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大力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其中特别提到了学生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增强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中的重要作用。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活动大多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开展,其出发点不是单纯地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学生的身心较为疲惫,如何在服务活动中寓教于乐,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是每一个教育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基于学科特色资源,将学科教学元素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开发了英语国际明信片写作社团,并在此过程中就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了探索。
二、英语国际明信片写作的特点
英语国际明信片是以英语为书写语言,以明信片为交流方式,真实地与中外友人进行书信寄送或者明信片寄送。英语国际明信片写作是依托Postcrossing(https://www.postcrossing.com/)活动,而Postcrossing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明信片互寄交流项目。用户在该网站免费注册,网站系统会随机抽出数个国家或地区的收件人地址,用户在明信片上写上这些地址,将实体明信片寄达,这样自己也就收到国外寄来的明信片,一般是寄出去多少明信片,也会收到多少明信片。每一张明信片系统都会对应生成一个唯一的ID,把该ID号码写在对应的片上,以方便对方登记。每一个用户都有一个人独白页面(profile),学生通过阅读个人简介中的内容,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喜欢的明信片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明信片寄给对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英语国际明信片写作对学生的心理品质提升是有益处,这是因为它具备真实性、趣味性和简易性的特点。
1. 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明信片写作是一种真实语境的写作,明信片均为通过邮局实际寄送的纸质明信片。真实性的写作行为可以给学生带来两种心理体验。一是成就感,即学生收到明信片是其写作行为的反馈和奖励,会带给学生成就感心理体验。新颖且复古的明信片互换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亲切感。因为学业压力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学生平时和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尤其缺乏这样的书面形式沟通,在明信片交流活动中遇到很多同龄人,因此明信片写作也成为学生利用真实平台进行倾诉的方式。
2.趣味性
明信片上的主题丰富,外国朋友寄送到中国的明信片主题一般为名胜古迹、国外动植物、名人名言、体育明星、卡通影视作品等,且明信片上的色彩斑斓,学生对这样的明信片较为感兴趣。此外,明信片是一种多模态语篇,包含了图片、绘画、邮票等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异国文化信息荷载,例如荷兰明信片上的风车邮票,巴西明信片上的足球图案装饰等。学生通过与不同国家的明信片爱好者交流,开拓国际视野,引发对中外文化比较的思考,提高自己的写作兴趣。
3.简易性
明信片写作操作简便,语言难度也较小。因为明信片上的篇幅原因,即使明信片上写满文字,也只需要100个单词左右。因此,基于明信片写作的语言学习活动起点较低,对学生的英语写作基础要求不高。学生只需要能表述2-3句话,即可以完成明信片的基本写作任务。这样学生就不太会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明信片写作及寄送的流程
1.明确写作对象
在Postcrossing网站上,用户不可以选择收件人,但是在写作前必须对收件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学习。所以,用户必须要阅读收件人的个人独白,了解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信片互换的实质是真实语境下的语言、文化和人际的交流。为了让交际得体、流程,学生要在阅读时尽量想象出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产生交际的愿望。
2.完善写作准备
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完成明信片选择,背景知识梳理,语言素材积累,语篇结构构思等部分。学生需要针对对方的兴趣爱好、明信片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明信片进行寄送。一般来说,在明信片写作中,作者需要简要介绍明信片上的图案或邮票,这就需要作者去查阅相关的背景知识,以便于用英语能够简要地描述。例如,有的同学选择了南京博物院的明信片,那他就需要查找相关南京博物院和相关文物的资料,并可以利用博物院的双语资料,学会用英语简单地进行介绍。之后,学生需要构思如何组织语言,让明信片上的短文有条理。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明信片的基本格式、对方的称谓表达,并以提纲的方式简要罗列出写作的要点。
3.完成写作任务
这一部分,学生自主完成明信片写作,教师可以对其语言运用和语篇结构等方面进行一些写前指导,但学生一旦开始进行写作后一般不对其语句进行改错式的修订。在表达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书写方式,学生可以用彩笔等文具进行英语写作,并可以用文字加绘画的方式进行个性化表达。教师不但不能以考试时英语作文的要求限制学生,还要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方式进行表达,例如利用贴纸、印章等装饰明信片,甚至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通过贴上包含视频链接的二维码、分享网站链接增加视频音频的信息,例如分享自己弹奏琵琶的视频。总之,这一部分,教师要营造轻松、舒缓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放松中完成写作任务。
4.品鉴写作成果
收到明信片后,笔者还积极鼓励孩子们定期召开明信片经验交流会,相互学习、分享、研究明信片上的留言,图案甚至是邮票。同学们也常常乐在其中,在一次次文化交流中,潜移默化中强化“我有能力给外国人写明信片”的观念,为下一次明信片写作形成期待的心理,形成良性的循环。为了便于更好地学习各国的文化,必须要能够较为科学地对明信片进行分类。学生一般会按照主题或者国别进行整理分类,例如,按照主题分为动物植物、风景名胜、人物、地图、电影漫画等。他们常常把这些明信片放在一个收纳册中,时常的翻阅有助于学生回忆自己的写作经历,激发自我效能感。
四、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的策略
少年期是发现自我、从家庭走向社会,从依赖走向独立、从他律走向自律、从幼稚走向自觉的时期,是自我意识培养的最佳时期,是独立性、自信心、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等心理品质的养成时期【1】。学习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常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情感因素【2】。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3】。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笔者依托国际明信片写作,从以下三方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1.聚焦生活实际,缓解内心压力
