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职业指导制度,是一种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教育认知和职业认知,确立升学或就业目标,培养生涯规划、决策和管理能力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普通高中教育越来越重视“以生为本”的理念,强调引导学生积极探寻人生意义,追求自我价值[1],而高考选科制度不仅对学生自主选择和规划未来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也预示着高中教育将与大学学习乃至未来职场风貌紧密相连。由此可见,国家教育改革体现出对生涯教育的诉求。早在2014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已明确了加强学生的生涯教育的意义,并提出应当在学生受教育进程中逐步开展生涯教育的要求。
一般来说,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自我和职业认知,即帮助学生了解兴趣、性格、能力等个人特质,以及这些因素对于职业选择的影响;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基本信息,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第二,生涯探索,即帮助学生通过真实体验,结合自身情况和外部条件逐步找准升学或就业的目标;第三,生涯决策和管理,即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权衡上述因素,做出如选课,升学,择业等各方面的决策,并根据目标制定和执行当下的学习计划[2]。
学科渗透是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意在立足于基础课程的教学,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呈现生涯教育内容,丰富生涯体验。英语作为高中教育中举足轻重的语言类基础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学科知识的责任,也强调通过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因而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既有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这一树立人生理想的关键时期把握信息,找准方向,发展个性,也有助于学生加强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本文将基于英语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可行性分析,结合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采用例证方式提出实施途径。
二、 高中英语教学渗透生涯教育的可行性
1. 英语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资源丰富
首先,英语作为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的工具性科目,更强调在传授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方法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丰富的真实交际环境,帮助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意味着英语教学将围绕知识与技能应用的主要目的展开。其次,英语教师可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分析、输出等方式实现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即充分发挥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学习能力和自主意识。因此,英语教学讲求知识领悟、技能应用、文化理解、观念培养等因素齐头并进的理念基本契合了生涯教育的逻辑,生涯教育在英语学科中的渗透合乎情理,且大有前景。
此外,英语学科囊括丰富的语篇类型和学习资源,为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培养包容而开放的价值观念提供了良好支撑。例如,仅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一中就包含了青少年生活、旅游、运动与健康、自然灾害、语言文化五个领域,教师即可在教学中通过恰当的资源整合和适时的知识链接,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理解自我,了解不同职业和社会领域的风貌。
2. 生涯教育内容与课程标准主题语境相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旨在从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在此指导思想之下的课程内容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个主题语境展开。其中,“人与自我”关注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帮助其树立积极生活,主动学习的态度,更重要的是直接提出了关于“未来职业发展趋势,个人职业倾向、未来规划等”的内容要求;“人与社会”主要呈现社会万象,增加学生对文学,艺术,体育,历史,科技等多方面的了解,培养沟通交流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人与自然”强调生态保护与自我保护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责任意识[3]。而以上课程内容与生涯指导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协调一致性,充分体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机融合生涯指导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三、 高中英语渗透生涯教育的途径
教师能够意识到生涯教育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作用,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拥有良好的知识素养,乐于创造多样化的课堂,是在实际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前提。而具体实现高中英语生涯教育渗透可从以下途径切入:
1. 关注文化输入,培养交际能力
生涯教育学科渗透并不在于直接用生涯教育内容取代学科教学内容,而是基于二者的相通之处,强化自我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决策与管理相关知识的显性输入,特别是仍要以实现学科教学的目标为基本出发点。此外,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知识架构大有不同,也理应承担特色的生涯教育任务,发挥生涯教育学科渗透的双向促进作用。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背景之下,英语教学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即培养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强化文化意识。教师如欲将核心素养落实在生涯教育内容的呈现上,则需考虑:在链接文化背景知识时,有意识地输入专业或职场文化的信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社会交际,培养基本的社会适应力。举例说明,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1 Teenage Life的听说任务主要围绕“Choose a school club”展开,教材中分别列举芭蕾舞社、辩论社、志愿者社团和自然社团,此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点从这些不同的学校社团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效益出发讨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如辩论社团的同学将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在未来的职场面试中脱颖而出;志愿者社团的同学将能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接触各行各业的人物,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丰富的志愿经历也是许多企业青睐的优势等。同理,Unit 2 Travelling Around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在单元教学的任何适宜的时间输入旅游行业的信息,更是可以在完成“Talk about Your Future Plan”、“Making reservations”等后续活动中让学生在制定自我的旅游计划时理清不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职能,并学会与其沟通的技巧。
2. 巧借名人效应,加强自我认知
