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浪费了最后五分钟
赵娅楠(山东省邹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邹城273500)
一次常规的教学视导工作中,数学教研员杨老师正在听取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上课。这是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教的是简单的数字加法,面对四五十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教师竟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一节课都在匆匆赶时间,一个个教学过程如走马灯似的一晃而过,学生们的情绪在慢慢消减,从刚开始的万马奔腾似的群情激昂,到战败的士兵般的丢盔弃甲,以致最后的偃旗息鼓。整个课堂静地像一片风吹过的草原,学生们如低头吃草的羔羊,眼睛里不再有光彩。
这位四十岁左右的瘦高白净的男老师脸上因紧张而渗出一层层汗珠,他抬手看了一下表,“不好意思,课讲得有点快,还有五分钟下课。你们去会议室休息一下,我这就过来评课,让孩子们提前下课”。
杨老师微微一笑,摆摆手说:“不要浪费了最后五分钟,我来吧”。说着,放下听课记录,信步走上讲台。“同学们,刚才老师讲得这个问题,谁听明白了,请举手告诉我。”杨老师的声音不疾不徐,浑厚有力,在这个清冷的冬日里,如一束暖阳洒在空阔的教室里。学生们好奇地抬起头,看着这位陌生的教师,眼睛里有疑惑也有期盼。一位胖嘟嘟的小男孩举起了白胖的小手,他准确无误地将答案说出来,“哎呀,你真是个会听课的孩子啊,你看你回答的多么正确,滴水不漏,杨老师相信你肯定能学好数学。”男孩胖嘟嘟的小脸上顿时写满自信的笑容,坐下后,身子比刚才笔直了许多,像长在春风里的一棵蓬勃向上的小树苗。杨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话音刚落,一双小手、两双小手、三双小手……所有的小手都举起来,有的举过了头顶,有的用胳膊肘敲击着桌面,似乎那样发出的响声可以吸引老师的目光,还有的从凳子上站了起来……杨老师又提了一个颇带点难度的数学题,对入学两个多月的孩子们来说,确实需要动脑筋,原本热闹的课堂顿时陷入一片沉静。但杨老师鼓励性的语言让这个课堂充满着萌动的春意,“我相信你们肯定能想出来答案。第一个回答正确的有奖励,奖励就是和杨老师拍张合照。”
不一会儿,一个目光清清亮亮的男孩子举手了,“杨老师,我知道答案,”男孩将自己的思考所得很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杨老师快步走近这个学生,用发现新大陆似的眼神打量着这个孩子,又用手轻轻拍了一下孩子的肩,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你可真了不起啊,这么难的题,你这么快就想到了答案。好好学习,将来肯定会成才的。”男孩脸上荡漾着开心的笑,杨老师蹲下身子,轻轻依偎着男孩,另一个老师按下了快门……
只有五分钟的时间,整个课堂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老师温厚又磁性的嗓音伴着鼓励性的话语,使孩子们从恹恹欲睡的花儿变成了沐浴在春风中烂漫的花朵。这就是鼓励产生的奇迹。庆幸的是,我经历了这五分钟,见证了语言的神奇。
下课了,孩子们仍然热情地团团围着杨老师,有的学生说“杨老师,我也想到答案了,只是举手慢了点”;有的问“杨老师,你还会来给我们上课吗?”甚至,杨老师去洗手间,孩子们也追随着。孩子们那种真挚的、纯真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仅仅五分钟的接触,就能让孩子们喜欢、亲近这位老师,这让那位教了两个多月依然无法走进学生内心的数学老师面露赧色。
后来,我们离开了这所山区小学,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进,我忍不住回望那座山坳中普通的校园,孩子们的笑脸让我想到了“山花烂漫”。是啊,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俯下身子,像关心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自己的学生,像抚育一棵娇嫩的幼苗般话语轻柔,眼中有光,话里有爱,我们的孩子怎会不喜欢学习?
我多么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遇到春风般的老师,我多么希望目光所到之处皆山花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