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与幸福感的关系:品味的中介作用
【摘要】目的:探索品味(Savoring)对自尊和幸福感关系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牛津幸福感量表(Oxford Happiness Questionnaire,OHQ)、品味信念量表(Savoring Beliefs Inventory, SBI)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RSES),在全国东、中、西部的14个省市的中小学,发放问卷11000份,收回9405份,有效率为85.50%。其中男生为4836人,女生为4567人,无效数据2人;平均年龄为 13.30±2.15岁。结果:幸福感得分与自尊得分(r=0.452 , P <0.001)、品味信念得分(r=0.321, P <0.001)显著正相关,且品味在自尊和幸福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95%置信区间为[0.1803, 0.2503]。结论:高自尊个体通过影响品味能力,即通过增加积极体验的能力,产生更多的幸福感。
【关键词】品味;自尊;幸福感;中介
Savoring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Well-being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assessed the role of savoring as a meditor between self-esteem and well-being. Method: Oxford Happiness Questionnaire, Savoring Beliefs Inventory, and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were completed by 11000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in 14 provices of China. 9405 questionnairs (85.5%)were collected (M age = 13.30 yr, SD = 2.15; boys/girls/missing are 4836/4567/2). Results: Well-being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elf-Esteem(r=0.452 , P <0.001) and Savoring(r=0.321, P <0.001). Savoring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well-being, 95% CI [0.1803, 0.2503]. Conclusion: High self-esteem enhances well-being by savoring ability, i.e., the ability to prompt positive experiences.
[Keywords] savoring; self-esteem; well-being; mediation
中小学心理健康是国际公共卫生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议题[1]。关注中小学生的幸福感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外有研究对554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青少年的总体生活满意度以及重要生活领域(学校、家庭、朋友、自我、生活环境)的生活满意度表现为正性水平,即中等水平以上,但是调查中,也有11%的被试满意度在中等水平以下,7%表现为很不满意。甚至分别有22.8%比例和17.6%比例对学校和家庭表现为不满意[2]。目前国内有研究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但结果并不一致,如在性别差异方面,有研究发现,女中学生的幸福感明显高于男生[3],但也有研究发现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差异上,多数研究发现高年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低于低年级,高中生低于初中生[4-5],除此之外,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高于非独生子女[5]。
中小学阶段是个体自尊发展的重要阶段[6]。研究表明,自尊是对幸福感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7-12]。如Paradise和Kernis等人的研究中发现,自尊水平高且稳定的个体倾向于有较高的心理幸福感[8]。还有研究发现,外显自尊对外显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效果[9-10],内隐自尊对外显和内隐幸福感同时具有预测效果[10]。
为何高自尊个体会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有研究认为,高自尊个体倾向于从积极方面来看待自己,面临失败时更加自信,进而改变情境,较好地应对困境,获得较高的主观幸福感[13]。在积极心理学领域,美国心理学家Bryant和Veroff提出一个概念:“品味”(Savoring)。品味是指人们引起、欣赏和增强积极体验的能力以及以这种能力为基础的加工过程[14]。日常生活中采用某些品味策略(如记忆建构),可以延长积极体验,增加幸福感[15]。同时,也有研究发现,高自尊个体倾向于更多地品味积极事件,相反,低自尊个体则更倾向于压抑自己的积极情绪[16]。因此,品味很有可能在自尊与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但是,目前尚无研究对自尊影响幸福感的机制进行探讨。且目前研究进展多集中于大学生群体,缺乏对中小学生的测试,无法从个体发育的早期进行探索;而且取样范围小,多集中于某所或几所大学,影响了结论的推广。
