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心理茶坊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感谢你不曾回眸——《少年派》带来的思索

再看《少年派》,是自己感觉压力很大、事物庞杂、诸事不顺的期末。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此次观影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少年派》在20133月赢得了第85届奥斯卡4个奖项的殊荣。该片讲述了一名印度男孩派与一只成年孟加拉虎在太平洋上漂泊,历时227天的生存历险故事。

最令我震撼的场景出现在影片尾声:由于没有水和食物,派虚弱不堪地趴在沙滩上,他多么希望不远处的孟加拉虎在步入密林前能对自己有所感激。毕竟,是自己历尽千辛万苦,带它逃离了大海、重获新生。然而,老虎融入密林的瞬间,却连一个回眸也没有,派失声痛哭——那么伤感和无助。我能感受到派的怅然,不是说动物也有感情么,怎么对成就了自己的人,老虎却不知感恩呢?

我也曾有过同样的不愉快。在心理教师工作中,自己竭尽全力帮助同学或同事走出心理困境,他们却连一句感谢都没有,这的确很让人失望。确切地说,是我的希望没有得到满足。那,我希望什么呢?是希望咨客对我感激不尽,还是希望自己成为咨客的重要他人或扮演救赎者角色呢?所幸,派的奇幻旅程给了我启示。

片中,两百多天与老虎周旋的日子,最大限度激发了派求生的本能:从一开始拒绝与野兽同处一船、逃避地跳入海中,到设法编写详尽的《驯虎手册》,几乎饿死时与老虎相互依偎,直至最终保住了性命。试想,如果派的生命历程中缺少老虎,很可能平淡无奇,甚至派会成为早亡的沙丁鱼。沙丁鱼源于“鲶鱼效应”,即渔民为了在运输沙丁鱼时提高存活率,就放几条鲇鱼进去。有趣的是,二者共处时,鲶鱼会不断追逐捕食沙丁鱼。在生存危机下,沙丁鱼拼命游动、保持警惕,反而激发了活力并得以存活。从这个意义上看,是老虎拯救了派。的确,主客体相生相伴、相互依存。所以,当我们以为自己成就他人时,或许恰恰相反,是别人成就了自己。既然如此,我们真的需要对自己的帮助对象心存感激,正是由于他们的困惑、他们的需要,才让我们成为有价值的存在,也才真正激发起我们内心的潜能,体会到更多的自我效能……这,足以让我们满心欢喜,何求他人回馈呢?

不禁想说,感谢你不曾回眸,让我有了更多思索。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