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学科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巧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谈话技术实现高效课堂管理:以小学语文课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的重要的因素。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1]

在刚刚担任小学四年级(3)班语文教师的时候,课堂上面的很多问题都让我焦头烂额:课堂纪律很差,学生学习习惯很差,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这一些问题导致我在课堂管理上面出现了极大的困难。我反复思考:如果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面没有能够投入学习的话,那么他们在语文学习上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缺失的。如果没有高效的课堂管理,那么这一堂语文课的质量和效率就没有最基本的保障。那么,怎样才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主动地参与课堂,主动地学习语文呢?怎样才能够实现高效的课堂管理呢?最后,在心理咨询最前沿的理论中,我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简介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简称SFBT),主要是由史蒂夫.笛.沙泽尔 ( Steve De Shazer)及茵素.金.伯格(Insoo kim Berg)夫妇于20世纪70年代结合心理研究团队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密尔瓦基短期家族咨询中心发展出来的一种短期心理治疗或咨询。它强调将解决问题的关注点集中在人的正向方面,将来访者过去失误与问题的影响减至最低,重视来访者的优势和之前的成功经验,引导来访者发挥自己原本具有的优势、资源与能力。SFBT采取跟来访者合作的方式,相信来访者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重视可能存在的小改变,这样的姿态将迅速带动来访者投身于自身的改变。SFBT和来访者共同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标,从小的改变开始,鼓励例外情况和小的改变的发生,以积累成为大的改变[2]

SFBT的思维方式与传统方式不同的是,当一个人问题出现的时候,它不去寻找问题的原因,而是跟来访者讨论问题解决之后的情况或者问题没有出现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这会让来访者有希望感、力量感,减少挫败感,同时有助于与来访者关系的建立。

SFBT的基本假设是它最有魅力的部分,可谓人性本善价值的展现,它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有资源与潜能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每个人都有力量、智慧及经验去产生改变;人们是拥有惊人的资源,尤其当他们被允许时;来访者不等于他们的问题,来访者是来访者,问题是问题;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下,每一个人都是己经尽了全力的;每个人都希望被人尊重,也愿意尊重别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好的、可以更好的,也希望别人过得好;每个人都希望与别人和睦相处的,希望被别人接纳,并归属于某个团体的;人们都希望留下正向美好的足迹,并对世界具有正面的贡献[3]

SFBT的谈话技术能够把来访者的谈话向正向方向引导,它的代表性问句包括:成果问句、奇迹问句、假设问句、例外问句、差异问句、应对问句、评量问句、关系问句、赞美技术、重构技术及追踪问句等。这些问句和技术中都隐含着对来访者的能力优势与自己设定的目标的肯定,特别能引发来访者的正向改变[4]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学校辅导中的适应性

传统的学校心理咨询强调病理式的医学处理模式,旨在补救和预防,咨询者往往是专家。于此相反,SFBT强调诊断,而是强调由来访者自己构建解决的历程;咨询者不是作为专家,而是作为辅助者、合作者、指导者。这种正向未来导向、关注目标和解决历程的模式很自然与学校环境相适应[5]

(一)学校环境的特殊性

学校环境作为一个育人的环境,从来访者(学生)来说,学校环境下的来访者即学生,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发展还不完全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且他们的问题天多是发展性问题,如课堂行为问题或学习上的问题,极少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环境下的来访者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很多学生不是自己来咨询的,而是教师或学校管理者介绍来的,这在心理咨询中称为“非自主的来访者”( involuntary client)。这类学生对咨询往往怀有一种敌意、抗拒、怀疑的态度,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往在采取一种攻击性的行为方式,或者干脆保持沉默。由于无法取得与来访者的合作,使得传统心理咨询往往对这类来访者束手无策。SFBC由于其正向性而十分适合解决学生的发展性问题,也由于其人性化和建构性角度的考虑而增强了来访者的自我控制感[6]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适用条件

SFBT作为一种咨询模式,对来访者、治疗者、环境和人际关系等都有一定的要求。de Shazer认为其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的适用条件如下:1.相互作用的人际关系。必须有任务导向(task orientation)即有一定的目标导向,或集体导向(collective orientation)即所有参加者为同一目标而努力。2.物理环境。包括一个咨询室和一个与它相通的观察室,在两个室之间应有一扇门、一个单向镜,有内部通话设备,以及录像和录音设备等。3.咨询者团队。一个咨询者在咨询室与来访者谈话,其他咨询者在单向镜后观察,这些咨询者可以是咨询师、研究者、指导员等。4.来访者。可以是一个个体,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团体[7]

