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项目在我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和大力支持。很多学校设有专门的运动训练队,训练队的目的一般是定向培养体育特长生,逐渐发展为国家体育队的后备力量。
在这些训练项目中,很多都属于互动类的体育项目,例如排球、足球、啦啦操,而即便是非互动类的体育项目,例如田径,学生通常也是在一起进行训练,因此学生间的互动就对训练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自团体动力学诞生以来,团体凝聚力就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很多研究表明团体凝聚力对团队的表现成绩有影响。除了团体,运动员个人的心理素质对个人的训练情况以及团队的训练情况也有很大的影响。心理资本是近年来心理学和组织行为领域的新兴理论之一,其最初研究起源于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强调企业开发和管理员工的积极心理资源,使员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并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更多的努力,但在青少年时期,心理资本的开发和应用同样至关重要。因此,将基于团体的凝聚力和基于个体的心理资本结合起来,研究对中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个人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团体凝聚力的研究现状
(一)团体凝聚力的概念
对团体凝聚力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综合不同研究者的观点,团体凝聚力是一个团体或者组织在为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动态过程中团结起来、保持密切一致的倾向性,可以由Evans及Jarvis,1980年提出的社交性凝聚力和Hackman1976年提出的团体任务性凝聚力组成1。任务性凝聚力表示的是个体对团体任务达成的承诺或形成的团体任务或目标对团体的吸引,使得团体成员为实现团体任务和团体目标团结在一起做出努力的程度;社交性凝聚力表示的是团体内部成员之间所产生的相互吸引、相互赞赏或者团体成员对团队整体的强烈喜欢,进而使得团体成员愿意成为团体一员的程度。
(二)团体凝聚力的测量方式
测量团体凝聚力的方法主要通过量化的问卷法,问卷法分为直接和间接的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问卷调查队员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为团队承担责任和义务,团体凝聚力指数对运动员的吸引力程度,以此来评估该团体的凝聚力水平。间接测量法是指试图通过问卷要求运动员回答一些关于对同伴看法的一类问题,譬如对队友的欣赏程度,喜好程度等2。
直接测量中,70年代后,国外学者编制了几种用于测量体育运动领域中的团体凝聚力的工具,主要包括体育运动凝聚力问卷(SCQ)、团体凝聚力问卷(TCQ)、体育运动凝聚力测试(SCI)、团体心理问卷(TPQ)以及团体环境问卷(GEQ)。其中,Carron等人编制的团体环境问卷(GEQ)是体育运动领域中最常用的测量工具。国内学者对该问卷进行了修订和分析,最终得到适用于中国本土的团体环境问卷(RGEQ)3。
(三)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主要分为三大方面: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和团队因素。
环境因素首先是运动的特点。互动项目需要团队间进行具有更为有效的合作和结合才能实现目标4。其次是目标和任务难度。有无目标,目标的达成难度,当下任务的挑战性强度对于运动员来说都是影响其团队凝聚力的因素。过高和过低的任务难度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对团队凝聚力也有影响2。
个人因素首先是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2,当团体成员在个性、家庭背景、目标、人格和兴趣等方而相似时,团队凝聚力将提高5,其次是团队成员的角色认同感,除此外,个体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例如个体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是否能够在变换角色时,或遇到冲突时及时调整自己,重新融合到团体中。
中学生正是个人意识发展时期,在艾瑞克森(Erikson)的理论中,青少年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困难就是自我认同,学生需要不断探索自我,完成对自我的定位和认同,因此其心理状态也会处于变动时期,对于整个学生训练团队来说上一个挑战。
团队因素中首先是教练员因素,教练员自身的基本素质、人格特点,对队员的关注程度对整个团队来说很重要。民主型领导风格比专制型领导风格更有利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6。其次是运动队的规模和稳定性7。
(四)团体凝聚力的研究成果
很多研究都表明团队凝聚力会影响训练效果。Evans对教育系统和心理学中,有关凝聚力与成绩之间关系的27 篇文章元分析结果反映,在团队凝聚力与成绩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98,并且对相互配合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曲棍球等)影响更大9,其还指出,团体凝聚力对合作性和互动性的体育项目同等重要,并且对女性团体的团体表现影响更为显著。
任务性的团体凝聚力主要通过对团体成员能够努力并不断完成团队的任务与目标来起作用的,社交性的凝聚力主要通过提升团体成员的交往来起作用,个体也在这种积极的交往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增加自我满意感10。张倩对青少年团体凝聚力的研究发现,团体凝聚力会影响青少年的锻炼自我效能感,且呈现正相关,而锻炼自我效能感也可以促进成员的锻炼坚持性水平11。
牛志培发现在青少年足球团队影响凝聚力的因素包括:运动员与球队的关系、外界激励因子、球队内部特征因子、教练员素质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整体上人际沟通情况不理想,追求成功动机高于回避失败动机,群体的社交吸引和群体社交一致性相比群体任务吸引和群体任务一致性能够更为有效预测比赛满意度12。
很多研究表明团队凝聚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密切。凝聚力对个体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13,14。较高的凝聚力水平能够显著降低个体的内在压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15,16。例如在心理韧性上,有研究表明凝聚力的情感维度能够为处于群体中的成员在面对压力事件时提供相应的情感支持17,18。
由此看来团体凝聚力和个体的心理健康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马春林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凝聚力进行研究,发现高凝聚力群体给个人以感情依托,对个人的认知给予知识与信息的支持,同时给个人力量,使个人的活动能坚持不懈13。
因此,作为团体资本的凝聚力水平与个人的心理资本的各个维度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
二.心理资本
(一)心理资本的概念
2004 年,Luthan等人提出了以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资本(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19,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由以下四点组成17:自我效能:拥有表现和付出必要努力、成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的自信;希望:坚持目标,为了取得成功,选择途径和意志力20;乐观:对当前和将来的成功做积极归因;韧性:当遇到问题和困境时,能够坚持、很快恢复和采取迂回途径来取得成功。
心理资本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积极心理资源,具有可测量、可开发的特点19。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心理和身体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强化对学生心理资本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长久发展,促进身心各项指标来说有很大的意义20。
