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学科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论语》对中职学生君子人格养成的启发

 《论语》对中职学生君子人格养成的启发

陆春庚

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225212

摘要:君子人格就是以仁爱心为根本,表现出的有容量、有坦诚、有责任、有荣辱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与行为风格。缺乏上进心、缺少容忍心、缺失孝道心是当代中职学生存在的人格问题,这些问题加深了社会对中职学生的偏见。中职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否培养出具有君子人格的学生事关中职教育的兴衰成败。借鉴《论语》中关于君子的描述与界定,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观照下,以“三知”引导学生阅读,以“三省”引发学生反思,以“三行”引领学生实践是培养学生君子人格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论语;中职生;君子人格;积极心理学

作者简介:陆春庚(1971-),男,高级讲师,扬州市特级教师,硕士,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基础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副主任,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联系电话:13813138296,信箱:809425356@qq.com。身份证号码:321088197104072959

 

 

君子人格是孔子及其弟子的道德理想,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君子人格由个人的道德修养目标上升为国家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且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1]君子是有德者,既有益于社会和他人,也使自己过得有尊严、有意义。这和20世纪末西方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论或观点高度契合。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并利用自身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这种主观层面上的积极体验、个人层面上的积极特质、群体层面上的美德也正是君子人格的最好体现。

一、中职生人格存在的问题

    中职生是个特殊的群体,这些学生受到不少歧视,几乎成为“差生”的代名词。这虽然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封建残余思想有关,但是,中职生本身存在的诸多人格问题也加深了社会对他们的各种偏见。

(一)缺乏上进心

“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人格强调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不少职校生由于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差,普遍表现为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上课睡觉、玩手机等行为,抄作业、逃课、逃学等现象比较突出。久而久之则表现为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患得患失、破罐子破摔等人格问题。“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不少职校生正是由于缺乏上进心,从而行为乖张,部分人身上存在暴虐之气。

()缺少容忍心

“君子以厚德载物”,也就是说,君子要心胸宽阔,学会包容别人。当代中职生基本是独生子女,“小皇帝”与“小公主”的角色与学业挫折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使得他们缺乏自信心,陷入“自我中心”不可自拔。从而出现我行我素、孤芳自赏、自惭形秽、漠视他人、睚眦必报等人格问题。“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不会将心比心、缺少真心实意,这是中职生君子人格培养的障碍之一。

(三)缺失孝道心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很多中职生正是缺失这种孝悌仁爱之心,做事天马行空、唯我独尊。只知道一味向父母索取,不知道回报与感恩,漠视父母的艰辛付出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可怜天下父母之心。没有孝道之心,则不会爱同学、爱老师,也不会爱社会、爱国家。孔子说:“孝慈,则忠”,可见,缺失孝道心就会失去“忠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样就会失去做人的根本。

二、中职生君子人格的内涵

君子人格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与快乐的源泉,整合、调谐个体与他人、群体、社会的关系。[2]中职生的君子人格就是以仁爱心为根本,表现出的有容量、有坦诚、有责任、有荣辱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与行为风格。积极心理学认为人都有积极的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动力与能力。尽管中职生身上存在诸多上述的人格问题,但他们身上也不乏仁爱、宽恕、担当等君子人格的光辉。

(一)仁爱心是根本

“仁者爱人”,仁爱之心就是亲近、关怀、尊重一切人。“君子以仁存心”,中职生要心地善良,关心别人,而且行为要端正,不可打打闹闹、疯疯傻傻。同时,要见利思义。“义者,宜也”,要像孔子说的那样“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样就为君子人格的形成夯实了基础。

(二)宽容心是保障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尊贤而容众”,中职生的君子人格就是要学会交往、讲究恕道、包容多样。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年轻人都会“初生牛犊不怕虎”,因此,有差异、有矛盾、有冲突都很正常。“君子泰而不骄”,这是就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宽广的心胸为君子人格的养成保驾护航。

(三)坦诚心是支撑

“君子必诚于心”“君子坦荡荡”君子人格需要坦诚心支撑。中职生要学会正视现实、取长补短、诚信做人、表里如一、光明磊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中职生学会了与别人坦诚相待,这样离君子人格的形成也就不远了。

