮编: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南区,610225
联系人电话及邮箱:曾燕,13422806587,11158931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