在学校环境中,有相互作用的人际关系网络,有教师作为咨询者团队成员,有一定的物理环境,其条件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适用条件基本相符。因此。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运用于学校环境下的心理咨询不仅是合适的,而且是可行的。

三、巧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谈话技术实现高效课堂管理的方法

在学习SFBT的基本假设、思维方式和谈话技术,考虑到它在学校工作中的适用性后,我开始运用它在和有课堂行为问题的个别学生谈话。渐渐发现在学生的行为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见里面的各种谈话技术是非常有效果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没有感受到被批评带来的沮丧和失望,而是感受到了尊重、认可和鼓励,我也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信任学生。接着我就采用SFBT在课堂上和整体学生谈话,我与学生一同制定了我们班级的语文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面出现了很大的改变,真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高效的语文课堂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一)赞美技术,正面引导班级

SFBT认为赞美技术是赞美来访者的所做出来的努力,以及来访者所做出的努力背后隐含的正向力量。赞美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赞美的内容大多是来访者明确的行为表现,比如:行动方面(有勇气的、冒险的、鼓励他人的)、努力方面(有挑战性的、有计划的、有决心的)、承诺方面(忠诚的、尽力的、奉献的)、态度方面(宽容的、接纳的、弹性的)、想法方面(创意的、正向的、理性的、敏感的、有洞察力的)、愿望方面(健康的、现实的)、决定方面(有判断力的、考虑周到的)、特质方面(成熟的、机灵的、睿智的、合作的、善解人意的)[6]

首先表扬整体班级的优点,要认识到班级的优点并不容易,因为教师首先看见的就是课堂上面出现的问题。这个时候班级里面的学生其实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赞美,因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被各科教师都反应班级课堂上面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和教师一样都在关注课堂问题,这样还是停留在问题思维中。这个时候,当教师能够从问题思维中跳出来,看见他们在为自己的学习和课堂所作出的努力的时候,教师就帮助班级同学从问题思维转化成为解决思维了。

比如,对全班同学说:“我发现我们班集体的同学今天都有按时回班,从这点看出来我们都是希望来到语文课堂,我们都是愿意去学习,我们都是努力去学习的同学。”——赞美态度和努力;“我们班集体的同学在课堂上面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你们都是有勇气,有想法的好学生。”——赞美愿望和行动;“我们班级同学在课堂上面表现非常的活跃,看出来我们都是活泼、机灵的学生”——赞美特质。教师在课堂上面使用赞美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发现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努力和优势,正向引导班集体,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力量感。

(二)重构技术,挖掘积极资源

SFBT的重构技术认为人具备解决自己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在最困难的情况下,甚至是努力很久都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人都是拥有并且使用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一个人的特质、优点、动机和努力……都是对出现的问题重新建构的向度。帮助他们看见在逆境中的生命力、韧性可以对现有的情况进行重新建构。和赞美技术不同点在于,重构技术重点放在对来访者问题的重新构建,而不仅仅是肯定他的优势和努力。

在课堂上,无论出现怎样的问题,他们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算是问题学生,他都有比其他同学做得好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一些的地方。以这样的方式看待学生,我们就能够看见学生原本被忽略、但已经做到的有效、有用的行动和努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也能够看见自己身上原来看不见的解决问题的资源,并且增强学生面对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比如,对全班同学说:“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是愿意去努力学习的学生,就算是我们现在学习很艰难,但是每一位同学都有来到语文课堂里面,这就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地方,因为我们有一起面对困难。”“在我们学习最困难的时候,不懂怎样去学习的时候,我们任然不放弃,我们任然在坚持,我们总会解决这个困难。”面对个别的问题学生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做得好的地方会说:“今天你的作业写完了,你看你是愿意去学习,并且尝试去学习做一个好学生。”“今天你在课上回答了一个问题,你有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认真听讲,你还积极举手回答了问题,你已经是一个会学习的好学生。”教师使用重构技术帮助全体学生和个别学生去重新构建自己的问题,从挖掘自己的积极资源开始入手,去看见自己的力量和资源,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三)评量问句,树目标小步走

SFBT中的评量问句是利用数值的评量(如0-10),协助来访者将抽象的概念以比较具体的方式加以描述。在问句中邀请来访者将他的观察、印象和预测在一个0到10的量表上反应出来[8]。评量问句帮助来访者设置一个合理的目标,通过具体化的描述,设定每一小步的行动,为来访者提供一个可以实际操作的行为指南。

比如,对全班同学说:“如果你认为语文课堂表现最好是10分,最不好是0分,我们现在在几分?怎样做可以让我们增加1分?一条一条来说。”评量问句的重点就在于帮助学生们能够以具体化的方式量化自己的行为标准。以下就是我们一起制定的语文课堂标准,每一次课后,我都会一条条来评出做得最好和最有进步的学生,并且大家一起评价这一节课最后的得分。

