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中国引入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截止到今天,越来越多幼儿教育机构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运用到一日生活常规教育与课程教学中。本人于2020年10月带领本校89名应届毕业生进入河南省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省实验幼儿园)大一班(省级名师班)进行四个半月的观摩见习。在整个实习期间,我以配班老师的身份全程参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对我观察到的每一处都进行了图文记录,整理成观察日志。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我入园实习的第一天所看到的情景:省实验幼儿园使用的餐具(包括:碗、味碟,盘子,汤盆,水杯,汤勺)无一例外全部都是陶瓷材质。起初,我自己也思考过并得出过答案,幼儿园生活老师每日三餐洗刷碗筷工作繁重,我想当然的认为是为了减少生活老师的工作量。但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因为幼儿的陶瓷碗碟相较于塑料碗十分沉重,每日将洗净的50余份碗筷放入消毒柜无疑又给生活老师增添工作量。
就在周一早上幼儿园升国旗的时候,我向徐园长(徐菁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副园长)提出了我的疑问,她是这样解释的:“这个汤碗的问题我们经过很多次的试验,最早以前用过仿瓷的饭碗,不锈钢的盘子,钢化水杯等,但是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摔盆打碗的情况依旧层出不穷,后来我们就想到了蒙台梭利自然主义的教育理念:尊重儿童内在生命力,让行为后果本身去“教育”儿童,当儿童眼睁睁看到自己吃饭的碗、水杯摔碎了,便会真切的感受到自身行为与行为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后审视自身,达到规范自身行为的目的。我们首先在一个班进行试点,刚开始这个班每天都有“噼里啪啦”摔碎碗筷的情况,过了一个月,这种情况就好很多了,并且我们惊喜的发现,还顺带解决了小朋友们饭后端着碗筷在教室追逐嬉戏的问题。”
近百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研究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意在获取“蒙氏教育”之“关窍”,实施儿童素质教育,开发智力,释放潜能。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打着“蒙氏教育”的旗号哗众取宠,吸引家长眼球,真正理解并且运用蒙台梭利自然主义教育理念的家长或幼儿教育机构却不多。运用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前提是理解“内在生命力”的教育价值。
一、教育需要培植、涵育、成全、发展儿童的内在生命力
儿童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者应该仔细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发的活动中帮助他们获得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将自己的一生对儿童的观察、研究以及教学实践总结成一套方法,其教育理念又被称作“自由的教育”,自由教育的前提是培植、涵育、成全、发展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儿童具有内在的、向上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体现在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辨别行为后果的能力,儿童可以根据行为后果去调节自身行为,养育者需要充分的相信儿童的个人能力,家长与老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尽可能的给予儿童尝试的时间和试错的机会。儿童通过尝试,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错过程中个体认知、躯干动作、思维得到发展,这种发展是遵循儿童内在生命力的,是自然发生的,是鲜活有力的。教育者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于保护儿童的内在生命力,相信儿童具有自发向上的内驱力,培育真实的生长、教育环境,成全儿童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二、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能够促进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展
儿童与成人的身心发育存在一定差异,儿童感知世界的顺序、先后、快慢与成人不同,儿童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节奏,教育者需要充分尊重并且保护她们的发展节奏。在儿童日常生活接触到的环境中,我们要尽可能为儿童提供真实自然的、可接触的、可操作的物品,在省实验幼儿园内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的花草、动物,随处可见的积木、图书、攀爬场地以及真实的烹饪环境,供儿童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运用。这种真实感能够帮助儿童在今后的工作中尽早地构建一日生活常规。儿童需要在大自然中接触鲜活的、真实的实物来建立自己头脑中的连接,形成图式。很多时候,儿童的都市生活环境并不适合儿童的发展,儿童缺乏与大自然的沟通与交流。省实验幼儿园有着自己专属的“实验基地”,每个班级每学期都有一次为期5天4夜在基地上课学习的机会,真实的大自然环境、独具特色的互外活动场地使幼儿们尽情的释放活力,拥抱自然。蒙台梭利内在生命力的发展观指导我们:我们需要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使环境成为联系儿童与成人世界的桥梁,使成人世界适合儿童的发展。
三、教育者需要具备信任与包容儿童的能力
我们只需要稍微反思一下省实验“碗”的不断更换到最终选择了陶瓷碗这个过程,就会发觉很像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被保护的生长环境,中国家长的杀手锏是“为你好”,家长们本着“少走弯路”这样的教育理念,理所应当的替孩子做出许多选择。殊不知这些选择削减了孩子的主动权、打击了孩子探索未知的兴趣、禁锢了儿童灵性。
中国家长在面对儿童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倾向于直接告诉“答案”。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儿童会先入为主的设定为“我们的”的方案,自然而然的替他们做了选择,这种行为背后的真实态度在于我们对于儿童的怀疑和不信任。例如,我女儿在一岁的时候喜欢玩一个游戏,把球拿起来放进一个铁罐子里,然后晃几下听“咔嗒咔哒”的声音,可是球有点大,铁罐子一次只能装进一个球,她尝试装进去第二颗球的时候前面那一壳球会掉落,然后她会蹲下去,捡起来,重新装。当我看到这个情况后,我走到她身边,直接将球换成了一些三角形积木块,然后摇晃罐子,示意她听声音,结果她出乎意料的不喜欢了,自己把三角形积木块倒出来,往里装球,第二颗球还是装不进去掉落下来,她依然会捡起来重新装球。我突然间恍然大悟:原来她不仅仅是想要听声音,她更喜欢把球拿在手里把玩,她享受每次拿起球成功放进那个不大不小的罐子里的感受,而我却粗暴的打断了她的专注力,破坏了她自我发展的节奏。中国家长的惯性思维是怎么样更快,怎么样更有效率,怎么样受益更大,我们总是理所应当的认为我们是正确的一方。殊不知,我们粗暴的否定了儿童自身发展的生命力,破坏了儿童本身的发展秩序,我们被“焦虑感”和“压力”禁锢手眼,一次又一次破坏了他们探索世界的兴趣和能力。
每个孩子身上都洋溢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他们的眼、手、脚、耳、鼻、嘴都是她们认识自我、联系世界的最初的最伟大的工具,如果家长仅凭想象就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权力,越俎代庖,其结果也是得不偿失的。每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需要鼓励与关怀,家庭与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具备这样的自觉性:给予孩子安全感和保护是使她们自由自在的绽放的基础条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认为教育者应该尊重生命、尊重儿童、尊重内在生命力,儿童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有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如果我们能够在日常教育过程中真正理解并且做到相信儿童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那么蒙台梭利的这套教学方法,是能够让儿童展现出惊人的天赋的。
省实验幼儿园的工作经历像一块肥沃的土壤,持续的滋养着我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无数次为我的课堂讲学带来真实第一手资源。幼儿园内看似不经意的每一处都蕴含了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充满了幼儿园管理人员和老师们的教学思考和对儿童的关爱。让我明白了幼儿园一线教师工作的不易,让我对自身所从事的儿童教育工作产生了敬畏感。教育并不是高屋建瓴,所有的儿童教育都是脚踏实地去“做”,把自己全情投入到儿童的世界,去接触儿童,观察儿童。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手触摸世界,用儿童的视角探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