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点与光芒:个性重构的力量
佘璇
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 528308
萌萌刚来我这里做咨询的时候是受困于一位边界感薄弱的女孩子,对方总是会用一些擦边的行为触碰她,给她一种似有似无的暗示,让她总以为对方喜欢自己,但直白地询问却总是会得到明确的反驳。她很苦恼,觉得自己太过于敏感才会这样,更加地责怪自己,夜不能寐,在经过两次咨询后她开始认识到边界感是问题的根源,慢慢走了出来,在最后一次咨询快要结束的时候她向我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敏感的人在生活中真的好难,每次都能感觉到周围人情绪不好,然后不得不开始想办法让对方情绪好一些,这样子好累,每天都困在他们的情绪里面,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断掉这个敏感啊?”,我笑了笑说,“他们的情绪好不好是他们的事,你要不要去帮他们才是你的事,你的敏感不过是帮你收集了情报而已。”萌萌恍然大悟,“噢,我明白了!老师,你是说敏感是我的能力,只是看我要不要用这个能力去帮他们。”我笑了笑,没有说话,萌萌整个人突然焕发了新的活力,向我道谢后就结束了我们的最后一次咨询。
三年后的我仍在咨询室里忙进忙出,这三年来我也见过不少“萌萌”,他们似乎总是困于自己的某个“黑点”,认为这个黑点污染了自己的整杯水,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有的时候这个黑点是控制感强的妈妈,有的时候是自己的焦虑,有的时候是讨好的个性,甚至有的时候是看多了文学作品容易胡思乱想。
小的时候我们上过一堂课,课上老师会让我们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写出来,看到有些小朋友写得优点很多就表扬,看到写的缺点很多就让多写写优点,最后让我们多发扬自己的优点, 尽量避免自己的缺点影响自己。我当时写了很多很多的缺点,但总是写不出来什么优点,绞尽脑汁写出来一个“我是班里年龄最小的”,还暗自庆幸老师没看到我写的东西。这节课后我把纸就丢掉了,这节课似乎也被我抛在脑后。然而,在我回想过往的时候,这一情景却突然跳进我脑海,一幕一幕地在脑海中循环播放。我突然有个疑问,人为什么会有缺点?缺点就不可饶恕吗?难道缺点不能.....转化为优点吗?
我脑海中又开始冒出了一个又高又瘦的身影,是辛辛。辛辛长相很清秀,红唇齿白,很是好看,加上她性格温婉,不主动和人发生冲突的个性,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爱和她玩,她和班里、宿舍关系都不错,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家渐渐开始疏离她了,甚至开始传她的谣言。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跑过来找我求助。我先安抚了她的情绪后,慢慢了解到她的家庭,她生活在一个五口之家,爸爸工作不稳定,时不时不在家,妈妈负责照顾孩子们,包括她姐姐和她弟弟,但她认为妈妈重男轻女,更看重年幼的弟弟,对她总是很挑剔,嫌她懒,嫌她成绩不够好,考去了中职,嫌她乱花钱,似乎她在家里面一无是处,她不像姐姐那样,有优异的成绩,靠自己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了一份好工作,离开了家,很少跟家里联系。她成绩不好,还需要找妈妈拿钱,总是要讨好妈妈,虽然和爸爸关系好,但爸爸在妈妈面前并没有话语权。在辛辛的眼中,妈妈是个控制感很强的人,需要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按照她的节奏走,如果不能如她的意就会被骂被打,她和姐姐都被打过,弟弟反而很少被打,所以她和姐姐都很讨厌妈妈,姐姐被打得更惨,因为她总是会反抗妈妈,会顶嘴会反击,妈妈就更生气了,打得更凶。辛辛看着姐姐那么惨,感觉很害怕,所以在妈妈生气的时候忍耐,反而会反过来逗妈妈笑,让妈妈开心一点,这样就不会骂她了。在谈到这里的时候,我特意让辛辛先停下来,思考自己在与妈妈互动过程中的反应,对比姐姐与自己的反应差别,辛辛也觉得自己和姐姐很不一样,姐姐性子很直,遇到不喜欢的就直接怼,但自己就不会,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她会讨好身边的人。
同时,她也发现在和同学相处过程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同学们疏离她的主要原因。原来同学找她聊天的时候偶尔会吐槽周围人的某些行为,比如某某今天值日又不倒垃圾,谁谁今天上课好吵。辛辛在听到之后会不自觉地迎合对方,赞同对方的话,即使她自己根本不知道真相如何。这些对话不知道从哪传到了这些同学耳中,同学很生气,跑过来找辛辛对质。“你明明知道那天不是我值日,你凭什么说我”,“你自己上课说话还好意思说我”,辛辛一下子慌了,说自己没有说这些话,是某个同学说的云云,结果两方都得罪了,谁都不愿意和她玩了,认为辛辛两面三刀,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
辛辛的讨好似乎一直都在给她带来麻烦,她会不自觉地讨好妈妈,姐姐觉得不可理喻,明明是妈妈不讲理,还反过来要安慰她,因此和姐姐关系也不好了;在妈妈说她胖的时候,她会不自觉地认同,然后开始节食减肥,甚至因此得了进食障碍,吃了东西之后会忍不住吐出来;有时候同学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即使她很不愿意,但她完全拒绝不了。辛辛曾经也尝试过让自己过得开心一些,但失败了,因为自己会不自觉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得到他们的认可就是我的使命”。
