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娜丽 洪艳青
摘要:为了探究父母 “低头族” 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采用修订的父母 “低头族” 量表、 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85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父或母低头族、心理韧性与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呈两两显著相关,而且心理韧性在父母 “低头族”与初中生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这表明外部因素(父母 “低头族”)对初中生网络成瘾存在较大的影响,但个体的积极品质(心理韧性)能够作为心理资源来增益初中生对外部风险因素的抵抗能力。这也说明我们应该用积极青少年心理发展观来看待初中生的发展,关注培养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以降低外部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低头族;网络成瘾;心理韧性;初中生
一、问题提出
2021年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 10.07 亿,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达到99.6%和24.9%,网民平均每周的上网时长达到了26.9个小时,触屏时代全面来临,越来越多人成为低头一族。低头族是一个由“手机(phone)”和“冷落(snubbing)”合成的新型词,也是伴随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而来的独特时代产物,它指那些个体在社交场合不注意身边的环境,只顾低头玩手机而冷落身边的人或事物的行为[1]。父母“低头族”是指父母照顾孩子或与孩子交流时,过分关注于使用手机而忽视孩子的行为[2][3],这种行为会直接影响着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质量和亲子关系。通过对已有实证研究的分析发现,父母“低头族”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损害亲子关系、增加孩子出现意外的风险、损害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加孩子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本研究关注父母“低头族”对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
根据期望违背理论,在人际交往互动过程中,个体对他人的期望行为未得到实现便会引发负性情绪,在一项面向中国初中生的研究发现,父母“低头族”会导致青少年感知到被忽视和不值得被关注,产生较严重的社交焦虑和较低的核心自我评价[4]。甚至有研究认为父母“低头族”作为一种关系互动中的忽视与排斥,会挫伤青少年对于亲子情感联结的满足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而社会化理论认为父母的行为模式会通过言传身教在亲子间主动或无意识地传递,即父母“低头族”直接影响着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如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风险[5][6][7][8]。所以说父母“低头族”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加剧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阻碍他们社会性发展与适应的重要风险因素。
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不仅受家庭环境影响,还与自身因素相关,如心理韧性。积极青少年心理发展观(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PYD)认为我们可以用积极的、基于优势的视角来看待青春期,把青春期个体视为一种可开发的资源,推动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可能[9]。而来自父母的关怀是青少年心理韧性的重要保护因素之一,如与父母接触时间多、主观亲子关系好的个体在心理韧性上的得分更高,有更多社会支持、家庭关怀的儿童心理韧性水平往往也比较高[10][11],这些高心理韧性的个体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应对逆境,更少的出现外化问题行为[12],也更不易产生网络成瘾行为[13]。此外,心理韧性不仅能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还能作为一种重要的中介或调节变量来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如心理韧性在亲子依恋对青少年内外化问题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13]。综上所述,心理韧性不仅能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情绪与行为表现,还能作为调节或中介变量通过其他的因素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本研究试图从环境(父和母“低头族”) 层面、个体(心理韧性)层面系统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机制,并假设: 心理韧性在父母“低头族”对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
对我校885名学生进行团体施测,有效试卷855份,有效回收率96.61%,其中男生456人,女生399人,被试平均年龄 12.25±0.58岁
2.研究工具
低头族:采用丁倩等人(2020)修订的低头行为量表(phubbing scale),把量表改编为父亲低头行为和母亲低头行为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9个项目,1-5五点评分。得分越高,父亲/母亲低头行为越严重。本研究中父亲/母亲低头行为两个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6和0.81。
网络成瘾: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共8个项目,得分越高,网络成瘾行为越严重,量表Cronbach’s α系数0.817。
心理韧性:采用胡月琴等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共27题,包含目标
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五个因子,其中前三个合成个人力,后两个合成支持力。采用五点计分法,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分数越高,韧性水平越高。五个因子内部一致性信度均大于0.7[14]。
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录入、整理、保存,通过SPSS和AMOS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
分别对父亲和母亲“低头族”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见表1),对男女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韧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结果表明:初中生父亲低头行为得分显著高于母亲低头行为,男生网络成瘾水平显著高于女生。
表1 父母低头族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n=855)
表2 网络成瘾与心理韧性独立样本t检验(n=855)
注:***P<0.001,**P<0.01
2.变量间相关分析