语文课堂表现

3-4分

1、按时完成作业。

4-5分

2、按时回班,准备好学习用具。

5-6分

3、早读时间,课前两分钟,认真大声朗读和背诵。(要求做到:背挺直,手平放,书在前)

6-7分

4、课上不说闲话,不接话茬,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7-8分

5、课上认真听讲,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做批注,做笔记。

8-9分

6、课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要求做到:举手答,站姿直,手捧书,声音响)

9-10分

7、达到语文基础知识的要求。(字字过关、词词过关、篇篇会背、篇篇会默)

   达到书写的要求。(正确、规范、整洁)

   达到朗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达到口语交际4步骤的要求。(1、准备充分,2、认真倾听,3、正确作答,4、适当补充)

   达到阅读理解6步骤的要求。(1、先读题,2、找关键,3、标段落,4、读原文,5、找定位,6、后答题)

   达到习作的要求。(1、正确扣题,2、字数过关,3、语言通顺优美,4、结构合理,5、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注:3分是我们已经达到的分数。

(四)EARS问句,促进改变发生

SFBT中的EARS问句包括:E(Eliciting)——引出例外、引导来访者讲出例外。A (Amplifying)——扩大、详述例外,首先要来访者陈述例外,然后,说明例外发生时二者有何不同,再进一步探讨例外如何发生,尤其是来访者在例外发生中的角色。R(Reinforcing)——增强,赞许来访者在例外发生时所呈现的成功和力量。S(Start again)——再次问句,探索例外:还有什么是比较好的。主要目标是协助来访者发现咨询期间生活上发生的例外,探讨如何使之再次发生[9]

这一个方法主要运用在制定完语文课堂表现之后使用,可以运用在个别学生和整体学生身上。我主要分成4个步骤:E(Eliciting)——引导学生讲出例外:“上次谈完之后,你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有没有什么好的事情发生?”“上次谈完之后,你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有没有感受特别好的时候?”A (Amplifying)——扩大,详述例外:“能详细说说当时课上的场景吗?什么人,什么事,你们说了什么,你又是什么感受?”R(Reinforcing)——强化,赞美学生在例外情况呈现的成功和力量。S(Start again)——再次问句,探索例外:“在课堂上面,还有什么比较好的情况发生?”经过这样的问句可以帮助学生看见自己做得好的地方,鼓励他们继续做出改变,并且能够促进更多改变的发生,以期累计成为一个大的改变。

在学习和实践SFBT的思维方法和谈话技术的2个月的时间之后,我们班级的课堂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仅仅是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变好了,学习动力变强了,课堂纪律变好了,我发现他们更加喜欢语文学习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和他们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和谐,真正达到了高效的课堂管理。学习运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思维方法和谈话技术就像是一道光照进了我的课堂:这道光是改变态度,真正运用欣赏和信任的眼光看待学生;这道光是转化思路,为学生打开诬陷可能的思维。

 

注:本文是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十三五课题“基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小学生行为干预的实验研究”(课题编号:CDIB1840)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电芝等.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学习与应用的经验分享[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11):51-54.

[3] 许维素.尊重的赋能——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人性观与专业价值[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5):48-51.

[4] 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代表性问句[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1):45-49.

[5] 杨波 刘宣文 张英萍.焦点解决短期咨询与学校心理辅导[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6-140.

[6] 刘宣文.心理咨询技术与运用[M].浙江:宁波出版社,2008.

[7] Kral,Ron.Family therapy in the schools.Guidance & Counseling,1990,(3):19-31.

[8] 李国民.咨询员培训[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9.

[9] 李萌.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余季惟,(1990-),湖北赤壁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生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南校区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自主承担并且参与多项市级区级“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在中文期刊上发表文章5篇。

通讯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南校区;邮政编码:102600

联系电话:18618438720

电子邮箱:18618438720@163.com

 

 作者简介:卞巧云,(1973-),北京大兴人,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研究室心理教研员,主要从事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自主承担并且参与多项市、区级科研规划课题,目前正承担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三五课题“基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小学生行为干预的实验研究”。

通讯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邮政编码:102600

联系电话:18600073615

电子邮箱:dysuixin127@126.com

 

作者简介:闫雪,(1991-),北京顺义人,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南校区教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曾获得大兴区小学学科教师专业能力考核二等奖、大兴区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优秀指导奖、大兴区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优秀方略奖、大兴区小学班主任基本功与展示活动特等奖等。

通讯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南校区;邮政编码:102600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