本研究面向中小学生,从全国范围内的14个省市进行大规模取样,探索品味在自尊和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更好地了解自尊影响幸福感的机制。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全国东部(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广东省)、中部(黑龙江省、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西部(甘肃省、陕西省、四川省)三个不同地域的14个省市,每个省市选择了3-5所中小学,共发放问卷11000份,收回9405份,有效率为85.50%。其中男生为4836人,女生为4567人,无效数据2人;平均年龄为 13.30±2.15 岁。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生共4043人,初中生共4514人,高中生共 838人,无效数据7人。
1.2 工具
1.2.1 牛津幸福感量表(Oxford Happiness Questionnaire,OHQ)[17]
该量表是1989年由Martin等人开发,用来测量人的主观幸福感,我们采用的是其修订版,共包含29个项目,题目按照0-3计分,得分越高代表幸福感越高。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1。
1.2.2 品味信念量表(Savoring Beliefs Inventory, SBI)[18]
本量表是由2003年Bryant等人修订,主要用来测试人们主动用心的品味事物的能力,共包含24个项目,题目按照1-7计分,得分越高代表品味越高。本研究中分量表和总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7 。
1.2.3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RSES)[19]
该研究运用的量表是1965年由Rosenberg编制的,用来测试个体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即个体的自尊水平,共包含10个项目,题目按照0-3计分,得分越高代表自尊越高,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6。
1.3 程序
在全国幸福学校共同体联盟的协助下,选取14个省市,采用现场填写和网上施测的形式(地理位置较远的省市,如黑龙江、甘肃等)完成问卷调查。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采用Baron和Kenny[20]的方法和Preacher和Hays的Bootstrap方法[21]来探讨品味信念在自尊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关系。
2 结果
2.1 描述统计
对9405份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得出自尊得分、品味信念得分、幸福感得分,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它们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结果发现,男生的自尊得分和品味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自尊=-3.326,P <0.01;t品味=-14.657,P <0.001),但幸福感得分更高(t幸福感=3.433,P <0.0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自尊得分、品味得分和幸福感得分更高(t自尊=10.144,P <0.001;t品味=3.443,P <0.01 ;t幸福感=7.800,P <0.001)。
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指标在不同年级段的情况,结果发现,小学、初中和高中年级段在各指标上均差异显著(F自尊=122.24,P <0.001;F品味=125.71,P <0.001;F幸福感=390.70, P <0.001);同时,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学生在各指标上也差异显著(F自尊=118.02,P <0.001;F品味=118.03,P <0.001;F幸福感=73.30,P <0.001)。具体见表1。
2.2 自尊、品味信念和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幸福感得分与自尊得分(r=0.452 , P <0.001)、品味信念得分(r=0.321, P <0.001)相关显著。自尊得分与品味信念得分相关显著(r=0.494, P <0.001)。具体结果见表2。
2.3 各因素对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将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城市/乡镇)、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省份、自尊得分、品味信念得分作为自变量,幸福感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除了省份所在地以外,其他变量都可以显著预测幸福感得分(F=472.10,P<0.001, R2=0.287, R2adj=287)。具体见表3。
2.4品味信念对自尊和幸福感关系的中介分析
采用Baron 和Kenny[20]的方法,以自尊得分为自变量,幸福感得分为因变量,品味信念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1)自变量可以显著预测因变量(标化偏回归系数β = 0.452,P< 0.001,R2= 0.205,R2adj= 0.204);(2)自变量可以显著预测中介变量(标化偏回归系数β = 0.494, P< 0.001,R2=0.244,R2adj=0.244 );(3)将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同时纳入到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预测效果显著(标化偏回归系数β =0.387, P< 0.001,R2=0.218,R2adj=0.217),说明品味信念在自尊和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进一步采用Bootstrap检验[21],设置Bootstrap样本数为5000,以自尊得分为自变量,幸福感得分为因变量,品味信念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Bootstrap值为0.2156,95%置信区间为[0.1803, 0.2503]。