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心理茶坊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将幸福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将幸福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叶慎花
 [摘 要] 科学研究发现神经和大脑具有可塑性,一些生来就具有焦虑、抑郁等遗传因子的人,可以通过尝试去寻找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在头脑中树立积极信念,将痛苦的经历表达出来等方法改变悲观消极的情绪,塑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幸福 信念 积极
[作者简介]叶慎花(1973- ),女,江苏邳州人,江苏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江苏 邳州 221300)
1932年,心理家做过一个著名的修女实验。实验对象是178位年龄约22岁左右的修女,她们受到了较为全面的测试,其中有一项主要任务是书写个人短小自传。研究人员将修女分成四类,一类为最积极的,一类为最不积极的,中间还有两类。其中一位快乐、有爱心的积极乐观的修女写道 :“上帝为我的人生开了一个好头,他恩赐我生命以无尽的价值。过去的一年,我在圣母学院受训,这一年我过得很快乐。”另一位心态不太积极的修女写道“家里最大的孩子,五个女孩,两个男孩。我在女修道会家训一年,教化学,第二年在圣母学院教拉丁文。蒙主恩赐,我会尽力完成使命。传教、修道。”
研究者将最积极的、与最不积极的那类作对比,结果发现:活到85岁时,最积极的有90%,最不积极的只有34%还活着; 94岁时,最积极的还有54%,最不积极的只有11%还活着。由以上研究可知,人的智力水平、居住环境、虔诚程度、信仰程度跟长寿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有积极情绪这一样东西跟寿命的长短有密切的相关性。
    西方有句古谚语:“快乐的心犹如一剂良药,破碎的心却吸干骨髓”,不快乐是一切精神疾病的唯一原因,而快乐则是治疗这些疾病的唯一药方。疾病与健康在某种程度上根植于人的大脑。积极情绪就像春天里盛开着的美丽而芬芳的花儿,不仅会带使你神清目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还能增进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消极的情绪则如田野里杂乱生长的野草,如果不加以管理驱除就会疯狂滋生,夺取你的能量和生命。
可是,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积极乐观的,有的人生来就具有焦虑、抑郁的遗传因子,总是倾向于用悲观消极的眼光看等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但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具有可塑料性,神经具有可塑性。对于因先天素质导致消极悲观的人,也不必定要生活地痛苦无趣,只要学会管理、努力改变思维和行为习惯,一样可以在自己心灵的后花园上开出快乐而美丽的花朵。   一、尝试关注生活中的积极面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积极美好的一面,也有消极阴暗的一面。如果我们只把关注点放在不那么美好的人或事身上,我们的情绪很难好起来。曾经有一位作家到50多岁时,没有发表过一篇像样的作品,没有取得一丁点的成就。他一直生活在阴郁和不快乐之中,每周头痛发作两次,严重时什么都干不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很久。后来他无意中读到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一句话“我们最好放弃恶的哲学,有什么比能得到美好的生活更幸福”。于是这位作家决定以一月为限,每天对自己的思想作某些限致。尽量去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如童年时的美好时光,事业的逐步展开,现在拥有的幸福家庭,懂事的子女等等,尽量忽略和淡化生活中的失意和不满足。一周后他的头疼病就奇迹般地好了,而且感受到以前从未体验过的幸福感。
著名的伦理学家爱默生说过:“心理健全的人是到处都能看到光明的秉性”,正是因为有了积极乐观的心态,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仍能从几千次的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正是因为有了积极乐观的心态,罗巴切夫斯基才在七年多时间里求证平行公理未果的情况下继续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消极悲观的人可以尝试放下心中的疑虑和不安,转换观察问题的视角,不要只把目光投注在生活中的不如意之处,要学习着像蜜蜂采集花蜜一样,一点点地积累和汇聚生活中的美好之处。这种记忆可以是经历过的深深触动自己的一幅美景;可以是阅读过的打动自己心灵的一部著作;也可以是身边亲人或邻居一个体贴和细心的关怀。头脑中储存的美好和快乐的忆忆多了,就会逐渐淡化掉生活中消极和不好的一面,就会有足够多的积极能量来应对可能遇到的失败和挫折。
二、尝试用积极信念影响自己
詹姆斯、艾伦说过:“一个人成功于否都取决于他的想法,不论我们的愿望是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无意识地、不由自主地向实现愿望的方向运动。”我们头脑中积累或形成的信念会在无意识中支配和引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心理学大师朗格教授曾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让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置身于20年前的仿造环境中,要求他们装作回到20年前的生活。一个星期后,这些老人竟然真的有了返老还童的迹象:他们的智力水平提高了,记忆力提升了,视力、听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的甚至像年轻人一样玩起了橄榄球。
爱德华.戈尔德里克也曾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酗酒的人跨越了旧的自我和新的自我之间的“桥梁”。他每天要求他的“学生”闭上双眼,放松身体,创造出一幅活动的心理图像,画面上是他们自己希望成为的人。在想像的场景中,他们是头脑清醒、敢于负责的人,看到自己实际上用不着喝酒也能享受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那些酗酒者很快摆脱了对酒精的依赖。
