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学术空间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小学1-6年级学生师生关系特点的实践研究

一、引言

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教师作为学校与儿童发生交互作用的重要载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即师生关系是儿童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及日常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以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等为主要形式的心理关系[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2]

大量的研究显示,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对儿童的学习,情绪,自我概念,自我适应,创造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3-7],并且对小学生其他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都有重要的影响[4]。例如,林崇德,王芸等人(2001)通过以北京市498名3-6年级学生及其班主任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的方式,发现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有预测作用,亲密型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冷漠型师生关系最有碍于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同一批数据分析了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师生关系特点有显著的联系,学业表现好的学生有更积极的师生关系[4]。邹泓等人(2007)考察了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665名学生的师生关系及学校适应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亲密型师生关系的学生在学校态度、学业行为和社会行为方面均显著好于一般型和冲突型师生关系的学生,师生关系对学校态度、学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5]

除此以外,研究者还考察了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其中,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女生相较于男生,有更好的师生关系;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学生感受到的师生关系的亲密感更低,冲突性更高,学生积极师生关系类型的比例逐渐下降,消极师生关系类型的比例逐渐上升[8]。除此以外,还有研究者提出,教师的人文素养、个人品质、教育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决定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学业表现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建立[9]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角色,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多,与学生之间有着更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相较于学生与其他科任教师的师生关系,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对一种更加重要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对学生有着更普遍、广泛影响的师生关系。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师生关系情况,了解当前小学生师生关系发展特点,试图为师生关系的促进提出解决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市三所小学1-6年级的小学生,根据方便随机抽样原则,选择了北京市朝阳区三所小学,根据学生及其家长自愿原则,收集数据,最终获得有效数据737份。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人口学变量统计情况
变量
维度
人数
百分比(%)
年级
一年级
76
10.3
二年级
114
15.5
三年级
112
15.2
四年级
158
21.4
五年级
85
11.5
六年级
192
26.1
性别
男性
397
53.9
女性
340
46.1
出生地
北京
384
52.1
其他
353
47.9
是否独生子
299
40.6
438
59.4
家里孩子数量
1
291
39.5
2
369
50.1
3
61
8.3
4及以上
16
2.2
家里排行
1
495
67.2
2
190
25.8
3
33
4.5
4及以上
19
2.6
与谁同住
父母
660
89.6
父亲
21
2.8
母亲
24
3.3
其他
31
4.4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问卷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如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在北京出生,家里排行,与谁同住,父母学历等信息。第二部分为屈智勇等编制的《师生关系问卷》,问卷共包含23个条目,包括4个维度,分别是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和冲突性。亲密性体现学生与班主任老师之间的亲密感受,如“是否愿意将真心话告诉老师”,“总想跟老师待在一块”,“常常把自己的事情告诉老师”等。支持性体现班主任对学生的鼓励,认同及帮助等,如“班主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会及时提供帮助”,“有了进步老师会表扬”等。冲突性体现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如“觉得老师总是在惩罚和批评自己”,“老师很少关心我”,“跟老师相处很费劲”等。本量表采取Likert 5级计分法,分别赋值为:1=很不符合,2=不太符合,3=比较符合,4=符合,5=完全符合。其中,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的得分越高,表示师生关系越趋于正向;冲突性的得分越高,表示师生关系越趋于负向。研究结果显示,本问卷具有较强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10]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通过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完成数据统计。
三、研究结果
(一)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师生关系的整体情况
在数据分析中,笔者通过两种分析方法考察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师生关系情况。结果均显示,当前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具有良好的积极师生关系。
分别统计亲密性、冲突性、支持性、满意度这四个维度上,选择“符合”与“不符合”的人数比例,其中选择“符合”的人数为,在亲密性的各个项目中,选择“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的总人数的均值。对于其他三个维度也是如此。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这三个体现正向师生关系的维度,选择“符合”的人数要明显高于选择“不符合”的人数,这说明更多的人体会到的是正向的师生关系。同时,对于冲突性这一维度,选择“符合”的人要明显少于选择“不符合”的人,这说明较少的人体现到了冲突性。具体的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维度的师生关系的选择情况
选项
亲密性
冲突性
支持性
满意度
符合
84.26%
12.89%
94.40%
86.35%
不符合
15.74%
87.11%
5.60%
13.65%
与此同时,计算在不同维度上的平均分值,研究结果显示,在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这三个维度中,均值均大于3(中间值为3),其中亲密性的均值为3.89(标准差0.89),支持性均值为4.43(标准差为0.70),满意度均值为4.09(标准差为0.66),这说明从整体上将,在各维度上的平均值均要高于中间值,即反应了这个群体,拥有更高的积极师生关系。在冲突性维度上,均值为1.51(标准差为0.62),小于3,这说明冲突性的师生关系较少。通过重复测量检验比较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得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亲密性与支持性(p<0.001)、亲密度与满意度(p<0.001)、支持性与满意度(p<0.001)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支持性得分最高,其次是满意度,最后是亲密性。
(二)小学生的人口学变量与师生关系各维度的关系
考察了小学生的人口学变量,如:父母学历,与谁生活,出生地,家里排行,家里孩子数量,是否独生,性别,年级与师生关系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师生关系的亲密性(F(5,731)=10.05,p<0.001),师生关系的支持性(F(5,736)=8.98,p<0.001),满意度(F(5,731)=4.24,p<0.001),冲突性(F(5,731)=4.72,p<0.001)四个维度在年级这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均不显著。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师生关系各维度在小学生人口学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人口学变量
亲密性
支持性
满意度
冲突性
F
Sig.
F
Sig.
F
Sig.
F
Sig.
母亲学历
0.62
0.65
1.51
0.20
0.82
0.51
1.32
0.26
父亲学历
1.16
0.33
1.14
0.34
1.49
0.20
1.50
0.20
与谁生活
0.28
0.89
0.03
1.00
0.26
0.90
1.53
0.19
出生地
0.01
0.92
0.73
0.39
1.73
0.19
1.62
0.20
家里排行
0.49
0.69
0.34
0.79
0.40
0.75
1.23
0.30
家里孩子数量
0.28
0.84
0.09
0.97
0.47
0.70
0.59
0.62
是否独生
0.10
0.75
0.14
0.71
0.96
0.33
0.14
0.71
性别
1.75
0.19
0.75
0.39
0.01
0.92
0.36
0.55
年级
10.05***
0.000
8.98***
0.000
4.24***
0.000
4.72***
0.000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