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陈振亚1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根据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策略:一、在教学目标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二)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三)挖掘政治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erme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Chen ZhenYa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ipline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disciplin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nfiltra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political teaching are analyzed.An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high school political teachers' infiltr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eaching. First, improve the grasp of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of political teachers; Second,The orient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made clear through many ways; Third,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the political teacher's teaching process to improve the infiltration effect.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enetration,Seni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及现状
高中学段的学生面临各方面巨大的压力,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例如自卑、偏执等。因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影响,高中阶段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率逐年增加,校园欺凌、逃学厌学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学生未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未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够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对学习准备状态的了解,更不能正确认识教学环境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学科渗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又要注重非智力因素。需要政治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政治教材中的心理健康资源,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潜力。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知识。因此,对高中学段的学生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通过本研究有利于完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促进现代学校课程的发展。一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增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趣味性和严谨性。能够充分的挖掘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与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相匹配变一课一得为一课多得,从而极大地发挥高中政治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本身来说,学科渗透能够为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心理学理论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使心理健康理论在实际学科教学中找到发展的生长点。
从学生层面说教师如果能合理的运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能使学生在掌握政治学科知识的同时,更能获得在自我意识、智力、情感、性格等心理素质的发展。从而间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耐挫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学习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了解各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运用科学的心理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树立一定的威信。
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1.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的迫切需求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绪与人格发展、自我与社会认知发展、社会交往发展以及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1],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高中生面临各种信息的冲击。由于心理发展和认识发展不够成熟,如果对信息加工处理不当就会对心理产生冲击,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问题。据报道,河南高三某学生因考试后压力太大割颈自杀、重庆市某学生因父母反对早恋称要把生命还给父母、哈尔滨市某学生因心理疾病在教学楼跳下……此类新闻数不胜数。这些新闻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不紧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也要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在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任务也相应发生变化。要在课堂内外关注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动向,借助高中政治课堂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更能接受他人、接受自我和自然,更能够接受情绪的丰富性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进行一定的休闲指导使学生学会释放压力。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也要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的迫切需求。
2.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的典型特点体现在,学科内容本身具有综合性、教学效果与学校德育工作效果相联系,它与初中和大学的相关思想政治课程想互补充,相互衔接,作为桥梁能够连接其他学科和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够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2]这就要求政治教学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结合。使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并且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能够快速的适应新环境并且妥善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够过有效率的生活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高中思想政治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3.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未普及以及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大部分学校未开设心理健康课。此项任务大多数都是通过班主任以开班会的形式进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实施的实效性不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不到学生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实施的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效果不佳,学生不能真正的受益。[3]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这个环节有效利用了课堂教学这个教师和学生占据时空最多的场所,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提高学生心智水平又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假如没有利用好的课堂教学这一主要场所,在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就很难提高。所以,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可行性
1.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来看
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意图和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是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2017版的高中政治课程总目标凝练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分为以下方面:素养一:政治认同,在面对一定情境问题时,能够认同我国基本和根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重要思想和中国道路,能够解释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认同一定的价值追求;素养二:科学精神,针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具有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以及批判的态度,能够在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素养三:法制意识,了解自己作为公民和学生应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能够辨别社会生活中的错误行为并且能够通过合理的方法制止错误行为。素养四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公共活动,能够正确看待和回应社会上存在的冷漠行为,并做出自己的合理判断。[4]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中归纳出来的核心素养来看,这些课程目标在显性方面或者隐性方面都包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助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平台,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来看
