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冬丽,肇庆市四会实验中学,526200
白杨,肇庆市四会实验中学,526200
朱元燕,四会市教育局
何东源,肇庆市四会实验中学,526200
梁慧铭,肇庆市四会实验中学,526200
引言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期,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外部环境的变化无疑使高中生的压力骤增,进而导致其心理问题的增加。从个体成长阶段出发,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基本形成,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具有受动性、受控性、可塑性,还具备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教师应牢牢把握高中生这一心理特点,依据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另外,从外部环境出发,我国当前面临着意识形态、经济文化和国家安全等多重严峻挑战,因此完善基础教育,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功能并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切实提升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迫在眉睫[1]。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一粒扣子,将其培养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研究表明,在实际工作方面,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评价体系中依然存在“偏重理论知识教学,忽略学生心理诉求和实际体验”的情况;在教学理念方面,存在忽视学生体验和反馈的“一言堂”教学观念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情况[2];在学生心理疏导方面,则存在“多聚焦”于问题与疾病,“少关心”积极心理资源发掘的局限性[3]。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跨学科融合探索对于提高政治课堂趣味性和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高中生政治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将内化的政治意识转变为正确的政治行为,以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实效性。
综上所述,本文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探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旨在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以及教师自我成长等环节中,实现强化学生愉快学习体验,塑造学生积极人格品质,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等目标。
一、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美国教育家杜威便提出了学生中心理论,即“反对课程远离儿童生活,远离儿童的经验世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师承杜威,在批判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弊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反对书本与生活脱节、反对学校与社会脱轨,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应用结合[4]。诚然,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不易理解,学习氛围沉闷无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积极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思想,当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时,可以从整体上改善学生群体的学习动力。“生活化”政治教学指教师在授课时对时政问题、社会问题、现实问题加以科学、合理的分析,帮助学生将政治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处理[5]。在内在观念方面,“生活化”政治教学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在外部方法方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生活案例的引入,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人格意识,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实现书本与现实的融合。
现阶段,我国普遍采用的政治教材具有大量生活化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将生活化知识纳入考试内容,构建生活化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政治敏感性和加强记忆能力。“生活化”理念与实际教学结合的首要任务是将学生更为熟悉的生活内容引入政治教学内容中,将抽象、宽泛的政治理论知识通过真实、具体的生活事件进行呈现,从而打破生活与课本之间的屏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应采用多媒体技术将“生活化”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中,呈现富含政治元素的相关影音文件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诱发其主观能动性,进而教师再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充分讲解,从而更好地发挥“生活化”理念教学方法的实质性作用[6]。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市场与资源配置”时,恰逢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视并解决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问题。以广东为例,“粤强种芯”工程,强化种植业科技创新,从源头保障粮食安全,守护了人民的“米袋子”。梅山市大埔县以“一核一轴两翼多园区”空间布局,打造全省茶园连片最集中、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茶园,守护了人民的“茶罐子”。此外,“短视频+农副产品”的营销模式也让广东的特色产品火了起来,帮助农民创收,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进发。教师通过呈现上述丰富多样的生活案例和新闻报道,能够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发散联想,让学生更好地通过具体、形象的日常事例,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时政新闻和当下社会热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加深其融会贯通的学习迁移能力。
二、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古今中外有不少关于兴趣的名言谚语,宋代的程颐在《二程遗书》中有道“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指出,“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与教育成效息息相关,教育学领域认为,兴趣直接影响着知识的掌握和学业成绩水平,是发展智力和提升能力的关键,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也是深入学习、高效学习、创新学习的基础。心理学领域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是获得积极情绪和产生心流体验的源泉和前提,是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总而言之,兴趣能够激活学生的心理活动,使知、情、意、行协调发展。