(二)心理资本的测量方式
心理测量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Luthans等人将测量个体希望、乐观和性的三个量表进行组合,形成了积极心理状态量表,用来测量个体的心理资本水平21。他们所组合的这三个量表分别是:Synder等人于1996年开发的希望状态量表、Scheier等人于1985年开发的生活取向测验(LOT),和Block等人于1996年开发的韧性状态量。我国研究者方必基开发了符合青少年使用的心理资本量表22。张阔,张赛和董颖红在文献分析和参考国内外相关测量工具的基础上,编制了包含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希望等4个因子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23。
也可以通过观察法和专家评价法,经由第三人或团队的介入,由第三人或团队提供对被试者心理资本状态的评价、研究材料或数据。在中学生运动训练队中,这些数据可以由教练和其他队员提供,也可以由研究者进行观察收集。
(三)心理资本的研究现状
在管理领域进行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心理资本及希望、乐观和坚韧性等维度,能够对领导或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态度产生积极影响24。
在青少年学习中,心理资本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资 本水平较高,并随学段的上升而不断地提高。青少年时期的六大主要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其他等三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资本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2。
有研究者发现高乐观的个体更加自信,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倾向于外归因,而将成功内归因25,26;高希望水平的个体,更认为自己有能力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并愿意在学习中投入努力27;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有更强的自控力,更愿意接受和面对挑战28-30;高韧性的学生更能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下去,尽快调整自己学习的状态31。
陈秀珠等人的研究发现,在心理资本和学业成就的关系上,自我控制起到了中介作用,而感恩起到了调节作用32。
心理资本与运动也有一定的关系。李梦龙和任玉嘉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量和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发现,大运动量的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水平更高33。以往研究表明体育活动或体育参与和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包括自我效能、希望等)之间均有密切关系。并且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与心理健康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系34。
心理资本的提升方法主要有体验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进行目标管理,建立希望;宽容过去,欣赏现在,增强乐观性;利用危险中心策略,资源中心策略和过程中心策略增强韧性。
三、团体凝聚力和心理资本对中学生运动员的影响
团体凝聚力和心理资本对中学生运动员来说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其自身发展,也会影响训练表现。
以往研究中对团体凝聚力的研究集中在大学生等成人团体上,对青少年的研究尚且不多。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社会现状,使得很多中学生多关注个人发展和成绩,而且青少年时期由于身心的快速发展,个体对团体和个体之间的认识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学生也刚好处于自我认同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人发展取向日益增强,这对团体凝聚力来说就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何提高中学生运动员的团体凝聚力,增强运动员的训练效果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方法。运动员自身因素对团体凝聚力也存在一定影响,例如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情绪直接影响着运动行为,若提高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在某种程度上就能够使团队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但反过来,提高运动队的团体凝聚力是否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运动员的自身素质,目前尚且没有充分的研究证明。
而且这一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研究青少年时期的团体凝聚力,并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团体凝聚力,对学生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上给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适当的启示。
有研究者表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队的团体凝聚力,主要体现为责任分散性上,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情绪直接影响着运动行为,合理的自我效能感和遇到问题时的归因态度能够增强运动员的自信,从而也会进一步提高团体凝聚力,由此看来心理资本和团体凝聚力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关系35。但究竟团体凝聚力、个人心理资本以及训练效果三者间关系如何,尚且没有明确的研究表明这一点。
要发展学生的心理资本以及促进训练队的团队凝聚力,团体辅导、合作学习和团队训练都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多用于心理健康促进方面,毛廷芳等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对人的潜力有启发作用36。在现实实践中,团员之间的默契和凝聚力会随着团辅次数增加,领导者的引导以及队员的相互熟悉而越来越强37。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以往传统体育训练只重视个人技术的提高,现如今越来越强调合作和团体凝聚力,因此团队训练的模式就类似于合作学习和个人训练的结合,例如在排球训练中,根据教练的任务安排,进行小组训练,例如传球和力量对抗,或者个人训练颠球技术。同时,团队训练也应适当融入团体辅导的内容,提升运动员的个人心理品质,这也有助于促进团队凝聚力和合作学习的效果。
因此,探讨提高中学生不同训练队团体凝聚力方法的同时,研究团体凝聚力、个体心理资本以及团体训练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在理论上可以丰富以往对团体凝聚力以及中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在实践上可以为教练训练员提供有效的提高训练效果的方法,同时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中学生运动员在训练成绩和个人成长上能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https://www.tandfonline.com. DOI:10.1080/0896428000959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