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共情这一术语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德文“Einfühlung”,这也是英文“empathy”的前身。简单地讲,共情是个体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并产生相似的社会性情绪反应[1]。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共情能力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陈武英等[2]通过研究发现共情在不同年龄阶段存在不同的性别差异,此种差异与社会赋予的性别角色倾向有关。丁凤琴等[3]在研究中通过元分析发现个体的共情能力越高,其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亦更多,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众多相关研究均一致表明共情与攻击行为呈负相关关系。例如Jolliffe&Farrington[4]研究发现共情与攻击性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关系。2012年Nicholas[5]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相同结论,且内疚情感在其中起中介作用。Luna[6]等人的研究发现,在自我报告中表明存在校园欺凌行为的被试,对其共情水平进行测量发现亦较低。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冷漠无情的人格特质与青少年暴力犯罪存在显著性正相关。Mikulincer[7]研究发现人格类型表现为回避的人,相应的情感体验一般也比较淡漠,这可能与其防御机制有关。以上文献说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好的共情能力。因为共情能力能够有效促进亲社会行为,减少攻击行为。此外贾笑颖[8]指出高中生的共情能力可以通过共情训练的方法得到提升,对青少年的共情能力进行干预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加健康地成长。
系统家庭治疗理论的观点认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心理行为的表现[9],因此个体良好的共情能力离不开优质的家庭环境。周晶晶[10]在研究中发现非离异双亲家庭中父亲情感温暖及母亲情感温暖均值要明显高于离异单亲家庭及离异再婚家庭,而父母的情感表达会促进儿童的共情能力的提升。Carlo [11]认为儿童的共情技能和父母亲的支持相互影响。Masur[12]认为依恋关系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婴儿早期的依恋是以后一生中共情能力的基础。胡文彬[13]等通过研究发现当父母采用比较温暖、理解的养育方式时,在此环境下长大的大学生一般共情能力较高,反之亦然,而且父亲在其中的作用要大于母亲。因此对于离异单亲家庭这个特殊环境的孩子来说,更容易冷漠孤僻,共情能力偏低。夏金元[14]通过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子女在破裂的家庭结构中生活,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相伴随的是过分紧张的生活气氛和情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孤僻、冷漠、不爱交际等特点,甚至敌视亲人和同伴等,从而导致差强人意的社会人际关系。而冷漠孤僻等特质也是共情能力低的表现。以上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子女的共情能力水平是值得社会去关注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公共事件中社会伦理心态的影响因素研究”(17AZD0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俞玲玲(1996-),女,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2 019级博士研究生
研究的,从而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团体沙盘游戏[15]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共用一个沙盘,在咨询师营造的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在咨询师的陪伴下使用沙子、沙盘、水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来进行的心理咨询技术。来访者在沙盘里通过动沙,选择沙具,加入水等方式来创作自己的作品。通过创作成员一方面可以释放自己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的情绪情感,另一方面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个体成长,从而达到自性化。每个人生而为人,身上都蕴含着强大的自愈力量,在沙盘游戏的过程中,成员自身的自性力量能够凝聚成一个能量场,促使身处其中的成员心理得到发展和成长,朝向自性化道路不断迈进。
