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见,爱就发生了
倪荣华1黄双2(1. 湖北省武汉光谷实验中学,武汉430000;2.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黄沙铺镇梅田小学,437000)
说起来也算是一段特别难忘的经历了。一个周末的晚上,我老公的朋友小程,带着他的老婆小易突然来我家拜访,原因是他们夫妻俩最近关系很紧张,总是争吵,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想找一个旁观者来“评评理”。我想,要不是到了让人很难受的程度,估计也不会选择这么“正式”的方式在外人面前赤裸裸地袒露自己夫妻间的矛盾吧。当然,要不是真的相爱,他们也不会这么迫切地想解决这些问题。
其中,有一个矛盾点就是关于付出。小程目前的工作在湖南,所以他一般都是两个星期回一次武汉。小易带着娃在武汉,她一边上班,一边照顾上一年级的儿子。平时小易喜欢向小程抱怨自己很累、很辛苦,小程刚开始还能容忍老婆的抱怨,但是次数多了,就感到非常烦躁,他觉得自己也付出了很多,在拼命地努力工作,而老婆的抱怨似乎就是在谴责自己付出得不够。明明两个人都在努力的为这个家庭付出,但是这个付出似乎并没有成为这个家庭发展的动力,而是承载着很多烦躁和委屈。
我让他们俩先回答了我一个问题,我说:“我上次去你们家,为啥你俩总是不停地在叫你们儿子去写作业?”小程说:“说到这个就头疼,没有一次是叫一遍就去写的,每次都要我们叫很多遍他才去。”突然,他若有所思地抬头看了看小易,这个时候的小易已经哭得稀里哗啦,我想这份理解与看见,她已经渴望了很久。并不是她爱抱怨,而是因为她希望自己的付出和辛苦能被理解和看见,当这个需求没有被满足时,才出现了她一遍又一遍地去“抱怨”这个行为。当然,小程感到烦躁的另一原因也是因为他内心深处也有着同样的渴望和需求,希望自己的付出也能被伴侣看到。所有的情绪和行为背后都隐藏着需求,如果我们只看见行为本身,便无法真正理解一个人,爱也就没办法流动。
在当心理老师的这些年当中,我接触到了很多家长,也听过很多家长倾诉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一些烦恼,比如有的也是像小程和小易一样,总是因为作业问题,跟孩子大动干戈,又或是觉得自己孩子不听话,总是喜欢跟自己对着干而苦恼,诸如此类的问题。就拿作业这个事情来说,很多家长当看到孩子不肯积极写作业时,就会血压飙升,接着就是一顿疯狂输出。此时的他们,只是看到了孩子不写作业的这个行为和事情,而没有看见孩子这个人。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提出了“冰山理论”,她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水平面上面的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水平面以下的部分。看见冰山下面的部分,就如看见孩子内心深处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当父母能停下来,耐心地透过行为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需求时,也就更能理解和接纳孩子的行为了,情绪自然就平和了许多,教育的智慧也将自然而然地生成了。行为其实是我们了解孩子内心困境的线索,只有当我们放下对行为本身的评价,转为通过分析行为,用心去探寻孩子“冰山”水平面以下的内容时,我们才能真正看见孩子。看见孩子是最好的养育!
当然,除了成人,其实孩子也需要学会掌握“看见”这项能力。前段时间,有一个八年级的女生,因为失恋来到了心理辅导室。她说因为失恋,她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好了,经常感到低落和烦躁,注意力变得难以集中,晚上还会经常失眠,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很多。她的恋爱对象跟她在同一个班,她发现失恋对那个男生却没有任何影响,他还是能正常学习,成绩依然很优秀,情绪似乎也没什么变化。想到这些,她就非常的痛苦和不解,甚至有些愤怒,为什么受影响的只有她一个,那个男生却能“安然无恙”,是不是他就从来没有真正投入过,只是玩玩而已。后来,我便和她一起探讨了一下他们的关系模式,帮助这个女生看见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和需求,她渴望有人陪伴、自己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有人帮忙解答等等。而这个男生刚好都可以满足,所以他们恋爱了。那为什么又会分手,并且似乎只有她痛苦呢?因为在他们这段关系中,男生看见了女生的需求,并且满足了她的需求,所以男生对女生来说就像“解药”,而女生并没有看见男生的需要是什么,长期的付出会让男生觉得这个女生是“负担”,一个人没有了“解药”肯定会痛苦,一个人没有了负担也定然会更轻松。谈到这里,女孩愤怒的情绪没有了,疑惑也解开了。
著名身心灵导师海灵格曾说:当你看见,爱就发生了。每个被深度看见的人都是幸运的,被父母深度看见的孩子,被老师深度看见的学生,被同伴深度看见的伙伴,被爱人深度看见的伴侣。愿我们都能看见对方,把他视为礼物;同时,也能看见自己,把自己活成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