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学术空间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中学生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而中学生期个体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独立发展任务,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而心理弹性是与压力、逆境等相联系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个体在面对逆境或困难时能有效应对及良好适应的能力[1],心理学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去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试图找到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并提高中学生心理弹性的有效方法。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身的情绪状态的一种信心体现。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不同功能的社会心理现象。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紧密联系[2]。虽然有许多关于成人主观幸福感的含义及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但关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尤其是缺乏关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发展特点和影响机制的系统研究[3]。丰富和深化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对改善和提高中学生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因此,本研究以中学生为主体,针对其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三方面进行探讨。 

1.1 文献综述

1.1.1 关于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国内外研究

  心理弹性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这一词源自于拉丁词“resilire”,可解释为反弹。因此,心理弹性有从悲伤事件中恢复且获得良好适应的意思。心理弹性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nthony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但关于心理弹性,到目前为止心理学界没有一致的看法,尽关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却从未间断过。

  由于研究者所处于的历史时期,所依据的理论背景不尽相同。心理弹性的概念因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差异。通过总结以往相关研究的文献,目前关于心理弹性的概念在总体上分三种:结果性定义、品质性定义、过程性定义。而比较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是Werner把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体能够承受的有关生活事件的巨大变化后表现出的良好适应能力[4]Masten将心理弹性的定义为个体身于高危环境下积极适应的结果[5]Luthar等人认为心理弹性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指的是成功适应了生活中的重大灾祸和生活压力[6]。虽然关于心理弹性的定义有很多种,但关于心理弹性的定义大多是强调个体经历压力、逆境或等消极事件以及恢复的良好适应的能力。

  国内大多采取因素性研究对心理弹性进行研究。王丽梅(2009)的研究将保护性因素总结为几个方面,从内在看是积极向上的自我观念,从外在看是家庭和社会因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7];代辉(2008)的研究将影响个体心理弹性的家庭因素分为以下几种: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父母个性以及家庭氛围[8]。近年来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对象大多是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王艳秋等人(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人格特点和生活事件于心理弹性之间有密切关系,而心理弹性对情绪及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高圆圆(2011)的研究结果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能通过其学习主动性,社交方面的能力、个人生活等方面来预测[9];许松芽(2011)的调查结果表明,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因素是人际协助水平、认知的方式以及社会支持[10]。从应湘(2011)关于外来工子女心理弹性的研究结果中发现,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心理弹性差异不显著;男性的心理弹性比女性好[11]

  以上的研究多局限于儿童、高校大学生或者特殊群体,很少涉及中学生群体。而在本研究中选取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对象选取的基础上已不同于以往的研究。

1.1.2 关于中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国内外研究

  Bandura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慨念,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以自身为对象的,指个体对自身能够进行某一行为操作的感受或者自我判断[12]Caprara在他1999年的研究结果发现,个体在自我情绪方面的控制和生活情绪方面的控制存在巨大差异,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异是导致个体在自我情绪和生活情绪控制差异的原因[13]。班杜拉主张个体在管理自我情绪方面的能力, 他认为情绪调节效能感可以从三方面解释,管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能力,个体识别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和理解他人对自身感受的能力[14]。后来,班杜拉与Caprara等提出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即个体能否能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自信程度。

  每种情绪都包括了三个部分,个体外在的表现、个体独特的主观体验以及个体的生理唤醒。Bandura 等人[15]以中学生为主体的研究表明,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抑郁存在显著相关。这一结果表明,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在不能有效表达和发泄其消极情绪时,很容易导致个体出现抑郁情绪。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这一时期经历的各种高压生活,是导致中学生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以中学生为主体,探索中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今后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事实依据。 

1.1.3 关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国内外研究

  幸福是永恒的话题,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是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特点,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指标, 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等方面[16]。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极心态和病理心态方面的研究,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盛行,有关幸福感的研究逐渐兴起。

  当前国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入了理论深化的阶段,而国内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还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国外相关研究如Fumham2000)的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自尊和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说明了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是孩子快乐最主要和最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国内相关研究如唐洁、孟宪璋(2002)的研究中提到,幸福感与外向性正相关,与神经质负相关。影响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外在因素如生活事件、学习生活、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等;内在因素如内外倾性、人格特质等,上述各个因素是综合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

  本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中学生的思考能力不断增加,情感逐渐丰富,内心体验也随着年纪增长而变得细腻微妙,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初步形成。由于受外界的种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学习压力、亲子关系、人际关系、人生目标等,会使得他们情绪出现较大的波动。所以,有关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为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通过调查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希望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能帮助并提高中学生的生活质量。