冯振军等[16]提出关于培养共情能力的多种方法中就包含了团体沙盘游戏;此外金玉蕊[17]发现团体沙盘游戏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的移情能力;孙燕超[18]在研究中提出共情在团体成员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情绪共享,观点采择,和情绪调节三个方面,可以发现以上三个维度都是共情能力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通过团体沙盘游戏,成员的情绪分享,调节以及观点采择等能力能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促进共情的发展。
从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团体沙盘游戏在针对人际关系、孤独感、考试焦虑等方面的提升上,均显示有较好的提升效果。且有大量研究表明,共情能力是可以通过干预训练来加以改善的[19]。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因此造成性格偏向冷漠孤僻,共情能力较低,团体沙盘游戏可以营造一个自由而受保护的空间,在这个的氛围中,成员可以自由表达,可以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尊重,关心和爱。另一方面,成员通过摆放沙具可以表达自己的无意识。霍夫曼[20]提出“共情发展模型”,该模型认为成员处于青春期时,他们的共情能够逾越直接情境而直接获得。以上这些都为团体沙盘游戏应用于共情能力提供了可能性证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南京某实验中学初一年级随机抽取15个班,,运用Davis[21]编制的人际反应性指标共情问卷,对15个班的同学进行普测。筛除无效问卷后,共搜集到600名学生的问卷结果,回收率为91.05%,其中单亲家庭子女共50人。根据人际反应性共情量表测试结果,将单亲家庭子女的共情得分与一般家庭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单亲家庭子女的共情得分显著低于一般家庭子女,因此可以认为单亲家庭子女的共情能力存在困难。从单亲家庭子女的50名成员中随机抽取30名共情困难子女,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5名男女,第一组为实验组,接受为期4周的团体沙盘游戏,第二组为团辅对照组,接受为期4周的一般团体辅导,第三组为空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确保在实验组和两个对照组在量表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工具
1.2.1 整套沙盘:72*57*7cm沙盘,沙子、水适量。沙具包括以下18 类共计1000 余种:金字塔图腾等宗教类、风车灯塔等标志类、公共标识类、交通工具类、公共建筑类、桥梁栅栏类、日月等自然物类、贝壳山石类、现实中的人物类、空想虚拟人物类、恐龙怪兽类、家具生活用品类、水生动物类、野生动物类、家禽家畜类、草坪类、植物类、军队类等。
1.2.2 人际反应指针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C)[21]。该量表由Davis编制,经过张凤凤等人[22]的本土化修订。该量表共有22条项目,分为观点采择(Perspective Taking)、想象力(Fantasy)、共情性关心(Empathy Concern)和个人痛苦(Personal Distress)4个因子,为自评量表。每条项目计分采用0~4分的5级评分系统,“0”表示“不恰当”;“4”表示“非常恰当”,该量表还设有反向计分题,各因子内条目总分越高,说明共情能力在该因子上的能力越高。
1.2.3 蔡宝鸿的沙盘主题特征编码表[23] Rie Mitchell[24]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与研究,提出沙盘游戏两大类型的主题:创伤主题(themes of wounding)与治愈主题(themes of healing),蔡宝鸿在此基础上分别扩充为15个小的主题。由四名心理学专业人员对初始沙盘和结束沙盘进行主题编码。
1.3 方法
1.3.1 团体沙盘游戏干预过程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25],本次团体沙盘游戏的干预方案也从认知共情,情绪感情和行为共情三个维度出发。团体沙盘游戏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根据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划分为非限定性及限定性两种。本研究将两者结合起来,每次活动的设置都是热身活动与主题沙盘的结合,前者是为了增进成员之间彼此联结,构建安全和谐的氛围,后者则是与研究目的息息相关。
表1团体沙盘游戏具体实施方案
活动次数 |
主题形式 |
主题 |
目标 |
内容 |
1 |
非限定性 |
很高兴遇见你 |
促进成员之间建立关系,增进了解;并签定团体契约 |
大风吹,介绍沙盘,感受沙盘,商定规则,分享 |
2 |
限定性 |
识别情绪 |
培养观点采择能力,促进认知维度的共情 |
情绪萝卜蹲,识别情绪主题的沙盘摆放与调整(4轮),分享 |
3 |
限定性 |
非言语信息沟通 |
小鸡成长记,非言语沟通主题的沙盘摆放与调整(4轮),分享 |
|
4 |
限定性 |
你的情绪我知道 |
学会情感换位,促进情感维度的共情 |
抓小猪,情绪追忆主题的沙盘摆放与调整(4轮),分享 |
5 |
限定性 |
澄清价值观 |
冥想放松,价值观主题的沙盘摆放与调整(4轮),分享 |
|
6 |
限定性 |
有效倾听 |
学会倾听反馈沟通技巧,促进行为维度的共情 |
口香糖,倾听主题的沙盘摆放与调整(4轮),分享 |
7 |
限定性 |
考试焦虑 |
放松拍拍拍,考试焦虑共情表达主题的沙盘摆放与调整(4轮),分享 |
|
8 |
非限定性 |
蓦然回首 |
感谢团体,处理离别情绪,互相祝福,共同成长 |
心有千千结,互赠卡片,再见主题的沙盘摆放与调整(4轮),分享
|
1.3.2 团体辅导干预过程
表2 团体辅导对照组方案
