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分析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的研究,从理论上建构适应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需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结构模型;并根据所得问卷调查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其专业素养的认知。同时,也为培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适应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以及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
   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者应包括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以及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的人员,必须是经过规范的、严格训练的、具有专门技能、知识和相应素质的人员。[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是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综合心理品质。培养优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是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的理论、方法多数移植欧美国家,普遍采用咨询辅导模式,以心理咨询来取代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置,而忽视学生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因而造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功能狭隘化及其工作者职业角色模糊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通过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调查,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专业素养的认知,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培养措施,培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完善的专业素养。
1方法
1.1研究目的
    编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调查问卷,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施测。
1.2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安徽省淮北市、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等多个城市进行取样,被试主要包括中小学校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及中小学生。对芜湖市、合肥市、蚌埠市的部分中小学的校长进行开放性问卷调查,形成面向中小学生的初试问卷。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3份,问卷回收率达到85.8%。初试问卷调查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以合肥市、淮北市、蚌埠市等地的中小学生为被试,发放问卷350份,共收回32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正式问卷的应用在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等地共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发放200份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
1.3研究材料
   本研究自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调查问卷,包括开放式问卷、初试问卷和正式问卷三部分。正式问卷采用五级计分制。
1.4研究程序
1.4.1编制问卷
    搜集相关文献,编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开放式问卷、初试问卷及正式问卷。
1.4.2 问卷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分别检验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1.4.3正式施测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调查问卷对安徽省内的183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调查。
1.4.4数据分析
所得数据运用spss19.0进行处理,因素分析运用LISERL8.7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问卷编制
2.1.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开放式问卷
103名中学校长回答开放性调查问卷问题:“你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结果见表1。
根据表1结果,提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结构的假设模型,由三个维度十项内容:专业知识(从业资格、知识丰富、学习能力)、心理健康素养(包括身心健康、自我控制、观察敏锐、协调能力)、人格特征(热爱学生、亲和助人和为人师表)构成,并编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调查问卷》。
表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者专业素养的10项内容(N=103)
| 专业素养 | N | % | 顺序 | 
| 热爱学生 | 92 | 89.3 | 1 | 
| 从业资格 | 79 | 76.7 | 2 | 
| 亲和助人 | 66 | 64 | 3 | 
| 学习能力 | 52 | 50.4 | 4 | 
| 身心健康 | 51 | 48.5 | 5 | 
| 知识丰富 | 47 | 45.6 | 6 | 
| 观察敏锐 | 42 | 47.4 | 7 | 
| 为人师表 | 39 | 37.9 | 8 | 
| 自我控制 | 34 | 33 | 9 | 
| 协调能力 | 21 | 20.3 | 10 | 
对中小学生进行施测,回答结构性调查问题:“请说明下列十个题项的重要性:非常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为了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做因素分析, 首先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09,Bartlett球形检验发现p = 0.000,表明适宜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并进行正交旋转,结果见表2。
表2结果表明:在因素1上,身心健康、自我控制、观察敏锐、协调能力有高负荷,可命名为心理健康素养。在因素2上,从业资格、知识试丰富、学习能力三项有高负荷,可命名为专业知识。在因素3上,热爱学生、亲和助人、和为人师表有高负荷,可命名为人格特征。
表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十项内容的探索性因素分析(n=322)
| 专业素养 | 因    素 | ||
| 1 | 2 | 3 | |
| 身心健康 | 0.743 | 
 | 
 | 
| 自我控制 | 0.730 | 
 | 
 | 
| 观察敏锐 | 0.723 | 
 | 
 | 
| 协调能力 | 0.717 | 
 | 
 | 
| 从业资格 | 
 | 0.813 | 
 | 
| 知识丰富 | 
 | 0.769 | 
 | 
| 学习能力 | 
 | 0.696 | 
 | 
| 热爱学生 | 
 | 
 | 0.838 | 
| 亲和助人 | 
 | 
 | 0.754 | 
| 为人师表 | 
 | 
 | 0.657 | 
| 特征值 | 3.593 | 1.369 | 1.177 | 
| 方差贡献率 | 35.931 | 13.692 | 11.765 | 
| 累积方差贡献率 | 35.931 | 49.623 | 61.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