课程内容是各门学科特定的概念、学科原理、学科现象、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有大量的体现。具体而言,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与税收等内容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确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环境,促进认知发展等内容;政治生活中的公民的政治生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走进国际社会等内容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增加学生的对国家、民族认同感等内容;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塑造人生、感受文化影响、弘扬民族精神、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等内容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生活与哲学中唯物主义,辩证法等内容体现了心理健康中促进个性发展的内容。[5]由此可看,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和心理健康课程有一定的互通性和关联性,政治教师可以把心理健康的内容和思想政治的内容相结合。
3.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来看
思想政治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显著特点。从课程性质来看,主要是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课程目标来看主要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积极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形式也主要以活动为主,它们两个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整体上来看,思想政治课程特点既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变量的基础上还要探究学生发展的心理因素。政治学科本身具有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课程资源。教师在完成本学科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要尽最大的可能在这些知识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总之,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更丰富的资源,有着相近的教学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先天优势。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可以提高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的效果。教学过程包括很多部分,制定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以下将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在教学目标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政治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政治教师往往根据政治课本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渗透心理健康的知识,这样一来渗透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也并未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政治教师在对学生的心理、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时,应针对具体的情景。根据不同的心理需求渗透不同的心理健康的内容。政治教师想要高效地完成渗透首先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也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和需求。
(二)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提倡全体性和主体性。既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又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有效的参与。思想政治的教学方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一定的相通性以下主要列举两种在渗透的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活动教学法
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心理健康课堂多以活动的方式进行呈现,高中政治课程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进行教学。如在调查“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这一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高一年级“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社会实践调查
实践前准备:把本班学生随机分配为5组,组内推选领导者,合理分配不同成员的任务。 |
实践地点:人民公园 |
实践日期:周六 |
实践目的:1.调查职业类型 2.根据所学知识,调查影响择业的因素。 3.通过实践调查,正确认识不同职业,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人际交往以及自卑等心理素质。 |
实践过程:1.各个小组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对5个陌生人的有关职业采访,包括年龄、职业、影响择业的因素,对不同职业的认识。 2.根据访谈内容,小组合作总结职业类型和影响选择职业的因素。 3.教师组织各组之间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心得体会。 4.成员交流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职业,并说出影响自己择业的因素。 |
实践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增强自我认识;与陌生人进行访谈能够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发展;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成果展示,正确认识不同的职业,平等的对待不同职业,并为自己以后职业选择奠定基础;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知识目标与心理健康目标的要求。 |
(2)案例分析法
学生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案例分析,找到知识点的共性和特点。并结合心理健康的知识回归政治课本学习具体的内容。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想要在学习方法和人际关系这两方面获取更多的帮助,以下为结合具体的思想政治内容设计具体的案例使学生在这两方面取得收获。
思想政治内容 |
渗透心理健康内容 |
设计的案例 |
学生分析案例后的收获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1.正确的看待事物间的矛盾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木桶效应中的短板理论和长板理论 |
1.通过分析案例短板理论,知道各学科的学习应该均衡发展,有一科短板可能会影响自己的整体。 2.在学习过程中也应该看到自己的优势,充分运用自己的优势。 3.学生在处理日常事务,和处理自己心理问题时能够辩证的分析。 |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
1.正确看待人际交往的功能。 2.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 |
英国脱欧成为了最近的热点话题,大家分析一下英国为什加入欧盟组织后又脱欧?英国脱欧对英国和欧盟组织会产生哪些影响? |
1.分析英国加入欧盟对英国本身的影响以小见大自己合理的人际关系会给自己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2.分析案例后交流有哪些小诀窍能够帮助自己处理好人际关系。 3.学生思考得到如何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
(三)挖掘政治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由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每单元都有显性或者隐形的心理健康知识。高中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心理健康内容。以思想政治教学为主,教师把心理健康知识发散于思想政治课程中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因调查显示学生更希望从学习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获取帮助,所以以下从学习心理指导和人际关系指导这两个方面挖掘政治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的素材。
(1)学习心理的指导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习心理指导的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兴趣的指导两方面。学习方法指导在《生活与哲学》中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中,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的同时可以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告诉学生各个章节知识以及各个学科的知识之间都具有联系性,要用联系的方法去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把各个知识点穿成一条线,梳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内在的联系,然后再去学习新的知识。有关学习兴趣的指导,在《文化生活》中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华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这里面文化可以看作一种精神,也可以看作一种兴趣对人的影响,提醒同学们在学习一些内容之前,要想办法对此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提高自己学的自主性,通过兴趣激发自己的求知欲。
(2)人际关系的指导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指导的内容主要有学习交往技能和加强个性修养两方面,学习技能交往在《文化生活》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材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可挖掘的内容为: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勇担责任,要真诚的关心同学,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保持自身人格完整和学会宽容待人。加强个性修养在《政治生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一课中,在教材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内容里面可以以大见小,让同学们讨论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应该遵从哪些原则。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第1期.
[2]陈家麟,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张乙惠.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中的研究[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14.
[4]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赵才.加强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76
1作者简介:陈振亚,男,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健康教育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云南师范大学,电话:13721693820,邮箱:2356584908@qq.com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第1期.
[2] 张乙惠.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中的研究[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14.
[3]陈家麟,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赵才.加强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