辅导单元 |
单元目标 |
活动内容 |
活动阶段 |
一.有缘相聚 |
1.了解团体性质、辅导目标和共情概念; 2.成员之间相互了解认识,在互动中建立团体关系; 3.建立安全、温暖、放松、信任、接纳的团体氛围,促进成员尽快融入到团体中 |
大风吹 滚雪球 制定团体契约 共情是什么 回顾与分享 |
开始阶段 |
二.识别情绪 |
1.成员间深入了解,提高信任,增强团体动力,活跃团体氛围; 2.了解情绪是什么,学会识别情绪,接纳情绪 |
情绪萝卜蹲 天气报告 情绪大PK 你画我猜 回顾与分享 |
认知维度 工作阶段 |
三.非言语信息沟通 |
1.了解非言语信息是什么 2.了解如何通过非言语信息来表达交流 |
小鸡成长记 你划我猜 无声短片 回顾与分享 |
|
四.你的情绪我知道 |
1.了解自己感受和想法; 2.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
抓小猪 故事接龙 回顾与分享 |
情绪维度 工作阶段 |
五.澄清价值观 |
1.了解探索自己的价值观 2.了解他人的价值观,为他人行为找到合理性 |
放松拍拍拍 最重要的事 回顾与分享 |
|
六.有效倾听 |
1.了解到倾听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了解有效的倾听技巧 |
冥想放松 心有千千结 鸡同鸭讲 回顾与分享 |
行为维度 工作阶段 |
七.积极反馈 |
1.了解共情表达的重要性 2.了解如何给予反馈 |
口香糖 信任之旅 谢谢你帮我 回顾与分享 |
|
八.蓦然回首 |
1.分享收获变化 2.彼此祝福,处理离别情绪 |
祝福卡片 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分享收获 同心圆 |
结束阶段 |
1.4统计分析将三组的测试数据录入SPSS 24中进行统计分析,所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t检验与方差分析。
2结果
2.1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通过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在共情总分上,组别的主效应极其显著:F(2,27)=17.315,P<0.001;时间的主效应极其显著,F(1,27)=126.436,P<0.001;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F(2,27)=96.889,P<0.001。(2)在观点采择维度上,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1,27)=7.362,P<0.05;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2,27)=1.226,P>0.05;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相当显著F(2,27)=7.115,P<0.01。(3)在想象力维度上,组别的主效应相当显著:F(2,27)=6.421,P<0.01;时间的主效应极其显著:F(1,27)=42.698,P<0.001;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F(2,27)=12.923,P<0.001;(4)在共情性关心维度上,时间与组别的主效应均不显著(P>0.05),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2,27)=4.894,P<0.05;(5)在个人痛苦维度上,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2,27)=3.887,P<0.05;时间的主效应不显著F(1,27)=0.089,P>0.05;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相当显著F(2,27)=6.461,P<0.01。具体见表3,4
因为在总分及各维度上干预前后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只是显著的差异性不一致,因此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发现团体辅导对照组经过多次的活动,组内前后测在总分和想象力维度上达到了相当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团体辅导对于提升单亲家庭初一子女的共情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团体沙盘实验组经过多次的沙盘活动,组内前后测在总分,观点采择和想象力维度上达到了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在共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维度上达到了相当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团体沙盘对于提升单亲家庭初一子女的共情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空白对照组在前后测的总分及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3共情量表及各维度前后测结果(MSD)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
团辅对照组 |
沙盘实验组 |
空白对照组 |
团辅对照组 |
沙盘实验组 |
空白对照组 |
共情得分 |
48.604.624 |
47.10 |
|
52.504.673 |
69.50 |
47.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