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心理茶坊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打开孩子求助的心门

    昨天,周边某学校里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一位高三女生与高二的女生有点小矛盾,于是,高二女生的姐姐带了几个人到高三女生所在的教室,将高三的女生打了。高三女生的朋友为她抱不平,就上报了学校政教处。这件事就被传得沸沸扬扬。办公室里的一些老师也在议论。一位老师说:被打的女生估计也不是什么好学生,要不然怎么会被打?仔细追问之下,才得知事情的起因只是由于一件非常琐碎的小事。原来,高三女生和高二女生同属于学校舞蹈队。某一天训练离开后,最后离开的高二女生没有关掉舞蹈教室的灯。事后,高三女生,作为舞蹈队的队长,就这件事和高二的女生说了下,措辞上有点不当,引发高二女生不满。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校园欺凌的发生,是谁的错?校园欺凌发生时,不是应该欺凌者该受到谴责吗?怎么被欺凌者也被指责?

有时候,我们发现,很多被欺凌者不能勇敢地站出来,可能是由于性格的原因,也可能是害怕得不到支持。我们常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被欺凌的孩子,要么自己行为不端,招致他人的报复;要么这些孩子就是性格懦弱,不懂得反抗。所以,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被欺凌者与欺凌者是有同样的过错的。然而,事实上,生命是平等的,被欺凌者的个性即使再懦弱,行为再不好,也不该成为被欺凌的理由。

这使得我想起之前读过的一个研究报告。一些被性侵的女孩,被性侵后,却常常遭受到别人的指责。指责者说:是你自己穿的那么暴露,活该被性侵。这些被性侵者,作为受害者,非但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却遭到了社会的辱骂。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是这些侵害者该受到责备,而不是受害者。

校园欺凌的发生,有背后诸多的因素。家庭成长环境的缺失造就了受欺凌者或欺凌者的个性;学校教育的忽视,让欺凌者有恃无恐;旁观者的纵容,让被欺凌者得不到支持。而这些都不是被欺凌者的过错。

所以,作为教师,作为家长,作为孩子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面对校园欺凌,我们持有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在面临困境时是否会向我们求助。我们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而不是诉诸于欺凌手段。我们要引导孩子在面对校园欺凌时,勇敢地站出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尊严。不要让一味的指责,关闭了孩子向我们求助的心门。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