(四)责任心是关键

“仁以为己任”,职业教育大有发展,中职学生大有可为。积极心理学认为人都有一种天生求知欲、自我实现的进取心,通过适当的教育能开发并发挥人更大的积极潜力。因此,中职生也不要妄自菲薄,要有责任心与使命感,努力学习、志存高远、勇挑重担。自强不息、勇毅乐观、敢于担当成为君子人格形成的关键。

三、中职生君子人格的培养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孔子认为君子人格培养的路径。孔子觉得要形成君子人格首要要有“道”的远大理想,然后以“德”作为个体为人处世的底线,同时要在行为上表现出“仁、义、礼、智、信、勇”六个方面,最后通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来完成君子人格的培养。这种注重实践、寓教于乐的君子人格修养方法对中职生君子人格的培养有诸多启发。积极心理学提出人有6种美德,包括知识与智能,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自我管理与谦逊、灵性与超越。有学者研究指出,中职生在这些积极品质中,爱、心灵触动、信念与希望发展较好,并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高。[3]这也说明了中职校在培养中职生君子人格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三知”引导学生阅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因此,要培养中职生的君子人格就要针对中职生不爱学习的现实与现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读万卷书”,使学生知命、知礼、知言,从而能静心、增智、正形,有效改变中职生学习消极、行为不良等问题。

1.知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知命就是要明辨义利,义以为上。阅读名人传记、历史典故能使学生提高道德认知水平,明确君子人格的最终追求。

2.知礼。“不知礼,无以立”,君子修身成人,礼是一种德性,是一种保障。阅读社交礼仪、法律规范等书籍能使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样就可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中职生就能知书达理、气质高雅。

3.知言。“不知言,无以知人”,“言之得失,可以知人之邪正”。只有深度阅读,才能对天下之言深入其内,穷究其理。“知言”就体现了自身修养的提升,“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认为提高自身修养水准并形成君子人格的最好途径就是读《诗》, 现代的中职生也要进行经典的诵读。充分利用好晨读、晚读的时间,推荐出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开展诵读比赛,让学生能正确辨别人情世故,知善知恶,尽己尽人,成人成物,成为君子。[4]

(二)以“三省”引发学生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反思也是君子人格修养的方法与途径。孔子认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思考可以完善人格,改变人生。孔子的学生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是君子人格的代表。这也归功于他每天三省其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正是这种反思,使得曾子的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得到了孔子的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 担当的反思。这是有没有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勇于担当的反思。中职校学习负担不重,学习压力较轻,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活动。中职生每天都要多想想自己有没有积极主动参加?在活动中有没有尽心尽职?有没有创造性开展工作?

2.诚信的反思。这是要反思在和同学交往、老师交往过程中是否诚实守信。要学会重义轻利,“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使学生懂得在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更要讲“信誉”,人无信不立。

3.学习的反思。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学技能,进而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反思有没有认真学习、及时巩固一天所学的知识、所练的技能。同时也要就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结果进行反思。这种对反思的“反思”,就会使学生充满智慧。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也。”孔子也讲“知者不惑”。这种“元认知”水平的提高,能使学生“不失人”也“不失言”,离君子人格的养成愈来愈近。

(三)以“三行”引领学生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不断实践是君子人格培养最根本的途径,“听其言、观其行”,中职校要引领学生进行君子人格养成的实践,使学生“敏于行”。

1.观其行。老师要多观察学生,学生一旦出现了积极行为就要及时强化,给予鼓励。有了消极行为,不能迁就学生或惧怕学生,要指出来并帮助学生改正。

2.敏于行。中职校教师要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中,选择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往,体验成功。

3.信其行。这要求教师在积极心理学的观照下,对学生充满积极的期待,尊重信任学生。不要总戴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不要揪住学生的一些错误或犯错误的可能性不放,不要怀疑学生某种行为的动机,中职生是成长中的个体,要比我们想象的优秀。

中职学生要借鉴《论语》中关于君子的描述与界定,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观照下,多阅读、常反省、勤实践,积极消除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激发内在成长潜力,完善人格,从而完美人生。

参考文献:

[1]周建标.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2-16.

[2]付永吉.君子人格的现代价值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养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1):17-22.

[3]张冲,孟万金,王新波.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23):80-85

[4]向世陵.“三知”为先与君子人格的塑造[J].江南大学学报,20122):17-23.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