然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化特点突出,教材的抽象性、理论性和概括性很强,因此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摒弃传统“填鸭式”的传统理论知识讲授,通过呈现真实鲜活的典型实证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领悟和记忆。然而,单纯的案例呈现较为单一,可能难以引发学生的讨论和观点的碰撞。教师可根据时政背景,提出多种具有差异性、对抗性的观点,通过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方式进行开放式、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头脑风暴中培育开放性思维,不仅能够满足高中生表达自我意识和被他人认同的心理需求,还有利于加强其政治认同和政治敏感性。第三,高中生的思想体系逐渐成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但仍存在自制力较差、逆反心理较强、意志不坚定等青春期特点[7]。在全球化背景下,高中生易受外来思想的侵扰,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和负面事件的影响。由于思辨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高中生对网络消极事件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对政治的理解和认知存在一定偏差[8],因此教师可通过创设积极教学情景,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而非流于表面。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2“我国的政党制度”时,可组织学生观看4个中国共产党发展故事的红色电影片段,即:开天辟地时期(1921-1949)的《建党伟业》、改天换地时期(1949-1978)的《建国大业》、翻天覆地时期(1978-2012)的《惊涛骇浪》、惊天动地时期(2012-至今)的《我和我的祖国》。通过电影情节对不同时期党的发展的生动演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思所想和日常生活经历,梳理我国和我党的斗争故事和发展脉络,借助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故事体验,加深学生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民族精神的理解,触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提高其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研判能力,防范外部冲击风险。
三、开展积极情绪体验的教学活动
积极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皮德森认为,爱的体验、幸福的感受、被需要感和意义感,这四种积极心理体验会带来美好生活感受。Ashby等人[9]的神经心理学实证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提高大脑的多巴胺水平进而影响学生的长时记忆、工作记忆和创造性问题的解决。随后徐先彩等人[10]对学习情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个人的自我认识、成功目标、能力等个人原因,以及学校和家庭环境氛围等外部原因均会对学习情感产生消极影响。简而言之,情绪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创设积极情绪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增强其实践能力。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需要,将政治理论知识融入积极心理体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文字开口说话,让知识可感可亲,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达到知行合一。此外,高中生存在应试教育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和思想政治教育壁垒等诸多困境,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其成功或失败的体验进行正确归因,从而更好地了解自身优缺点和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而制定良好的学习方案和树立合理学习目标以培养最佳动机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11]。第三,学生的培养离不开环境的塑造,而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物质环境方面,学校应创设红色文化长廊,将国史、党史、时政融入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文一景中,进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最终目的。在精神环境方面,师生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积极心理学领域提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和教师期望效应,指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存在差异性,并且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较大影响。研究发现,被教师寄予较大期望的学生往往表现得更加出色[12]。因此,教师应以皮格马利翁效应为指导,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热爱关照、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为原则,使学生在自由、本真的绿色课堂中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自由、主动、健康的全面和谐发展[13]。
例如,在教授课程过程中,教师自身应保持平静的情绪和教态,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建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行课前,带领学生回顾过往知识点,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网络资源引入新课,增强课程趣味性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在行课中,密切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向学生投以眼神的关注、亲切的问候和温柔的解答。在行课后,了解学生课堂感受和反馈,形成学生学情表,做好台账,实现一生一册,一人一档,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目标制定、正确的事件归因和营造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更好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管理学生。
四、布置提高创新能力的练习和作业
奥地利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触发新问题的问题”。问题意识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基石,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课后学习氛围[14]。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课程教学,要求采用多种积极手段,结合丰富教育资源来营造科学、优质的教育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课堂中的即时练习和课堂后的生本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练习和作业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教师应设计贴合学生成长实际的课堂作业,当学生进行当堂练习和课后回顾,将政治意识和德育教育渗透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知识的运用,提高学习迁移能力,真正实现“有温度的教育,有实践的方法,有开放的思维,有效度的成长”。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时,教师可结合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采用图片展示——任务落实——体验分享——总结提升的教学流程。首先分别向学生呈现广东入选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的4个展览:“年画里的中国”(广东省博物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作华章——从外贸商品到非遗保护(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和广州市文化馆)、“红色热土·英雄广州——广州革命历史陈列(1840—1949)”(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字里春秋——南越国时期文字文物特展”(南越王博物院)。以图片和影音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视听觉沉浸式体验,使其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年画艺术、海内外贸易和东西文化下的广作华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州城市斗争和广州地区融入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更好地读懂中国故事,深入了解广东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记忆。
随后,布置具有思维梯度的生本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广东地区的历史故事、地区文化或民俗风情,并思考以下四个问题;第一,产生这些故事、文化或风俗习惯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我们应继承和弘扬哪些文化?为什么?第三,弘扬中国文化、民族精神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影响?第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播中国文化,唱响中国声音?
