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学科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适应学情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注重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此,教师应研究学情,准确把握学情,基于学情实施教学。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忽视了教学的真实性原则,未深入分析学情,主观臆断,因而必然影响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和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方式、兴趣特点、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等要素,对学习对象进行综合立体的分析,从而为教学顺利有效地开展提供必要准备。

一、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问题

学生的学习基础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应深入分析学生,依据学生认识水平设计教学活动。问题设计是教学准备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在备课时应将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统一起来,注意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感受,合理设计教学问题。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唱响自信之歌”教学中,教师设问:“你在厦大附中的三年学习目标是什么?为此你将怎样树立自信?”由于问题难度偏大,大多数学生不敢举手回答,课堂顿时陷入“冷场”状态,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其实,教师在此可以按照一定的思维层次设计问题,给学生的思维活动架设一个梯子:“你的附中三年目标是什么?你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会如何克服?这个过程对你树立自信有何启示?”这样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有了一定的路径可循,利于引导学生从易到难逐步深入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把握学生思维方式,恰当运用教学策略

思维方式会对学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课标指出,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创设与学生思维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和活动,另一方面要注重在问题探讨过程中渗透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引导,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涵。例如,在七年级下册“法不可违”教学中,教师运用教材上一个留学生在飞机上“开玩笑”的事例,设问“开玩笑违法吗?”学生有的按照常规思维回答“不违法”,有的不敢作出回答,他们凭直觉认为这样设问应是要回答“违法”,但却说不出具体的道理来。我提示学生这样思考:“平时,有的同学喜欢搞点恶作剧,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有什么大事,只是会受到谴责而已;但如果这种恶作剧对社会或他人造成较大的危害后果,就有可能‘摊上大事’了。”经过这样启发,学生就能够领悟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初步懂得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从而也就不难得出“分辨一种行为是否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正确认识。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类比举例的方式引导点拨,适应了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帮助学生突破了思维瓶颈。

三、了解学生兴趣特点,正确选用教学资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心理机制。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走近学生,和学生交心,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取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倾向的教学资源,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七年级下册“走近法律”教学中,因当天是201653日,我即引用了此前几天“5·1”期间持续在媒体上发酵的案例“青年魏则西之死”,简要介绍了事件经过,还说到了事件发生后国家工信部派员入驻百度对其展开媒体广告责任调查。尽管这个事件是那段时间的一个热门社会话题,但因为事件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深度,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互联网监管、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医疗机构管理机制、公民权利保护、网络媒介炒作等诸多因素,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认识起来确实存在较大难度,因而这个成人化的大热门话题实际上也就并不为初中学生所感兴趣,教学选材的偏差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样是本框题的教学,我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运用了“2015111日起,《刑法修正案()》正式施行,国家教育考试作弊被首次纳入刑法”的例子,由于所选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兴趣特点,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视线,学生在课堂上饶有兴致地围绕这一话题开展讨论,甚至进行争论,从而更好地理解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的显著特征”等教材知识,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四、结合学生成长经历,深层进行师生互动

思想品德课具有实践性的特征,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将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使得课堂更加接近地气,更好地唤起学生对学习背景的亲切感,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和情感生成,和学生深入交流,并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学生的经历互动,在此基础上产生思想和情感的碰撞、交互、融合,从而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教学中,我引用《中国教育报》201626日第2版的漫画“考94分被骂哭”(日前,武汉一位小学生家长郑女士,对着数学考了94分的儿子一顿数落,把儿子训哭了。据报道,郑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这次期末考试,语数成绩分别为91分、94分。“刚得知儿子成绩时,觉得这个成绩还不错。谁知道,和几名家长一聊,儿子的数学成绩连中等生都没达到,在平均分以下”,于是她大发雷霆。)设计了课堂活动“请你结合有关教材和时事知识写一则小评论”,似曾相识的画面唤起了学生的熟悉感,大大提高了课堂思维活跃度,学生对于这个话题都感到有话可说,有的指出这位母亲的做法急功近利,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有的认为在“分数至上”的学习环境中,孩子自身也应努力一些,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有的甚至开始“批判”今天的社会教育环境让孩子学习太累了……在听完学生在课堂上表达的观点之后,我总结说“如果我们既能看到孩子学习环境中的‘分数竞争’之激烈和考试成绩有时也会有偶然性的道理,又能领会天下父母那份拳拳之心,就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评论这种‘望子成龙’的现象。”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这样也就避免了课堂互动停留于浅层的问题,让课堂师生的思维互动不断走向深刻,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更加凸显其思想性的特征。

五、关照学生生活环境,有效引发情感共鸣

课标指出,要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照学生生活环境,从中挖掘出有教学意义的事件,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讲生活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例如,上述“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教学中,我设计了“附中故事”环节,在课堂上讲述了学校图书馆玻璃阳光顶棚一块钢化玻璃从高空意外坠落后,学校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果断措施,封闭相关危险区域。经委托专业机构勘测后,认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学校为此申请管委会追加一百多万元经费预算,对工程进行改造,将校内所有建筑的阳光玻璃顶棚整体更换为膜结构,表现出厦大附中履行学校保护职责的认真态度,也充分体现出附中文化中所包含的真诚生命关怀,教育服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等元素。这个校园故事来自学生每天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校园文化中的特质因子,也激发了学生的爱校之情,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

综上所述,一方面,我们倡导要基于学情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我们反观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忽略学情,教学设计远离学生实际的教学行为却并不少见。因此,应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尊重学情”的教学原则要求落实于具体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防止课堂活动与教学目标的背离,让思想品德课因有“生”而更有“魂”。

 

 

【参考文献】

[1]黄伟.思想品德课培育理性精神的五个维度[J].中小学德育,2016年(6:26-29

[2]王毕珍.专业:让课堂教学更简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年(12:71-72

[3]李枫.将心理体验活动引入思想品德课[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年(11:22-24

[4]张湖北.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年(1:106-108

[5]刘海.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策略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6年(25:61-64

【本文为福建省第二批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校2014年立项课题《基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中学时事教育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作者简介:赖高明,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联系电话:13515997922   邮箱:Lgm_3669640@163.com    QQ563992630

邮寄地址:(邮编363123) 福建省.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滨大道318号,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政治教研组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