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为自信保驾护航
——浅谈积极的心理暗示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衢江区大洲小学 方慧科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正是“播种”自信“种子”的佳期,也是这一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尚处于新的起点,学习习惯、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探索都刚刚开始,他们依赖性较强,更容易受到不同方式的心理暗示。语文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富含情趣性,为“心理暗示”的运用提供了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经常利用“翁格玛丽”效应从教学语言、动作、神态方面入手,多鼓励学生,利用从众心理、榜样效应肯定群体学生,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积极的心理暗示 低段语文教学 培养自信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两扇门,一扇叫“我能行”,一扇叫“我不行”。打开“我能行”,我们看到的是智慧、创造、自信;打开“我不行”,我们看到的是胆怯、无能、自卑。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找到开启自信之门的金钥匙。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侧重点在于提高教师的教法,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行为主体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自信这一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的学习尚处于新的起点,对学习的好奇心正是最浓厚的时期,但是习惯尚未完全养成,而且他们依赖性较强,更容易受到不同方式的心理暗示。这时,老师的正向引导显得尤其重要。而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富含情趣性,为积极的“心理暗示”的运用提供了条件。
近两年来,笔者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实践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发现不但可以有效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而且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语言鼓励,为自信铺路
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获得赞美、鼓励和信任。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多鼓励、欣赏和肯定学生,学生们会学得更加自信、更加努力。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特别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肯定,他们好胜心强,正是“气可鼓而不可泄”之际,几句真心鼓励、赞美也许就会创造一个奇迹。
例如,一位一年级新生非常调皮,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玩桌子上的文具,还时常转身与“四邻”讲话、乱翻动他人东西,老是被同学告状批评。据家长反映,他从幼儿园起就是老师“关注”的重点对象,老师有针对性地用了一些强硬措施,但很难改掉他的不良习惯。根据他的情况,老师重点观察了几天,挑了个刚上课不久的时机表扬他:“小吉今天比昨天进步了,上课到现在,才动了几下铅笔就把它放好了。瞧,他坐得多端正,我真为他的进步高兴!”很少受到表扬的小吉满脸通红,但坐得那么端正、那么自豪,连拼读音节时的声音都特别响。老师抓住时机再次表扬:“小吉的声音又脆又响,真好听。”每隔五六分钟关注小吉,时而摸摸小脑袋、时而眼神鼓励,小吉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写字是小吉的弱项,因为他的笔画歪扭,字体大小不匀,结构不合理。书写时,老师握住他的笔指导他一笔一画写,并肯定地说:“小吉是个漂亮、可爱的孩子,学习很努力,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了,做小动作也少了,如果你把字写得和你的人一样漂亮,那就更好了。” 可想而知,经过长期多次的肯定引导,他原本七歪八扭的字也渐渐写端正多了。
难怪有位哲人说,只有真实的赞美才是最能打动人的心。课堂中,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找闪光点,经常利用“翁格玛丽”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语言暗示,如“你的字写得真漂亮!”“你的读书声真好听。”或者发自内心地说:“我真喜欢看你的大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字宝宝!”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鼓励:“不要着急,慢慢把话说通顺。”可以这样激励学习速度慢的学生:“你很努力,一次比一次能干,你会更棒的!”类似的肯定的暗示性评语一定会为学生的自信铺下路子,达到了预计的目的,因为受表扬者自然会不断地追求进步,从而使学生认识自我,挖掘潜力,增强信心;未受表扬者也会被给予心理暗示:只要你努力,机会肯定会降临。
二、动作激励,为自信保驾
由于低年级学生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常常出现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而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导致学生思维不深入,观察力不细致,记忆不精确,进而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不自信。怎么办?动作激励在语文课上合理地运用,能巧妙扭转低段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现象。动作激励是一种无声沟通,实践证明:结合教学情景拍拍学生的肩,微笑着真诚地为学生竖一个大拇指等动作虽简单却能引起缺乏自信的学生的心灵震撼!这种无声的语言同样可以发挥沟通的效能,而且往往比有声的语言更便捷、快速、有效,能在学生的心灵上“埋下”自信的种子。
例如:一年级的生字拼音教学中的拼拼读读容易让学生厌烦,一部分学生忍不住东看西看,嗡嗡嗡地小声说起话来,这时,老师突然停下来,对大家说:“聪明的小朋友,海浪音乐读书会开始了,大家注意看老师的手势,点到哪一组就轮到哪组读,看到‘休止’动作就停止。”接着老师按顺序轮流指向四个大组,听到最整齐最响亮的一组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向他们表示祝贺。结果可想而知,一组读得比一组响亮整齐,每一组都多次被竖起大拇指表扬了,在老师无声的“指挥”下,读词语的声音一组一“浪”,时而快、时而静、时而慢,各“声部”大显神通,将普通的读书变成“音乐会”。最后,老师两根手指冲大家做了一个坚定的“V”型动作,说:“我们班的海浪四声部读书法果然了不起,大家掌声鼓励自己!”全班学生的眼睛都亮晶晶的,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当然,如果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老师寻找时机与他目光相对,微笑着对他眨眨眼,或拍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和信任时,受到鼓励的孩子哪会注意力不集中呢?