0值没有落在置信区间内,说明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大样本数据,从全国范围内调查了11000名中小学生的自尊水平、幸福感水平和品味水平。结果发现,幸福感方面,男生高于女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小学生高于初中生,高于高中生;东部省市高于中部,高于西部。更重要的是,自尊、品味与幸福感三者之间显著相关,品味在自尊与幸福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自尊、品味与幸福感三者之间显著相关,且品味中介了自尊与幸福感的关系,与预期假设一致。品味反映了个体增强积极体验的能力[14],可以增加幸福感[15]。先前研究发现,高自尊个体倾向于从积极方面看待自己,进而更好地应对困境,获得较高的幸福感[13]。本研究的中介效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自尊增加幸福感的机制。高自尊学生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品味策略,提高品味能力,因此在面临学业等方面压力时,能更多地增进积极体验,“以苦为乐”,从而获得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幸福感得分方面,男生高于女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小学生高于初中生,高于高中生;东部省市高于中部,高于西部。性别方面,先前研究发现男生幸福感低于女生[3],研究者认为,一方面男生的不良行为多于女生,更容易受到批评;另一方面,女生的社会角色更容易受到教师或家长的关心[22]。本研究发现,男生幸福感水平更高,可能是因为,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的要求较低,兴趣更广泛,独立能力更强,因此可能会有更高的幸福感;本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幸福感更高,与先前研究一致[5]。可能因为独生子女拥有更多的家庭资源和父母关爱;年级方面差异与先前研究一致[4-5,22]。小学生相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学习压力和社会责任更少,同时容易满足,同时随着年级的升高和智力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逐渐增强,对外在环境和自我的批判性评价也逐渐增多,这可能会导致其幸福感降低[23];本研究还发现东部省市学生幸福感水平高于中部、西部,可能是因为东部省市较好的经济条件,能提供更多的社会便利。
但是,本研究只探索了品味在自尊和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未来研究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因素;除此之外,中介分析不能从因果关系上解释自尊影响幸福感的机制,接下来的研究可以进行品味策略相关的干预训练,进一步探索品味、自尊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综上,本研究通过大样本研究发现,中小学生群体中,品味对自尊和幸福感的关系起中介作用。
表1 问卷描述统计`x (s)
|
性别 |
是否独生子女 |
年级 |
省市 |
||||||||||||
|
男 (N=4836) |
女 (N=4567) |
t |
是 (N=4565) |
否 (N=4824) |
t |
①小学 (N=4043) |
②中学 (N=4514) |
③高中 (N=845) |
F |
事后检验 |
①东部 (N=5826) |
②中部 (N=2033) |
③西部 (N=1546) |
F |
事后检验 |
自尊 |
18.61 (4.85) |
18.95 (5.12) |
-3.326** |
19.31 (5.19) |
18.27 (4.72) |
10.144*** |
19.65 (5.11) |
17.99 (4.73) |
18.83 (5.01) |
122.24*** |
①>③>② |
19.38 (5.08) |
17.93 (4.35) |
17.61 (5.02) |
118.02*** |
①>②③ |
品味 |
116.22 (24.72) |
123.77 (25.20) |
-14.657*** |
120.81 (26.36) |
119.01 (24.10) |
3.443** |
124.58 (26.30) |
116.39 (23.86) |
119.89 (25.24) |
125.71*** |
①>③② |
122.60 (26.34) |
118.17 (22.62) |
111.93 (22.19) |
118.03*** |
①>②>③ |
幸福感 |
51.11 (17.27) |
49.94 (15.78) |
3.433** |
51.91 (17.47) |
49.25 (15.57) |
7.800*** |
55.75 (16.39) |
47.06 (15.86) |
44.24 (13.87) |
390.70*** |
①>②>③ |
52.00 (17.30) |
49.42 (15.32) |
46.54 (14.43) |
73.30*** |
①>②>③ |
**P <0.01;*** P <0.001
表2 自尊、品味信念、幸福感得分之间的相关分析
|
`x ±s |
自尊得分 |
品味信念得分 |
幸福感得分 |
自尊得分 |
18.78±4.98 |
1 |
|
|
品味信念得分 |
119.89±25.23 |
0.494*** |
1 |
|
幸福感得分 |
50.54±16.57 |
0.452*** |
0.321*** |
1 |
*** P <0.001
表3自尊、品味信念对幸福感得分的回归分析
|
β |
标化β |
t |
性别 |
-2.193 |
-0.067 |
-7.517*** |
年龄 |
-0.576 |
-0.075 |
-6.304*** |
户籍所在地(城市/农村) |
最新期刊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