名人和伟人是行业或领域标准的缩影,了解他们的生平和奋斗故事对于学生提升自我和职业认知具有重大的意义。高中英语教材中不乏介绍名人生平事迹的素材,教师可从“拉近名人与学生距离”出发,借助分析名人性格特征、能力水平、成长轨迹等活动帮助学生反思和理解个人行为,探索自我本质,形成更好的生活态度和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进一步找到未来生涯发展方向奠定基础。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的阅读课文便是两篇介绍郎平和乔丹二位运动员的记叙短文,教师可巧妙地设计如下课堂活动,实现当堂课的生涯教育价值:以个人简历的格式重新梳理短文的内容,设置重点单词的填空,作为任务单下发给学生。课堂上,教师可首先围绕此任务单分别开展扫读和精读任务,在完善简历的同时积累相关词汇,梳理文章结构。完成之后,教师可拓展提问学生有关两位运动员的优势、能力、职业态度、职业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运动员精神对于郎平、乔丹等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形成正面的职业观和劳动观。此外,设置简历格式的好处还在于教师可顺便渗透有关升学和求职的技巧,比如个人简历如何书写,如何呈现个人优势等内容,进一步为学生步入社会做准备。
当然,即便教材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名人传记,英语学科的主题语境涉猎广泛,包含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科技等多个方面,教师均可以根据需求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进行拓展讲解、资料扩充、课外调研等活动,帮助学生透过伟人事迹体味职场百态,思考有关“工作”和“奉献”的意义,甚至能够进一步慎重地考虑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及如何落实在当下的学习生活中。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虽然单元中并未明显出现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名人轶事,但在组织完成“Project”板块“Plan an animal rescue center”的任务时,教师可采纳“生涯人物访谈”的方法,指导学生先在课后利用闲暇时间,走访当地动物园或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了解其工作日常,能力要求,所需资源等相关信息,由此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也对环保工作有更直观的了解,丰富其职业认知。
3. 创设真实情境,促进角色体验
为学生使用语言提供真实语境不仅是将课堂知识与社会万象紧密相连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社会场景中体验各种角色,获取和积累经验,进一步为找准自我的职业发展方向做准备。课堂中,英语教师可灵活使用“角色扮演”的活动,注重课程内容的延伸性,鼓励学生立足于真实的社会角色,利用所学语言自主进行沟通交流。此外,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新增的“Project”板块是教师创设真实情境的直接素材。该模块基于项目式学习基本理论,紧扣单元主题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英语的空间。以必修一Unit 2为例,该单元主题为“Traveling Around”,Project板块的主要任务为“Design a travel brochure”,学生需要在阅读文本获取三位学生旅游需求的前提下,利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结合旅行规划的背景知识,设计旅游指南和计划。项目式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有力地促进学生树立主题意识、语篇意识、语境意识和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主题活动的探究中加强英语学习与自身发展的联系,在一定语境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4]。这些体验不仅丰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知,强化语言知识内化,同时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也正是生涯教育渗透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有之义。
另外,教师更可联合社会各界可利用资源,设计和开展多样的社会体验型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课后由学生自主进行。相比之下,这类活动更容易给予学生直观的社会体验,但需保证其与实际课堂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因而教师需要在此类活动内容的设置上保持其与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一致,也需要在此之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处理和运用多方资源、收集目标信息的能力。
4. 创新评价机制,落实知识应用
评价活动是改善教学,促进学习的重要步骤。同理,教师善于利用多元的评价体系也是强化生涯教育十分关键的一环。首先,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利于增强评价结果的专业性,为学生进步提供更准确的方向。除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之外,教师也要善于利用社会人士、学校、家长、社区等力量。假设学生刚刚完成了新闻写作,若有条件,教师甚至可以请当地报社的记者来给予学生评语或写作建议;如果学生完成了一份关于自我未来职业设想的文章,也可以请家长参与评阅,提供给学生有关职业背景的知识;又或者是前文提到的对环保工作人员的访谈活动,之后学生整理好的资料也可以请相关人士参与评审等等。
除此之外,一些常见的生涯教育测评工具也可辅助英语教学评价的开展,比如各类职业生涯测试量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与能力,自行改编和翻译测试量表,在课后下发给学生,甚至可以在完成之后,鼓励学生将其收纳至成长档案袋中,从而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自己。
四、 结语
生涯教育本身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不仅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发现兴趣,实现人生价值,同时通过挖掘个体需求和呈现社会需求,促进了教育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是各阶段教育都不可偏废的关键部分。而英语教学充满知识性和文化性,独特的学科性质使其呈现出与生涯教育良好的兼容性。探索和研究生涯教育在英语学科中的渗透在改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我认知等方面都将大有裨益。
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时刻谨记,生涯教育最终的目的仍要落实到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决策和自主规划,因而在英语课堂中除了设计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之外,教师在进行评价和引导时也当尤其注意不可盲目为学生下结论,且要为学生创造表达自我和做出计划的机会,充分发挥自我意识。同时,倡导生涯教育在英语学科中的渗透并不代表将其凌驾于英语学科本身的教学,而是更强调在合理的时机和条件下,以学科知识的教学为基础,引入生涯教育的相关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最后,只有教师形成了开放的教学理念,强化了自身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生涯教育知识背景,拥有了恰当的教学和指导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生涯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 黄绪烽.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指导[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 (31):152.
[2] 沈之菲. 开启未来之路——中小学生涯教育实施指南[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 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4] 刘道义,郑旺全,张献臣. 立足国情,继往开来,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材——谈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及内容创新[J]. 英语学习(下半月), 2019, (5):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