对学生而言,老师无声的鼓励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因此我们的老师也要适时注意运用无声鼓励,引领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迈开自信的脚步。
三、神情勉励,为自信添翼
教学中,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气色,甚至是作业本上画出的红道道,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其中最直接的信息表现是老师的神态表情,它是教师个人内在情感的外在体现,如果教师借助神态表情给学生积极的鼓励,无异于为学生的自信添翼。
低年级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当然更希望老师在教学中有丰富的表情帮助学习知识。
例如,低段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认真正确地写字非常重要,如何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枯燥的学习内容呢?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醒:“小朋友,这些‘字朋友’是大家今后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小帮手。所以,你要想尽办法记住‘朋友的外貌’噢!” 学生对汉字有了感情,就会像对朋友一样,容易记住他们的“外貌”,接着老师再次暗示:“接下来老师就要送汉字朋友回田字格的家,大家可要看清楚朋友住的‘房间’。”学生就会不时对照课本上的田字格,观察老师的示范是否准确规范,点画是否到位,这样写字时就不容易出错了。写好后进行评讲阶段,老师可以将存在很大问题的生字先实物投影显示,同时做个沮丧的表情,补充说:“我是你们的字朋友,但我现在很难过,谁来帮帮我?”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可以根据生字点画的位置进行评价,老师一边帮助修改,一边调整表情,由“阴雨——阴——多云——晴”转换,最后竖起大拇指兴奋地表扬:“小朋友太棒了,我现在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交朋友!”哪个孩子不喜欢成功的喜悦呢?
神情勉励一般与其他体态语一齐使用的较多,这在前面两个案例中也有体现。当学生进步时,给学生赞赏、肯定的眼神,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学生遇到挫折时,更需要给他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勇气和力量。这些饱含情感和爱的鼓励,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四、群体肯定,为自信扬帆
低年级学生身心发育未全,正处于心理成长的“断乳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依赖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差,从众心理与模仿能力非常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种从众心理,并巧妙地利用这种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进行群体的正面肯定来帮助他们自信地学习。比如:课堂上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得热闹的时候,老师想让学生安静下来,就可以先提出要求:“讨论的时间结束了,现在请大家安静下来坐好。”这时,有的学生已经坐好了,还有的学生没尽兴, “刹不了车”,老师可以用赞叹的语气说:“我真喜欢xx同学,他的动作真快呀。”没有坐好的学生马上就会模仿xx的样子赶紧坐端正,老师可以马上补上一句:“呀,我也很喜欢我们班的小朋友,大家的动作也是又快又安静!”不用说,全班学生肯定是自信满满的!又如,上课的时候如果发现有学生脑子溜号,老师可以表扬他的同桌或前后桌:“xx同学听课多认真呀,肯定会像书中的司马光、曹冲一样聪明能干,发一张奖卡给你。”用这种树立一个好榜样的方法,比老师去再三的命令、喝斥与批评要有效的多。
再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在总结课文时,老师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学生争着回答,有的说:“它很聪明。”有的说:“乌鸦动脑筋,会思考问题。”老师高兴地表扬:“你们也很爱动脑筋呀,能想出这么好的答案。”学生听了心里甜滋滋的,增强了自信心。在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期间,老师又因势利导:“你们能像乌鸦那样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吗?”老师用这种激励性语言,唤起每位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产生“他行,我也行”的群体肯定意识,从而产生创新思想,调动群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积极的心理暗示法除了笔者以上描述的,还有很多,如积极肯定自我法、成功教育法、因时施教法、激趣法等。心理研究已指出:“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激发潜能,学生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从而形成滋育创新意识的土壤。”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恰如其分地探索语文教学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探索教法与学法的心理依据,结合文本,更多地创设一个欣赏学生,信任学生的环境,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用行动把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展现在别人面前,更能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因为“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
【参考文献及网站】
[1]邹明,积极心理暗示对学生的作用,教育科研论坛,2007,(03)P58-59.
[2]刘春媚,心理暗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校外教育,百度文库.
[3]杨倩,略论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心理暗示,学术交流,2000,(5)P150-151.
[4]宁德心理医生的博客,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分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daa6e850100v36w.html.
[5]吉安文华语文工作室,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
http://www.jxteacher.com/xlyw/column37756/a7386363-fd75-4e98-9ef7-d49b9bfa
[6]西关小学,积极地心理暗示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的实验研究,http://xgxx.gzqjy.cn/wygkcn_ShowArticle.asp?EC_ArticleID=2255.
[7]俞雷,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0),P29-31.
[8]姚树桥,傅文青等,暗示与催眠疗法,临床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282-283.
[9]冯恩洪,建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P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