“对不同思想者而言,世界既是天堂也是地狱。”生活的幸福或痛苦不是由我们的外表、文化学识或财富等外在处境的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头脑支配的。消极悲观的人头脑中往往积累了太多的负面的、消极的信念,这些人总觉得生活对他们是不公平的,自己能力是低下的,总是习惯于被头脑中的负面信念所暗示和指引。要想从消极走向积极,消极悲观的人可以尝试在自己头脑中长期而稳定地给自己设计一幅积极的自我肖像,这种自我肖像应该是自信的和充满力量的,长期坚持下来,现实中的自我与想像中的自我就会越来接近,个人也就会变得越来越积极乐观。就像荒芜的花园经过园丁的辛勤管理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重新开出美丽的花朵。
三、要学会将痛苦或失败的经历表达出来
   人生就一场无尽的旅行,这个旅程中,会有无限精彩的风景呈现给我们,也会有许许多多、或大或小的烦恼在困扰着我们,总有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困境让我们去面对。如青春年少时不被人理解的成长的痛;远离父母孤零零一个人被忽略的伤心和无奈;因某种缺陷或不足被他人嘲笑挖苦的痛等等。就像古希腊苦神西西弗斯一样,好不容易将一块巨石从山谷推向山顶,刚想幸福地喘口气,巨石又滚落下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永远有服不完的苦差役在等待着我们。烦恼、苦难和生存的压力,我们谁都不想要,可是不管我们同意于否,它们总会在前行的路上等待着我们。如果将痛苦或烦恼压抑在内心深处,不仅会使痛苦无处可去,反而会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拔,损害人的身心健康,降低身体的免疫力。而消除痛苦的最佳途径就是将痛苦表达出来,表达的方式可以是向周围的好友倾诉或写下痛苦的经历。对于很多人来说,当发生一些重大的、私密性的痛苦事件时,并不愿意向别人倾诉,担心秘密被泄露,在这种情况下,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
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一个研究:让被试连续四天,每天仅仅仅花费15分钟,写下一生中最痛苦或难忘的经历,日记是以匿名形式写的,绝对私密。写日记时不必在意语法或拼写错误,只关注被试对当时经历的想法或感受,随便写,写什么都行,但前提是必须对被试有深刻的影响且从未与人交流过的。另外一组是对照组,该组被试可以写下任何想写的东西。结果发现;实验组连续四天焦虑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从第五天开始,尤其是六七天之后,焦虑水平开始持续下降,很长一段时间后,在原来的焦虑水平上保持稳定。在记下最深刻的痛苦经历一年后,这些人变得更积极外向,身体和心理的免疫系统显著增强。而对照组的焦虑水平和原来相比没有太多的变化。
将痛苦经历表达出来,一方面给了痛苦情绪一个健康合理的宣泄通道,另一方面在表达痛苦经历的过程中,个体有机会重新分析和审视痛苦事件本身,从痛苦事件中找寻到深藏其中的积极意义,从而将人从悲观情绪中解放出来。所以,当你痛苦不安时,可以试着拿出纸和笔,写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或经历,并且尽可能详尽地将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描写出来,并尝试对当前的事件或情绪进行分析。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悲哀中不能自拔。过不了多久,你就能从消极情绪中顺利走出,而不是被消极情绪反复缠绕。
四、以积极态度应对无法改变的事实
由于先天遗传基因或后天遭受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一些人生理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或不足,如果不能正视这些缺陷,就会给他们心理上带会极大的痛苦。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不仅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在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
如已故的尼尔.奥斯汀是世界著名的传记文学家,她生下来双手就是畸形的,曾经为此深深痛苦过,但她父亲的一席话将他从苦恼中解脱出来。尼尔.奥斯汀的父亲对她说:“孩子,你是绝对没有办法靠你的双手维持生计的,所以你最好利用你的大脑”。尼尔终于接受了自己双手畸形的限致,把关注点放在智慧的发展上,最终成了图书界的领导和受欢迎的作家。
再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当他在政坛上炙手可热,事业如日中天时,却意外地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他完全心灰意冷,退隐庄园。后来,他终于战胜自我,重振精神,直面自己的残疾,坚持独自一个人练习自立自理的生活能力。一天,他告诉家人,他发明了一种上楼梯的方法,并愿意表演给大家看。原来,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体撑起来,挪到台阶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他的母亲认为他这样在地上拖来拖去,太让人难为情了。可是,罗斯福却断然说:“我必须面对自己的耻辱。”他的敢于直面缺陷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代年轻人。
尼尔.奥斯汀和罗斯福都是有缺陷的人,但他们的积极乐观使他们坦然接纳自己的不足或缺陷。从而努力为自己积蓄更多的能量来开创更丰富多彩的人生,最终走向了成功。古老的犹太人有这样的一句箴言:“上帝允许我接受不可能改变的事情,给我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事情”。当不幸和痛苦的事情发生时,任何的抱怨、抗拒都将无济于事,如果一味沉浸其中,不仅会使我们的情绪更加消极悲观,还会使我们的注意力无法转移,从而阻碍其它的潜能的发挥和希望的实现。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勇敢地正视并接纳这个不幸事实,就好像柔弱的小草要坦然承受暴风雨的洗礼,娇嫩的花朵要无条件地接受灼人的阳光一样。坦然接纳无法改变的不幸或恐惧事实,才会让我们有更大勇气和力量来直视自己的内心,将原本害怕或恐惧的情绪转变为积极乐观面对,只有这样不幸和痛苦的毒刺才会慢慢脱落,变成一株美丽芬芳的花朵。
佛曰:笑着去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是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别一味地与我们的生活处境过不去,别一味地与我们的缺陷和不足过不去,别一味地关注人生中阴暗痛苦的东西。让我们尝试着用一颗积极而乐观的心境去看待人生,看待生命过程中遇到的坎坷和不快,这样烦恼和忧愁就会转化成快乐的源泉,就像花儿的美丽需要风和雨的洗礼,果实的甘甜需要岁月的积淀,曾经的苦难只是为了更美好幸福的生活。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