明信片写作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情绪和压力释放的途径,它让学生有机会利用真实语境倾吐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这样的感受只能会由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外的收件人看到。且因为收件人是完全的陌生人,学生表达自己的烦恼或情绪时候,没有太多的顾忌与压力。写作本身也是一个减压的过程。在没有外人的劝导下,写作会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4】。
青少年可以利用明信片写作向外国友人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这一点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教师需要认真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从体貌问题,学习困难,亲子关系,时尚成瘾,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能够用英语倾诉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中的相关主题,引导学生对青少年问题进行多元化思考,提升思维的发散性,尝试多角度解决问题。例如,在译林版《英语》九年级Unit 3 Teenage problems的单元主题是青少年问题和烦恼,学生在学习Reading板块语篇后,了解到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与作业和兴趣爱好相关的问题。结合思维导图,他们分析问题的成因,并分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即如何寻求自己,书本(网络),父母,老师,朋友的帮助。你一般会选择哪个方式,为什么?换言之,明信片写作也是学生真实自我表达的体现。
此外,在收到明信片时候,不少同学阅读明信片上的文字,发现外国友人,尤其是青少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的。这时,学生需要进行换位思考,对方的建议我能够借鉴和采纳吗?如果我是他,我会这样做吗?理由是什么?如果向他们一样做,需要哪些条件?带着这样的思考,学生不但能通过明信片写作舒缓自己的心理压力,还能够在外国友人的建议和鼓励下,开拓自己解决问题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面对生活中常见的烦恼,不再忧伤惆怅,而是能更加理性的分析应对。例如,小刘同学是一名女生,特别喜欢踢足球,但是家长不够支持,她在信中写道“I want to a wonderful player like Ibrahimović.(我相信瑞典球星伊布一样,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后,她竟然收到了来自瑞典的明信片,极限片上邮票就是伊布,对方鼓励她不要放弃梦想,没有条件就和男生提起踢球。小刘同学备受鼓舞,向对方寄送了大熊猫明信片作为感谢。
来自瑞典的球星极限片
2.传播中国文化,形成个性兴趣
国际明信片还可以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不少外国友人在个人主页上写明自己feic1希望收到有中国特色浓郁的明信片,他们也经常通过postcrossing平台为自己收到的中国明信片点赞。很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如何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语言积累和沟通技巧。国际明信片交流的真实语境帮助学生培养交际策略,以便于提升有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兴趣可以分成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两类,其中个体兴趣是特质的,而情境兴趣是状态性的【5】。如何让学生在明信片写作中保持长期稳定的兴趣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学生能够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在明信片互换活动中得到愉快和轻松的体 验,他们就会将个体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学生为了满足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而不断增长相关知识,个性兴趣也就形成,同时积极情感、好奇心和文化知识不断循环,巩固学生的持久兴趣。
因此,教师需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明信片上向外国友人用英语介绍。由于篇幅原因,学生还可以通过录制视频、音频的方式,贴上包含音视频链接的二维码,作为文本信息的补充,一来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二来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兴趣与特长。例如,擅长唱歌的小芳对“白蛇传”这一故事非常感兴趣,她就寄送了国漫《白蛇:缘起》的明信片给外国友人,还明信片上贴上二维码,对方扫码后就欣赏到小芳自己演唱的《缘起》MTV。对方收到明信片后表示“原来在中国还有这样类似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凄美爱情故事。”
3.展示写作成果,提升自我效能
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6】成功经验是自我效能感最有力的来源,不断收到的明信片则反复给学生这样的暗示:我能够用英语给外国人写明信片,我能做到。
因此在明信片收到后,要及时开展写作成果展示。写作成果展示主要分为一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双语介绍的形式制作明信片收纳册或在家长群发布明信片电子相册,对写作的成果进行宣传。二是开设专门主题的明信片讲堂,学生需要讲述明信片写作的过程和该主题明信片的特点。学生对来自于同一国家的明信片的归类与分析,明信片也从单独的收集变成了分国别研究。例如,负责收集荷兰明信片的同学就收到的荷兰明信片进行介绍分析,借助明信片上的图案、文字和邮票等信息,介绍郁金香,风车和自行车有关。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展示明信片写作的大数据或相关图示。虽然明信片是以实体寄送为主,但是每一张明信片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显示出寄送距离、寄送时间,形成明信片轨迹图。平台还会对每一个用户寄出的明信片数量,寄送总距离进行实时排行。同时用户可以将明信片上的正面图案上传到公开的明信片墙上,得到世界各国朋友的点赞和点评。学生看到自己的明信片被外国友人点赞,心里是较为愉悦的,因为他们感觉自己获得的同伴的认可。
以上三种方式不但可以提升被展示的同学的自信心,还以替代经验的方式提升其他同学的自我效能感。替代经验指的是作为榜样的其他人成功完成的行为。因此在社团内树立各类的明信片活动之星,不但可以给予获奖同学正向鼓励,还可以以榜样示范作用提升他人的自我效能感。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开发各类评价方式,促使明信片写作的评价角度多元化。根据点赞的多少,我们评选出最受欢迎明信片;根据发出去的明信片多少,我们评比出最佳信使;根据明信片上绘制的图案,我们评选出最美明信片;根据学生整理的明信片的分类和解析,我们评选出最佳明信片讲解员;根据英语表达的水平高低,我们评选出写作达人。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全面地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提升自我效能感,强化内部动机。
五、结语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其个人意义的创造。所以写作变成了“作文命题+语言改错”,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不到提升,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动机。但自从我让学生参与国际明信片交换活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升,换言之,其学习动机得到增强,且在写明信片到收明信片的循环之间形成了期待心理,有助于其学习动机的稳定和个性兴趣的形成。
参考文献
【1】【2】章兼中. 外语教学心理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3】【6】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沈曙虹,李建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2
【5】安妮塔·伍尔福克.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