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学术空间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动物在场效应:动物辅助干预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影响

 动物在场效应:动物辅助干预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影响

摘要 动物辅助干预包括动物辅助治疗和动物辅助活动。动物辅助干预效应的检验已积累了较多的实证研究报道,但它对特殊儿童的干预效应在国内还缺乏系统的回顾。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动物在场对在心理发展上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影响。当前应用动物辅助的特殊儿童研究主要集中在自闭症、情绪和行为障碍、阅读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方面,其心理学作用机制包括心理社会路径和神经科学路径,未来的研究需要解决方法学上的缺陷和挑战。

关键词 动物辅助干预 特殊教育 宠物心理

 

The Presence of Animals: The Effect of Animal-assisted Interventions on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Abstract  Animal-assisted interventions (AAIs) is an umbrella concept including animal-assisted therapy (AAT) and animal-assisted activities (AAAs). The effect of animal-assisted interventions on humans has been accumulating abundant empirical evidence. But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 the effects of animal-assisted interventions on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n our country. The paper aimed to focus on the effects of animal-assisted interventions on children with psychological dysfunctions, summarizing related research from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discussing intermediating mechanisms, and get insights into future research. Animal-assisted interventions have been applied to children with autism,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 reading difficulties, and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These studies gain relatively rich findings. But most of the current empirically research suffer methodological flaws, more strictly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validate the effects of animal-assisted interventions. The current research also lacks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The authors proposed a potential framework including psychosocial approaches and neuroscientific approaches. The effect of the presence of animals may be derived from the animal as an attachment figure or as a “person”. The presence of animals also has an impact on children’s self-concept, which in turn affect other aspects of the children. In addition, the presence of animals may facilitate the secretion of oxytocin, hormone or neurotransmitter beneficial for social connections. The physical calming effects of the presence of animals and their effects on some clusters of neurons are also potential intermediating variables.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improve methodological rigor, examine the efficiency of animal-assisted intervention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herapy, and investigate alternative measures such as animal-like robots.

Key words  animal assisted interventions, special education, pet psychology

 

在过去五十年里,将动物引入心理干预或治疗流程的做法日渐增多。动物被用于帮助患者解决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其中,动物辅助干预在特殊儿童中的应用是重要的一方面。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同伴动物影响特殊儿童生理心理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述评,并剖析其内在心理机制,讨论未来研究走向。

1 动物辅助干预简史

将人和动物的互动用于提升人类幸福既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治疗或教育手段,以及研究领域。早在1699年,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就提倡让儿童照看“狗、松鼠、鸟和其他动物”以发展他们的共情能力和责任心[1]。最早明确地将动物用作“治疗”工具始于1792[2,3]。但直到1969年,儿童心理治疗学者Levinson真正地用实证研究来检验动物在场的效应[4]。这个研究始于1953年。他让自家的宠物狗“Jingles”陪伴一位患有严重社会退缩的孩子,最终在宠物狗的协助下解决了这个孩子的社会性问题。随后,Levinson1971年将家养宠物引入为违法青少年开设的培训学校,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在80个寄宿学校中,39%的学校管理者认为这些宠物能够促进对青少年的教育,41%允许学生将宠物带到学校。到了2007年,美国心理学会(APA)第十七分会(咨询心理学会)成立了第十三个分支:动物和人的互动:研究和实践。此举是为了培训专业人士和学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咨询中动物和人的互动。

2 动物辅助干预概念

动物辅助干预(Animal-assisted interventions, AAI)、动物辅助疗法(Animal-assisted therapyAAT)和动物辅助活动(Animal-assisted activitiesAAA)是三个类似而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国内有学者认为动物辅助是后两者的统称,但有所不同[6]。国外学者关于动物辅助治疗的定义超过20[7]。国内学者宋玲和王雁曾对动物辅助疗法概念进行过总结概括[8]。在1999年,美国最大的动物辅助治疗民间促进机构Delta Society发布了动物辅助活动和疗法实操标准(The Standards of Practice for Animal-Assisted Activities and Therapy),其目的之一即为树立标准的定义。当前,动物辅助干预被认为是动物辅助活动和动物辅助疗法的伞概念,即统称[7,9]。根据对前人文献的梳理,我们认为动物辅助干预是由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专业素养的研究者或从业者,在特定场所指导符合特殊条件的动物和干预对象进行单人或团体治疗的方法,以改善或促进干预对象身心功能和发展。动物辅助干预是更加宽泛的一个概念,有利于将现有实证研究结果综合起来分析,也有利于将动物辅助拓展到普通的教育场景,而不仅局限于治疗场景。它具有如下特征:

动物在场性:这里所指的动物包含两类,一类是宠物,一类是受过训练的动物。尚未有研究涉及野生的未受到驯化的动物。就动物治疗的定义而言,有些学者并未明确指出需要受过训练的动物来完成动物辅助干预,而是认为需要“符合特殊条件的”动物[10,11] 。动物辅助疗法涉及到的动物是受过训练的,专门参与到治疗流程中的动物[12]。而动物辅助干预所涉动物还包括宠物或其他符合条件的动物。狗和马是常用的辅助动物。其中以马作为辅助工具的疗法也被称为马术疗法(hippotherapy)或马辅助治疗(equine-assisted psychotherapy, EFT)。除此之外,海豚等也被利用进行动物辅助研究。

专业性。干预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可能是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或教师。他们的角色是直接的指导或者在旁引导和监控。

目的导向性。动物辅助干预是以一定的目标为指引的。一般是为了促进特殊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6,8,13]

-动物互动性。动物辅助治疗的关键是干预对象与动物的互动。互动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人与动物的直接互动产生或提升治疗效果。动物往往受到专业人士的控制。一种是动物作为人某种活动过程的陪伴者或润滑剂。动物的自由度较高。前者与动物辅助疗法有关,而后者是关于动物辅助活动。两者皆可被看作动物辅助干预,因为动物对干预对象产生了影响。

3 特殊儿童研究中的动物辅助

研究发现与动物的接触影响到不同儿童群体在认知、社会性和情绪方面的发展。动物辅助被应用到了特殊儿童不同障碍类型的研究中。本文主要对心理功能上存在障碍的儿童研究进行回顾,包括自闭症、情绪和行为障碍和学习障碍(集中在阅读障碍)等。部分研究发现,仅仅是动物在场(出现在课堂中或治疗过程中)就能够有助于特殊儿童的不良症状改善,而另一些研究则利用动物参与一部分干预措施的实施。

3.1 自闭症

自闭儿童的特点是感知觉和情感唤起度低,而由于动物辅助的互动性能够刺激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反应,所以动物辅助在自闭症儿童研究中应用较多。较早的研究发现,在酒糟鼻海豚的陪伴下,自闭症儿童的自发回应行为增多[14]。治疗犬的住家陪伴还能降低自闭症儿童的压力水平[15]。对十四个实证研究的系统分析显示,动物辅助干预能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行为和交流意愿,减少问题行为和应激反应[16]。另外一个不同角度的系统分析显示,在20个自闭症儿童实证研究中,动物辅助干预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无效的报道[17]

中国大陆尚未见动物辅助用于自闭症儿童的实证研究文献报道。台湾地区学者有少数几个将动物辅助应用于自闭症的实证研究。既有两个自闭儿童的个案研究[18],也有团体式动物辅助实验研究[19]。前者显示自闭症儿童与动物的互动可提升跟人的社会互动能力,后者发现动物辅助并非能够立即产生效果。海豚是一种善于与人互动的动物。国外有机构让自闭症儿童与海豚进行游戏,从而提升专注力[20]。效仿这种设计,台湾也有学者尝试用海豚游戏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互动意向和能力[21]

3.2 情绪和行为障碍

情绪和行为障碍(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abilities, EBD)的典型症状包括对同伴或教师的攻击性、社会技能缺失和难以结交朋友[22,23]。将狗置于课堂中会使一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共情能力和较少的攻击行为[24]。狗的在场也会让一般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减少攻击行为和多动行为,增强与同伴的交流[25]。有研究将狗放置于教室里,观察6个患有严重情绪障碍的儿童在连续8周内的变化[26]。来自父母访谈资料和行为观察的数据显示,他们的情绪稳定性、对学校的态度和学习过程中的责任心及共情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于诊断为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小学生,动物辅助治疗可增强他们的控制感,减少习得性无助[27]。特别针对特殊教育课堂的研究显示,狗的在场也能使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更加专注于学习任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和全体教师一起做心育

电话:010-88810835

邮箱:kmyuhong@126.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