我重复了她的这一句话,“得到他们的认可就是你的使命,这似乎有种浓浓的宿命感,你似乎没办法摆脱掉讨好这个特点,摆脱掉寻求认可的本能。”辛辛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看起来很沮丧。我继续说道,“这么说,你似乎有一种能力,你更容易知道周围人想要什么,并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满足对方的需求。”
辛辛低着头回道,“对呀,总是取悦别人,想改都改不了。”
我笑着说,“这有时候确实给你带来了一些麻烦,但似乎又给你带来了不少便利。”
辛辛愣了一下,很疑惑地看着我,我继续道,“你讨好妈妈之后有发现妈妈变得不一样了吗?讨好同学之后,同学似乎对你也和别人不一样。”辛辛似乎有些反应过来了,回想起妈妈每次在她逗乐的时候都会给她买东西,无论是零花钱还是自由时间,她获得的都比姐姐的多;而同学虽说会因为自己的“背刺”有些恼怒,但在她给他们送一些他们很喜欢的手办的时候,也会愿意再给她一次机会。这么看来,讨好似乎并不总是黑点,并不是总带来麻烦。
我顺着这个话题继续谈到,讨好在本质上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认可,按照对方的要求去做某些事。寻求认可是一种本能,不是需要抨击的地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提到过我们对归属感及爱有需求,这会让我们不自觉想要靠近团体,希望获得团体的认可。而在辛辛的家庭中,妈妈是家庭团体中的核心部分,讨好她能获得更多的好处,那么在这种角度看来,讨好也可是做一些利他利己的事,让对方开心,自己也开心,而不是需要纠正的“问题”。
辛辛静静地坐着咨询室的沙发上,有些愣神,似乎陷入到某种回忆中,我没有出声打扰,静静地陪着她。过了大概5分钟,辛辛转过头,对我说,“老师,我好像知道为什么我怎么都改不过来了,毕竟我每次都能拿到好处。”
“但你并不需要觉得羞耻,这是你‘努力’所得,也许未来你逐渐成长,变得更加独立,慢慢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资源,讨好就只是陪你走这么一段路,它是你在尚弱小之时拥有的生存之法,不如先学会与它共存。”
辛辛点了点头,然后就离开了咨询室,后面我们又聊了几次,帮她和家里人沟通解决进食障碍的问题,休了一个月的学去医院治疗,治疗结束后回校我见到她,似乎胖了一些,但看起来更健康,有活力。和她聊了后,她说她开始能够正常的吃饭,不再每次吃完就忍不住,和妈妈相处也没那么难受了,不会总是抱怨她的控制感,现在准备回学校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我看着她满含光芒的眼睛,不自觉地笑了。后来,辛辛没再来找我,据她班主任说,辛辛现在在课上一直很努力学习,和同学关系也那么僵硬,会和一两个关系不错的朋友一起玩,只是不再像以前一样有那么多好的朋友了,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人的每一个个性特点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所以我在心理课上从来不会让学生去找优点找缺点,然后扬长避短。我很喜欢叙事疗法的重构理念,通过重新叙述那些人们自己所构建的负面或限制性的生活故事,我们可以重新定义自我,获得新的力量和可能性。一个敏感的人也是一个温柔有敏锐感知力的人,一个胖的人也是一个富有力量的人,一个焦虑的人也会是一个认真有上进心的人,一个容易胡思乱想的人也会是富有想象力的人。相信任何出现在我们身上的特点都是有意义的,它不会只是一个单纯给我们带来麻烦的小黑点,它亦可能是带我们走向幸福人生的小法术。
在心理咨询的旅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个体的每一个特征,无论是敏感、焦虑,还是讨好,都不仅仅是问题的源头,而是通往自我理解和成长的重要钥匙。正如萌萌和辛辛所经历的,转变的过程并非易事,但每一次对自我的重新认识,都是一种力量的积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接纳自己的敏感,也意识到这份敏感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能力。敏感的人可以成为更好的倾听者和支持者;讨好的人或许能在未来学会更好地界定自己的边界;每一个曾经困扰我们的黑点,都是通往自我发现和自我接纳的起点。
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拥抱这些特征,探索它们背后的价值与意义,学习与它们共存,借助它们引导自己走向更美好的人生。正如叙事疗法所倡导的,通过重塑我们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解放自我,更能开启一条通向内心和谐与幸福的新旅程。
通讯地址: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南苑西路1号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正门保安室 佘璇老师收 528308
电话:18064621520
邮箱:xun_she@163.com
职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
获奖:佛山市防性侵授课比赛二等奖,广东省教育厅文明风采活动优秀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