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趣了。”作为一个非主科教师但深得民心的年轻班主任,改周记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我喜欢学生和我分享他们的快乐和忧愁。然而每次看到这样的周记我都觉得好无语,“天气挺好的,周末也挺好的。”小龙永远都是那不痛不痒的两句话。
小龙是我们班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存在像空气一样透明,老师和同学对于他而言似乎也像空气。不听课、不完成作业、不做卫生……你能想到的后进生所作所为在他身上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入学到现在快4个月了,我是苦口婆心的说也说了,骂也骂了,各种热推进、冷处理,我们是都用尽了,但他依旧呆在那里一动不动。一气之下,我约见了小龙的家长,令我意外的是,出现在我面前的是小龙的奶奶。交谈的过程中,我才知道6岁时小龙父的母离异,之后爸爸出国了,妈妈也改嫁了,只能跟着年迈的奶奶,奶奶没有文化,只能依靠高额的抚养费满足小龙在物质上的一切要求。上小学时,小龙常常被其他同学嘲笑没有爸爸、妈妈,渐渐地他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成绩也一落千丈。
顿时,我明白了曾几何时小龙也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关注和肯定。可父母的离开、奶奶无力的管教、老师失望的眼神、同伴刻意的孤立如阴霾挥之不散。渐渐地他习惯了自己糟糕的成绩和另类的行为,也习惯了呆在那儿了。这令人心酸的经历,让我心里一颤。但此时的我也无计可施,只能稍退一步,默默地陪伴着。
一天,要拿课间餐的李平请假了,全班同学都在抱怨,作为资深吃货的小龙打起十二分精神,冲下楼去,自己一个人把一大箱课间餐抱了上来扔在讲台上,拿了自己的就下去了。有的吃,同学们自然也很高兴,可小龙的举动让我惊喜。当即,我便大力表扬了小龙的责任意识,并且宣布:“从今天开始,小龙就是我们班的生活委员,首先负责领取每天的课间餐。”听了这话,他脸上露出了惊讶且无奈的表情,愣了几秒钟后,轻轻地点了点头。接下来的几天,小龙都能很准时的将课间餐送到班上,但仍旧只是放在讲台上,拿了自己的那份便独自享用去了。看来可以对他提高一点要求,下课后我找到他说“小龙,最近表现不错,明天,能把课间餐分到大家的桌上吗?”这次他爽快的答应,似乎他已经向前迈了一小步。
从那以后,同学们渐渐习惯了每天从小龙的手中接过课间餐,小龙和同学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们间的笑声多了……
又到了一周最快乐的时间——跟着孩子们的周记去看世界!这样一句话映入我的眼帘“老师,我走的很慢,但是我保证不后退!”,小龙的周记第一次让我有了热血沸腾的感觉!的确,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期待孩子们能够大步流星的向前走,但也不能忽视了那些慢慢努力前行的孩子。看着小龙的周记,我大笔一挥三个字“我们陪你”!
教育因陪伴而美好,冰冷的等待只能让孩子原地不动,炽热的催促更会让孩子背道而驰,只有阳光般温暖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朝着自己的方向不断前行。这就是温度,是陪伴的温度,更是教育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