1.1.4 关于中学生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心理弹性即应对压力、挫折或创伤等消极事件的能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身的情绪状态的一种信心体现。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积极情绪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子。而国外研究表明,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紧密, 并主要通过间接调节方式发挥作用。如Tugade(2004)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高的大学毕业生能积极主动地处理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能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思考问题。

  目前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弹性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尚未全面,于中学生这种普通群体来说,其心理弹性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因此本研究将采用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窦凯等(2013)进行修订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研究,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国内关于中学生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并不多。赵晶(2010)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弹性、积极情绪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和积极情绪呈显著相关,心理弹性和总体幸福感呈显著相关。陈建文(2001)把主观幸福感和人际关系和谐系数作为影响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和人际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17]说明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目前, 关于中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机制的研究是该议题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往的研究Caprara2005)的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能通过人际关系效能感和共情效能感影响主观幸福感。而Caprara2006)及Lightsey等人(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管理积极情绪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可以使个体能感受到更多的积极心态和幸福感。窦凯等人(2013)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于,不同水平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个体,采用了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窦凯等人(2013)的相关研究结果也表明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情绪调节方式、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关系紧密。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有一定的研究,但多数是以大学生或者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而对中学生这普通群体为被试的研究还很少。所以本研究以中学生为被试,对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关系做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1.2 问题提出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心理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心理学专家断言,随着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疾病不断增多。在中学生时期,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当前我国中学生的问题往往出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据了解,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约3200万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且近几年来有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约36%的中小学生患有心理疾病;约30%的高校大学生患有心理疾病。从以上数据得知,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比较突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了。

  心理弹性是一个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相关的变量,它是指当人们面对挫折、困难或者逆境时能有效地应对和适应,并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能力,对中学生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必然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弹性是有意义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的情绪状态的一种信心体现,且国外研究已表明,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紧密, 并主要通过间接调节方式发挥作用。主观幸福感指的是衡量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从以往研究中发现,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心理健康是通过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以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相关调查研究,探讨中学生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相关部门对目前中学生心理弹性状态提供理论、事实依据,并对如何提高中学生心理弹性提出有效建议。

  而中学生期是儿童期向成人期的过渡时期,处于身心发展的矛盾期,此时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消极事件比儿童和成人更加敏感。所以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保持他们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多是分别从心理弹性或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单个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期望通过探讨心理弹性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来探讨这三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在了解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致力于为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3 研究假设

假设一:不同年级中学生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差异。

假设二:不同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三: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1.4 研究意义

  近年来,以大学生或特殊群体为主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上,很少涉及中学生这一普通群体。然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全球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成为所有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本研究以中学生为主体,探讨其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之间的关系,填补这部分领域的不足,以加深对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三方面的研究。

 

2 研究方法与程序 

2.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学生进行问卷的施测工作。本研究在初一至初三发放500份问卷,回收问卷458份,回收率91.6%。其中经检核、剔除填答不全和固定反应卷122, 共计有效问卷331, 有效率为72.2%,具体分布见表2-1

2-1 有效被试分布(N=331

变量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151

45.6

180

54.4

年级

初一

110

33.2

初二

102

30.8

 

初三

119

36.0

 

2.2 研究工具

2.2.1 心理弹性量表

   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由张建新和于肖南根据ConnorDavidson编制的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修订,该量表包含25个条日,中文版包含坚韧、自强和乐观3个维度,测量有利于促进个体适应逆境的积极心理品质。中文版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 91[18]

2.2.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采用窦凯等(2013)研究对Caprara等人[19](2008)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共由17个项目组成,分别分是管理快乐/兴奋情绪效能感、表达自豪情绪效能感、管理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管理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管理内疚/羞耻情绪效能感,前两个因素构成高阶因子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后三个因素构成高阶因子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程度越高。 

2.2.3 主观幸福感

     采用王玉花(2008)研究中主观幸福感量表。该研究中对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 从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三个因素出发, 即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 TheSatisfactionWithLifeScale,简称SWLS)KammannFlet编制的情感量表二中的20个项目[20]

2.3 研究程序

  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在老师的协助下向学生发放问卷,并要求其当场完成。在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其人口统计学资料。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结果 

3.1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基本情况与差异比较 

3.1.1 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基本情况

  中学生心理弹性的总体情况如表3-1-1,中学生心理弹性均值为65.54,各因子得分从低到高依次排列是乐观性、自强性、坚韧性。

3-1-1 中学生心理弹性的总体情况

 

题目个数

均值M

标准差SD

坚韧性

13

33.01

7.23

自强性

8

22.50

3.96

乐观性

4

9.88

2.26

心理弹性

25

65.54

11.7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和全体教师一起做心育

电话:010-88810835

邮箱:kmyuhong@126.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