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学科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浅析偏科学习者的心力委顿及应对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弗兰克于1982年提出心力委顿(Demoralization)这个概念,这个英语经主要用于战争时候战胜退伍军人的士气低落。心力委顿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它起源于人的主观无能感,即无法应付他自己以及周围的人都觉得他能够处理的问题。它可能出现的表现:主观无能感、无助、无望、情绪困扰、失去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心力委顿与抑郁也有很多的区别:抑郁的核心特征是喜乐不能(Anhedonia)和动力下降,而心力委顿的核心特征是主观无能感。根据调查研究,心力委顿和抑郁可能是两种不同的诊断,43.7%的重性抑郁症(MDD)没有心力委顿,心力委顿高分的人群中有62%不符合抑郁症诊断。因此,心力委顿者的心理世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受到了限制,他们常常感到失落,自我掌控感弱,对自己失望。

偏科是指某一门或几门学科掌握得很好,在全班甚至全校都名列前茅,但另外一门或几门学科却处于中下等水平[1][2]。黄玉兰[3]从学习迁移论的角度来理解偏科现象,偏科是指学生在某一学科或某些学科上成功的学习经验,不能顺利地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从而使其他学科的学习受到阻碍。丁小燕[4]认为偏科生:如果学生的一门或几门学科成绩排名在年级前 30%,同时还有一门或一些学科的成绩排名在年级后 30%,那么这名学生即为偏科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偏科学习者。徐华[5]对1311名中学生的调查显示,67.5%的学生存在偏科现象。关于对待偏科的态度,53%的学生表示会想办法改正,42%的学生表示会尽力改正,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而想办法改正和尽力改正的这些学生在努力的过程都曾经产生过心力委顿,以笔者自己为例,在我读书生涯的过程中我就是一个严重的偏科学习者,特别是上高中时期,因为高二文理分科,我选了文科,因此文综就变得尤为重要,可是文综中的地理是我特别差的学科,我记得有一次模拟考全班同学的地理都及格了,就我一个人没及格,还拉了班级平均分的后腿,地理老师找我谈话,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以及他对我学习能力的信任,他说:“你数学成绩一直在班上都是佼佼者,地理也是文科中的理科,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去学,你一定可以学好的。”可是他不知道的是,我每天晚上挑灯夜读的都是地理,我差点就把几本地理书都背诵下来了,我也以为自己这次应该可以及格了,然而成绩出来的那瞬间,绝望、无助、怀疑、委屈和愤怒扑面而来,我对自己失望透顶,也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失去全部的信心,每天开始变得很颓废,也感觉不到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动力是什么。班主任也开始找我谈话,他对我近期的状态表示担忧,他也从地理老师那里得知我一直以来地理学科的显著弱势,他安慰我说,地理其实也不难,你看其实比它更难的学科,你都完成的很出色,只要你把地理成绩提高上去,本科对你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那一刻我意识到当身边所有的老师都觉得你是可以学好地理的时候,甚至你也一度以为自己只要勤能补拙,下点苦功就可以学好的时候,这一点点希望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消失殆尽,这种巨大的反差造成严重的心理不平衡,继而导致自己认知出现严重失调,绝对化和糟糕透顶的想法占据了全部的思想,我开始否定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回避和减少人际关系,自我评价也急剧下降,整个人处于心力委顿的裹挟中,动弹不得。时过境迁,再次回顾这段经历以及结合十多年来针对偏科学习者的心理咨询感悟,我踏上了探索自我的心灵奇旅,寻找其应对策略。

一、偏科学习者心力委顿产生的原因

1、慢性挫败感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曲筱莹[6]认为,条件性情绪反射形成的焦虑行为是影响中学生学习偏科的重要原因。偏科学习者往往在自己优势学科上都有很大的自信心,因此在早期偏科的时候,他们往往掉以轻心地以为可能只是自己时间分配不均,亦或是还没真正发力,只要自己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这些弱势的科目上都是可以追得上的,可是一旦拉开距离,经常在优势学科上被表扬的自己,变成了被批评的对象,一下子从天堂到地狱不同的对待方式让他们难以接受,刚开始他们也曾努力想要改变这种局面,但是用了大量的时间面对新题依然解不出,或者苦练了无数次,在考试的时候还是脑子空白,这种慢性挫败的刺激慢慢侵蚀学习者的希望感,也在不断强化偏科学习者的固定性思维,我真的很笨,我果然学不会这门课,从而对这门课产生焦虑、害怕、恐惧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让学习者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和自我批判。