想要解决这四个问题,学生必须搜索和收集与中国文化、广东文化有关的历史资料和新闻报道,通过调查实践,不仅加深了对中国文化、民族文化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还基于自身实际对如何弘扬中国文化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并且对中国发展的轨迹和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的学科素养、实践能力、爱国情怀得到了极大的培养和提升。
五、不断提升自我和成为终身学习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下,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学生获取和学习知识的途径丰富多样。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课堂学习更具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师应用好课堂教育这一主渠道,并不断地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其次,“摆事实,讲道理”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执政优势,也是长期以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道理,是讲出来的,这需要思政课教师夯实理论基础,具有把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底气,将科学理论讲清楚、说明白。另外,习总书记强调“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能够“站上讲台”,还要“热爱讲台”。讲台,便是教师的舞台,是教师以理服人、以文化人的主战地。要想“站稳讲台”,教师应把握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不断提升教学方法,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夯实学生的科学思想基础,以更宽广的视野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15]。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即个体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从而习得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强调“榜样”的作用。无独有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同样强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知识的传播者和行为的示范者,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为人处世的风格以及道德品格,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古人云“其身正,虽不令而行”,可见“身教重于言传”。尤其是政治教师具有思想引领作用,更应时刻保持谨慎,不断提升自我。在教学实践方面,思政课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以教书育人为本,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自觉地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努力成为培根铸魂的大先生和启智润心的工程师。“传道者自己要首先明道、信道”。在人格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
六、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积极心理学的跨学科融合,不仅能够夯实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还能通过思想政治价值引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大教师应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堂教授和课后任务等多个方面不断实践创新和更新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体验和感悟中收获成长。
参考文献
[1] 江和原, 李景平, 王宇. 心理韧性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逻辑与实践路径阐析——以S省某高校为例 [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 36(3): 5-14.
[2] 王成. 关于高中政治新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J]. 教学研究, 2020, 24: 68-9.
[3] 陈江江.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J]. 中国学校卫生, 2020, 2020(11): 1596.
[4] 张智怡, 兰明.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 2020, 3(8): 46-7.
[5] 宋春霞. 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 10(203): 130-1.
[6] 陈雨梅, 林炜.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 17(508): 75-7.
[7] 张裕鼎.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与机制观辨析 [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1): 117-20.
[8] 刘菱华. 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应对策略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3, 9(3): 92-6.
[9] Ashby F G, Isen A M, Turken A U. A Neuropsychological Theory of Positive Affect and Its Influence on Cognition [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9, 106(3): 529-50.
[10] 徐先彩, 龚少英. 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J].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1): 92-7.
[11] 杨睿, 周文翠. 压力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 [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3: 102-6.
[12] Rosenthal R, 唐晓杰(译). 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3] 焦爱民. 罗森塔尔效应及其合理运用 [J]. 当代教育科学, 2010, 12: 52-3.
[14] 马家安, 李宜江. 论学习策略教学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0(2): 79-82.
[15] 胡涵锦.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若干思考 [J]. 学科与课程建设, 2017, 03: 63-8.
主持省级课题一项:
广西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2021MJYB010,《广西多民族融合地区体验式德育教学模式探究》2021-06 至2022-06,3万元,已结题。
参与省级课题2项:
1、广西科技厅,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JJA140666,《道德两难困境中受害局中人心理加工特点的机制研究》2021-12-01 至2024-11-30,10万元,在研,已有成果。
2、广西自治区教育厅,省级项目,2021KY0045,中国式忠诚影响道德行为判断的机制研究,2021-01 至 2023- 01,6 万元,已结题。
获奖情况:
四会市罗冬丽名教师主持人
四会市朱元燕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论文情况:
1、The moral decision-making of pettism: the influence of animal types, pet owner identity and social distance on moral decision-making. ISSN:2046-0260, PshCh Journal,Volume 12,Issue 1 February 2023. (SSCI 二区,三作,导师一作)
2、传统宠物主义:养宠人身份、宠物类型与宠物特质对宠物道德地位的影响,ISSN:0439-755X,心理学报,2023年10期。(CSSCI ,四作,导师一作)
3、行为者的忠诚偏向效应:道德价值启动对道德行为及道德判断的影响,ISSN:1672-0628,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年04期。(CSSCI ,五作,导师一作)
4、 舍己成人---道德两难困境下局中人的牺牲意愿,心理与行为研究,外审。(CSSCI ,二作,导师一作)
通讯地址:肇庆市四会实验中学,526200,15679128712,ldli102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