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心理茶坊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咨询室故事 ——到底是谁在焦虑?

咨询室故事

               ——到底是谁在焦虑?

飞,都是从坠落开始的。

冬季的下午,太阳总是早早的下班了,我拿着书走出昏暗的教室。教学楼里仿佛一个无生气的深洞,充溢着拨不开散不了的黑雾。

“老师,你有时间吗?下节课我想和你聊聊。”

“和班主任请假了吗?”

“是的

“那跟我来吧。”

走进咨询室坐定,我才仔细端详这位男孩。黑黑的皮肤,愁容满面,眼镜无法掩盖那双眼透出忧虑的神色的眼睛,胆小怯怯地坐在那里。

“你有什么事情需要得到我的帮助吗?”我首先打破了沉默。

“我这次考试退步了,我很沮丧,感觉没有信心再学下去了。”他的心情一下跌落到谷底。

“哦,你年级排名多少?退步了多少名?”

“我这次年级28,上次是16。”

天,纵然是一个学生成绩优异,满腹学识,却也并非能够自尊自信。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成绩如此优秀的孩子看上去这样自卑无助呢?

“我感受到了你的沮丧,成绩的滑坡让你很担心难过。但是我也很好奇,即使是你现在的成绩仍然是很多学生遥不可及的,为什么说没有信心再学下去了?”

“我入学第一次考试的成绩是年级第九。”

“那基础是非常不错的,从916又到28,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方法不对,还是努力不够?”

“因为,期中考试后爸爸看到我的成绩和我说,他对我彻底失去信心了。”

“爸爸这样说一定让你很难过吧?”

“因为从小到大一直爸爸陪我比较多,他这样说,我也认为没有希望了,感觉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当孩子说到这里时,我能够理解作为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迫切,所以当孩子达不到目标的时候,父母就会恨铁不成钢,或者严厉处罚、肆意打骂,或者故意冷淡,不闻不问。家长这样处理问题的方法无疑是在雪上加霜,事与愿违,产生相反的作用,让孩子处在焦虑、负罪、自卑的心理阴影之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在学校里很多时候我不方便做父母的工作,但是至少可以给孩子理解和支持。

我接着说:“这种感受和想法影响到你现在的学习了吗?”

“是的,我最近经常打不起来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担心自己再也学不好了。”

“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想法让你如此焦虑?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我想,其实爸爸对我没有什么要求,仅仅是希望我学习成绩好些,我还实现不了他的心愿。”孩子把头埋得更低了。

“如果是这样,你会怎样看待自己?”我想进一步探索孩子的核心信念是什么。

“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

我试图用认知五因素模式来做进一步澄清。“因为成绩落后了,爸爸说他对你对你失去信心了,所以你想到也许自己真的是无能为力,这样的想法让你感觉到失落无助,在这样的感受下你很难保证有高效的学习,正因为这样当学习成绩再一次下滑时,更加印证了自己不行的想法,你愈加的焦虑和无助,是这样吗?”

他点点头。

“这貌似是恶性循环,我们可以从哪里切入打破,调试成为良性循环?”

他想了一会说“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轻松点。”

“通常你会怎样做?”

“听听音乐,或者找朋友说说话。”

“效果怎样?”

“当时感觉不错,但是学习效率还是不高。”

“因为这些方法只是暂时舒缓了情绪,问题的根本原因仍然没有解决是吗?”

“嗯”他略有所思的样子。

“问题一定可以通过换一个思路或者行为上的改变得到解决的,我们先来看看思维上的。爸爸说对你失去信心了,你就认为自己再也学不好了,什么都干不好,这种想法客观吗?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你什么都做不好?”

他摇摇头

“那相反的证据呢?你在哪方面表现得还是很不错的?”

“我记忆力好,背东西很快。”

“是啊,一次考试成绩能不能代表永远?是否能够让你质疑你的能力?”

“我想是因为最近的情绪没能全力以赴,并不是自己没有能力。”

“如果你一直按以前的思维方法想问题,会有什么后果?”我想让他体会如果这种思维不改变也许还会制造更多的问题。

“会一直不开心,没有信心。”

“那么如果换种思路呢,有没有轻松一些?”

“嗯。”他点点头

“如果下次听到爸爸那样说,你会怎样?”

“还是很难过吧,但是会去想他说得是不是正确的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爸爸也是,但是你至少不会轻易的否定自己了是吗?”

“嗯,是的。”

“如果这样的想法能让你情绪上好一些,你会做些什么让自己的成绩有所提高呢?”其实焦虑往往是我们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试图激活他的行动力。

“我想把自己薄弱的科目补一补。”

“那先从哪科入手呢?”

“我不确定。”他一脸茫然。

“你是不知道哪科薄弱还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学习?”

“我想这次应该是语文拉分了,但是我不知道到底是哪个方面不行。”

“那怎么办呢?”我希望他能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

“可以问问语文成绩好的同学。”

“不错的办法,或者你可以找科任老师,他们往往会发现你问题的根源并提供给你一些想法。”

“嗯,一会下课我就去找语文老师

这时我已经能感觉到他情绪好转了很多而且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之后我带着他一起去到语文老师那里咨询,从语文单科成绩看,语文并不是他的弱项,而是数学的单科分数影响了他的总均分。不过语文老师针对他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还是提供了一些建议。我鼓励他继续去找数学老师探讨。

后来听到他在期末考试中成绩有所提升的消息,我很为他高兴。通过这个个案让我感觉到即使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时也会遇到欠缺学习方法的问题更何况是大多数孩子。当出现问题时,他们急需老师和家长帮他们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抓手,并且在心理上得到支持和资源。而家长们在面对孩子成绩出现问题时,往往陷入情绪中,也使得孩子卷入情绪的漩涡。这样就会远离事情的真相,并且离目标南辕北辙。

成长总会伴随着苦痛,生命本是一场华丽的冒险,我们要做的是陪着孩子共同完成这趟生命的冒险,而不是推着他们在黑暗中苦苦探寻。作为孩子的母亲,我也时常无助、焦虑、自责和内疚。当面对问题的时候,怎样能让自己抽离出来与自己的情绪对话,情绪的背后有怎样的诉求和想法,这些想法是否合理真实,还是我们一直沉静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自欺欺人。当我们能够更真实面对自己,处理自己焦虑的时候,也许我们就能更有智慧的帮助孩子处理他们的问题。

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最美好的东西不是金钱、不是权力、更不是分数,而是以身作则。不放弃自我成长的陪伴,让他们在这样的陪伴中学会成长。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