2、失控降低了自我效能感

对于多数的偏科学习者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掌控感。曾遇到一个案例:一名初一新生,怀揣着对初中美好学习生活的向往走进初中校园,新校园新同学新老师,他也想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在初一上学期的时候各科都很努力,成绩维持在中等水平,英语稍微弱一点,在初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英语越来越吃力,从原来七十左右退步到四十几的水平,即使自己很努力成绩也是低于平均水平,用他自己的话说:“英语就像一个氢气球,那根线已经慢慢从我手中溜走,我感觉自己越想抓紧越抓不紧,直至最后它完全脱离了我的控制范围。”一次一次的失望让这名同学感到深深的无力感和愧疚感,从而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更是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

3、局限的学习视角导致认知失调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青春期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自尊水平高,独立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他们开始渴望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看待事物的视角比较简单、直观,缺乏分析和思考能力,局限的视角让他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知也较为片面和随性,加之许多偏科学习者虽然他们都有自己较为优势的学科,但是劣势科目的显著突出让他们从一个受关注的对象变成被批评的对象,这种巨大的反差严重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水平,他们开始觉得别人都用异样的眼光在看他们,甚至走在路上看到同学们的嬉笑,都会自动化思维地认为是嘲笑,这种窄化的学习视角导致他们严重的认知失调。

总而言之,面对偏科学习者的心力委顿一直都是一件棘手之事,正是由于前述种种原因造就,在帮扶偏科学习者的工作上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对于偏科学习者的心力委顿,我们要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去应对和解决。

二、偏科学习者心力委顿的应对策略

1、从教育工作者层面

(1)为偏科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和人文环境

班级以“师徒协议”结班对的形式,比如偏科学习者偏科的是数学,让班上数学好的同学帮扶他,可以为两人创设一个临近的物理环境,及时交流,查缺补漏,消除消极情绪,使其感受到人文温暖,调整偏科学习者对偏科的刻板印象,重拾信心。对于帮扶对象显著进步的帮扶者也给予一定的精神及物质支持。

(2)丰富教学方式,鼓励相信偏科学习者

青春期的学生待人接物的方式非常的纯粹,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是一样,如果他喜欢这个老师,那么可能无形中就会爱上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因此,一个老师如果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并且对偏科学习者抱有积极期待的方式,表扬他们微小的进步,鼓励他们不懈努力的态度,耐心地解答,正确地引导,给予偏科学习者情感支持和学业支持,潜移默化地激发他们的行动力。

2、从心理辅导层面

(1)共情的策略:设身处地理解偏科学习者的心力委顿

鲁迅曾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可见共情对于每个人而言是多么重要。共情是个体理解和分享他人情绪情感和思维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交流和互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Decety & Jackson, 2004) 。共情包含两方面因素:第一是情绪反应——分享他人情感状态, 第二是认知因素——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Decety & Jackson, 2004)。 对于学习偏科者的心力委顿,比起用他优势学科的能力去鼓励他,不如先退到陪他站在劣势科目下哭泣的背影,告诉他:看到这个分数,你一定特别难过,因为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你为它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汗水。一向被人关注的你比起任何人,你是最接受不了这个结果的,因为在你心中你一直对自己从未放弃。如果感到委屈、痛苦、不甘,你可以大声的哭出来,我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