对父母“低头族”、网络成瘾和心理韧性(个人力、支持力)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网络成瘾与心理韧性(个人力、支持力)呈显著负相关(r=-0.381,r=-0.36),与父亲和母亲“低头族”呈显著正相关(r=0.12,r=0.11),支持力与父亲“低头族”呈显著负相关(r=-0.10),而且父亲“低头族”与母亲“低头族”也呈显著正相关(r=0.77)。结果见表3。
上述结果说明1.初中生的网络成瘾受环境(父母“低头族”和个人因素(心理韧性)的影响;2.父亲低头族会影响初中生的支持力,也进一步说明了家庭环境的作用。
表3 各变量相关分析(n=855)
注:***P<0.001,**P<0.01
3.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符合了对初中生网络成瘾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的统计学方面的要求,采用 AMOS24.0 进行中介模型分析,以此探讨心理韧性在父母“低头族”与初中生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效应。
中介效应分析(见表4)表明父母低头族对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β=0.12,t=3.48,p<0.01),当放入中介变量心理韧性后,父母低头族对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直接预测作用仍然显著(β=0.09,t=2.75,p<0.05);父母“低头族”对心理韧性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08,t=-2.34,p<0.05);心理韧性对网络成瘾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42,t=-13.44,p<0.001);
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为(-0.42*-0.08)/0.12=28%。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心理韧性在父母低头族对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的结论。中介效应模型如图 1 所示。
通过AMOS进行中介模型分析时选定的 Bootstrap 自行取样量为5000,设置95%的置信区间,如果置信区间不包括 0,就表明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如果置信区间包括 0,则表明不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见表5)。
表4 中介效应检验
注:***P<0.001,**P<0.01,*P<0.05
图1 父母低头族与初中生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图
四、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基于期望违背理论、社会化理论和积极青少年心理发展观,建立了一个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外部环境(父母“低头族”)对初中生网络成瘾的作用机制,以及个人因素(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发现,父母低头族能正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即父母“低头族”现象越严重,其子女的网络成瘾程度越高,这与丁倩(2019)、肖曼曼(2020)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初中生正处于与他人关系构建的关键时期,但当父母成为“低头族”时,初中生在家庭中会感受到来自父母拒绝或忽视,这些重要的心理需要(如希望与父母建立和保持亲密信任的关系或是希望得到来自父母的肯定)[15]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很可能转向网络寻求补偿,如在社交网站或者APP中满足关系需要,在网络游戏、短视频中满足自己能力、社交、被关注等各种需要[16],最终导致网络成瘾行为的出现。同时,根据社会化理论,父母的行为模式会通过言传身教在亲子间主动或无意识地传递,即父母“低头族”直接影响着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也就是说,父母“低头族”是一种家庭风险因素,是影响初中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即如果这种风险因素不断增加,那么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也会越严紫,这也说明网络成瘾行为存在代际传递。
除了来自家庭风险因素的影响,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初中生自身的积极品质,如心理韧性。已有的研究发现,心理韧性是一种多元的心理品质, 它包含了认知、情感、精神、行为等多个成分[17],也反映了个体解决问题、稳定情绪、调用社会和心理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说心理韧性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应对风险环境,减少外化问题行为的概率[11],也更不易产生网络成瘾行为[12],这些研究都论证了心理韧性对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本研究也发现,心理韧性能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而且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心理韧性在父母低头族对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这也说明尽管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会增加初中生外化行为问题出现的概率或程度,但外部风险因素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我们更可以通过增强个体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自身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应对风险因素,因为个体自身心理功能受损才是根源[18][19]。因此,我们更应重视培养初中生对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的能力,用积极青少年心理发展观来看待初中生,培养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心理韧性),增益初中生抵抗家庭风险因素影响的能力,降低网络成瘾行为发生的概率。
此外,心理韧性包括个人力和支持力两个维度,本研究发现支持力与父亲“低头族”呈显著负相关,这也表明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养成的影响,这也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即亲子关系、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氛围是影响个体心理韧性的家庭因素[20],这表明父母的行为表现不仅影响着初中生的外化行为,还会影响其心理品质的养成。
五、结论
(1)父母“低头族”对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能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
(2)心理韧性既能直接影响初中生的网络成瘾行为,也能作为心理资源来增益初中生对外部风险因素(父母“低头族”)的抵抗能力。
本研究在考察父母“低头族”与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心理韧性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效地整合了外部环境(父母“低头族”)和个体因素(心理韧性)。研究结果也说明,父母言行是影响初中生外化行为和养成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因素,同时,初中生自身的心理韧性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应对外在环境的影响。上述研究结果启示我们:
(1)初中生的良好行为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受父母的直接影响,因此,父母要树立“桃李不言,下自成溪”的意识,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和积极心理品质。
(2)随着触屏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人成为低头一族,初中生父母更应重视这一问题,一方面是自己要注意不能在孩子面前做低头一族,另一方面是正确引导孩子正确运用手机、平板等设备,做好督促工作。
(3)学校应当借助各种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使家长提高对孩子的关注度并且关心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健康情况。学校不仅可以通过家校合作促使家长意识到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子联结的重要性,也可以协助父母营造更适合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同时父母应当重视与孩子的高质量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肯定和认同孩子的成长,及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与关注,从而让孩子得以在这种积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Engin Karadağ , Şule Betül Tosuntaş , Evren Erzen , Pinar Duru , Nalan Bostan , Berrak Mizrak Şahin , İlkay Çulha , Burcu Babadağ. Determinants of phubbing, which is the sum of many virtual addiction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J]. 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2015,4(2).
[2]龚艳萍,陈卓,谢菊兰,谢笑春.手机冷落行为的前因、后果与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9,27(07):1258-1267.
[3]姜倩云,王兴超,刘兵,王鹏程,雷雳.父母低头行为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37(01):137-145.
[4]Zhang Yongxin, Ding Qian, Wang Zhaoqi. Why parental phubbing is at risk for adolescent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 serial mediating model[J].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2020,121(prepublish).
[5]Cho K S , Lee J M . Influence of smartphone addiction proneness of young children on problematic behaviors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Mediating self-assessment effects of parents using smartphone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 66(jan.):303-311.
[6]Xiaochun Xie,Wu Chen,Xiaowei Zhu,Dan He. Parents' phubbing increases Adolescent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Roles of parent-child attachment, deviant peers, and gender[J].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2019,105(C).
[7]丁倩,王兆琪,张永欣.父母低头行为量表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的初步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8(05):942-945+896.
[8]肖曼曼. 父母低头症对青少年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DOI:10.27064/d.cnki.ghasu.2020.000277.
[9]Kirsten E. Gilbert. The neglected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 in adolescent psychopathology[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12,32(6).
[10]崔丽娟,俞彬彬,黄敏红. 家庭关怀、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对流浪儿童的影响研究[J]. 心理研究,2010, 3(3):6.
[11]李云琪. 初中生心理弹性、学校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12]王秋英,黄巧敏,刘晓凤,迟新丽.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早期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0,18(05):659-665.
[13]岳鹏飞,张敏,魏华.童年虐待经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正念和心理弹性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8(06):1144-1147+1151.
[14]张珊珊,鞠睿,李亚林,王晓庄.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关系:心理韧性与同伴影响抵抗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1,19(03):354-360.
[15]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08):902-912.
[16]Deci E L , Ryan R M . 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0, 11(4):227-268.
[17]Kumpfer K L . Factors and Processes Contributing to Resilience[J]. Springer US, 2002.
[18]Ryan Rogers. The motivational pull of video game feedback, rules,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nother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pproach[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7,73.
[19]Calkins S D , Blandon A Y , Williford A P , et al. Biological, behavioral, and relational levels of resilience in the context of risk for early childhood behavior problems[J].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007, 19(03):675-700.
[20]代辉.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弹性发展的影响[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