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心理茶坊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融爱教育,做小多动的守护人

                                                                  融爱教育,做小多动的守护人

                                                          湖北宜昌磨市镇救师口小学   李玉霞

       9月1日,接手新班级学生,我遇到了他,我暂时用C来代替他的名字。

       刚接触小C的时候,发现孩子和班上其他同学会有不同的地方。排队时蹦出一个好奇的脑袋,上课不由自主的发出声音,课间用动作碰其他人,课堂上随时插话,精力比较旺盛。课堂上,发现小C的注意力总是不能持久,导致他没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无端生出的那么多的干扰,自然有了无数意外的课堂生成:同学们的笑声、特别是男孩子的开怀大笑、老师的恨铁不成钢及无可奈何换来的小C随口说出“怎么啦”的茫然……但我也发现孩子背书非常积极,可见孩子的智力和上进心还是具备的,发现了这一点,我不知窃喜了多长时间。

       后来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放长假时奶奶会让他背书,能否完成背诵确定他的课外玩耍时间安排。 一次放学后,我约谈了他的家长,小C爸爸妈妈及家人对孩子情况的发现是非常及时,曾在两年前到武汉为他治疗,但是效果甚微。为了克服他的多动症状,课外让他练习弹钢琴。对于孩子的辅导用心良苦,但仍然觉得黔驴技穷。我理解家长的心理,其实许多家庭对多动孩子情况是不了解的。多动儿童他们六方面特点很明显:主动注意落后,被动注意力亢进;不分场合行为多动不安;缺乏自我控制,言语行为冲动;缺乏自律管理,在生活上、学习上都无法达到有序的状态;大脑唤醒不足;常常情绪不稳定,缺乏控制力和克制力,幼稚任性脾气差。当孩子发生肢体冲突,我们会误以为是孩子的问题:暴躁、叛逆、不听管教。当孩子写不下作业,我们会认为是学习态度问题。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日常中其实很容易发现的,多动、伴随读写障碍、情绪起伏大、表达不顺畅带有肢体攻击。

        一位教育家曾说:“作为老师,要时刻怀着好奇心走进孩子的世界,记录他们的喜好,发现他们微小的变化。”一次班长生病没上学,示范岗位子空着,当时我让他坐到班长位子上,他不好意思的低下头,他不是示范岗学生,我微微一笑,让他可以向班长学习,那一天上课,我出奇发现他比往日安静,听讲多了一份认真,我为自己不经意的一个安排高兴了许久许久。第二天班长上学了,小C特意问我,他坐在哪儿,看着他说的一脸认真,我告诉他坐在示范岗旁边,向班长学习,不曾想,他欣然答应,坐在班长旁边,接下来的日子,有些坐不住时,一个眼神,提示他看看班长,他会乖乖的安静下来。教师作为“特殊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他人之一,挖掘他的闪光点,提高他的自信心,对多动儿童的心理矫正和行为再塑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特殊教育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空间等待的慢工艺术。在我得知他弹奏的第一首歌曲是《蜗牛和黄鹂鸟》时,前后弹奏了半年时间,我的心微微一颤。自那天以后,我每天和他面谈10分钟,说说今天的进步和不足。有了这样的激励和措施之后,小C在规则意识上改变了很多。在点滴的相处中,用爱的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发展、行为的改良。

        在以后的日子里,随着对小C的了解增多,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方法逐渐让他静下来:爱画画的他,让他画画,画出内心的宁静。画画是多动儿童的福音,不仅可以让孩子发挥创造力,更能让他们在画画的过程中沉静下来。如今,家中的一个大纸箱里,放着他尽情挥洒的作品。和家长约定,每天让他活动身体1小时,跳绳、跑步、打球等锻炼方式消耗过剩精力,让小C在运动中找到平静。现在他热衷于玩魔尺,正好这些手工玩具舒缓紧张情绪,缓解多动儿童的精神压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在玩耍中忘记躁动,逐渐安静下来。

        一月又一月,他终于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安静上课了。那一刻,我深刻地领悟到:对待多动孩子,我们需要拥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信心。小C多动的毛病依然存在,改变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能有一点点进步,我就感到非常幸福。回想当初在让他写自己是怎样的自己时,他迅速的写到“爱背书的我,弹钢琴的我,喜爱弟弟的我”,在写后两个内容时,我看到他脸上绽放出一个灿烂如向日葵般的笑容,清澈明朗,从那一刻起,我明白了小C对弟弟和钢琴的喜爱。我为他心底的爱感到开心。

       双休和小C家长电话预约,登门家访,老远就看到小C满脸愉悦地等着我们。无需修饰的开场白,直接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日常小事,学校家庭,笑声时不时从屋子里飘出,临走前小C主动提出要给我们弹奏《蜗牛和黄鹂鸟》这首歌,久违的旋律再次聆听,在心间荡漾开去。

       在日常教育中,对多动孩子,我们不要总是一味批评,老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爱是有效的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是他们顺利飞翔的隐形翅膀,我们要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以心为灯,做小多动的守护人。

       

       非常感谢主编对我稿件的指导和鼓励,我将稿件修改后投稿“心理茶坊”栏目!期待您的鼓励!顺祝愉快!

       作者简介:李玉霞,女,高级教师,二级心理咨询师。

      工作单位:湖北宜昌市长阳县磨市镇救师口小学

       电话15997649329             邮编443505                     邮箱:cymslyx@126.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