(2)和偏科学习者建立情感连接:温暖、赋予希望

当共情发生之后,我们也开始和偏科学习者建立了初步的关系。而要走进偏科学习者的心力委顿就需要我们能够与其建立情感连接,我们不妨在自己的心理设问:他无法解决什么问题?他原本觉得自己能解决吗?他周围的人原本觉得他能解决吗?他的感受可能是什么?他有哪些后续的思考和行动?这些思考和行动有效吗?他可能处于什么样的人际状况中?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会进行更好的情绪觉察,面对偏科学习者他真正无法解决的可能最初呈现的是偏科问题,但是背后更多的是他对偏科问题的认知、解读以及他对自我的评价,他原本觉得自己是可以解决的,周围的人也觉得他可以解决。因此当一再地在偏科问题上叠加负性情绪的时候,他可能感受到愤怒、委屈、痛苦、羞愧等等,这些感受就会导致他自我评价降低,从而影响他后续的思考和行动,那么他可能就会处于一个自我冲突和回避的人际状况中。有了这些对他的认识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地给到偏科学习者需要的支持和温暖。积极心理学强调每个人的积极力量,挖掘个体的潜能并使其充分发挥。偏科学习者的最大潜能就是他是一个在优势学科已经被证明完全有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因此用优势学科的例外情况进行挖掘他的学习技巧,提炼他的积极情绪,储存在他的情绪情感银行账户,当他面对劣势科目的学习时,有可提取的“余额”来稳定自己的情绪和认知,从而才能更客观地分开看待科目和自我价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3、从个人层面

(1)多角度客观评价自己,建立合理的自我期待

偏科学习者要正确认识到自身优势,不仅来自学习能力上的认可,还有人际关系方面的接纳,学会悦纳自己,加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降低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悦人悦己,做好自我定位,建立合理的自我期待,明确努力的方向,接受局限也不放弃前进,多角度建立健全自我评级体系。

(2)增加偏科学习者的心理灵活性

Block 称心理灵活性为自我韧性(ego-resiliency),指依据生活情境需要快速改变非适应性的刻板反应的能力[7]。 Posner 等人称心理灵活性为执行功能,是指当个体为了适应变化的新情境的要求时,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保持灵活性[8]。Patterson 等人称心理灵活性为面临不同情境的反应调节能力[9]。Carver 等人称心理灵活性为在不同的压力情境下的自我调节能力[7]

许多偏科学习者面对弱势学科而产生的经验性回避,其实就是对负性情绪和经历的不接纳。因此,增加偏科学习者的心理灵活性前提就是要学会接纳和看见自己的“失败”,觉察这种“失败”带给你的内心体验,从而去探索自己的过程。引导偏科学习者学会正确看待这种失败,当我们容不下自己的失败,我们也就无法容下成功的可能。偏科它只是学习方法的缺失,先前知识储备的匮乏,教师风格的不适应,甚至是自我定义的误差,如果躲开探索这些外在的不利情境,那我们的内心就会融合了许多僵化的自我定义,从而无法灵活地进行自我调整。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偏科学习者去澄清自我的价值,看见内心深处的渴望,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习者,在他们内心的最深处都渴望实现和成全自己,偏科的落差让他们偏离了内心的轨道,帮助他们重新去找回那个有活力的、有追求的价值初衷,从而让他们能够顺利地对偏科进行积极归因,从而增加心理的灵活性。

(3)增加应对方式,平衡心理状态

偏科学习者产生心力委顿的时候,要及时寻找专业心理人员的帮助,重获掌控感,增强自我效能感。积极学习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调节自身情绪,以成长性思维应对偏科乃至其他学习生活方面的心力委顿,促进人格完善。

总之,导致偏科学习者心力委顿的原因有很多,挫败感、失控、学习视角窄化;了解原因之后通过积极的应对策略使偏科学习者能够重新找回自信、找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调动他们的韧性和资源去应对学习的难度,从而克服心力委顿,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和那个爱学习的自己。

【参考文献】

[1]刘洋. 克服偏科.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J]. 2008, (3): 50-51 

[2]郭社峰. 对语文偏科生的辅导.新作文(教育科学研究[J].2009,(5):62 

[3]黄玉兰,江玲. 动机性迁移应成为纠正中小学生偏科现象的“驱动器”. 现代中小学教育[J]. 2008, (3): 45-47 

[4]丁小燕. 高中生个体偏科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 

[5] 徐华. 对中学生偏科状况的调查分析[J]. 教学与管理,2010, (6). 

[6]曲筱莹.中学生偏科的心理因素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4):149-150

[7]Todd B Kashdan,Jonathan Rottenberg.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as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Health[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10,30(7). 

[8]Posner M I,Rothbart M K. Attention,Self-regulation,and Consciousness[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Biological Science,1998,353.
[9]Patterson C M,Newman J P. Reflectivity and Learning from Aversive Events:Toward a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for 

the Syndromes of Disinhibi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1993,100(4).)

课题项目:积极心理资本对中学生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