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校园心理剧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校园心理剧:小学高段学生心理辅导样态研究

                                                   校园心理剧:小学高段学生心理辅导样态研究  
                                                              朱家浩  海盐县横港小学
       【摘要】校园心理剧是具有教育、治疗以及审美等功能的团体心理辅导。在小学高段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存在学生心理问题种类多与学生心理辅导方式单调等现实性问题。为改变现状,积极引入校园心理剧助力小学高段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突出“以剧促升”的实践价值与“以剧赋能”的实践研究,有效解决小学高段学生典型心理问题,使得学生的全浸润,促发学生的内省与感悟,实现学生心理的自助式转变,从而真正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心理辅导;以剧促升;以剧赋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版)》(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可见实现学生自主自助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但在心理辅导过程中,笔者发现小学高段学生较为被动,未能产生积极转变的想法,导致心理健康水平难以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学生心理问题种类多。根据小学高段学生的心理普测结果分析发现,学校13.58%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生命意义感低下、情绪难以调整、挫折感强烈、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而这也更具有时代性问题,呈现出急、重与奇等时代特征。
      二是学生心理辅导方式单调。小学高段学生善于模仿,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学校长期使用简单的咨询访谈,这使得学生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导致学生心理产生抵触情绪,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甚至负作用。故需要探寻心理辅导的转变之法,以符合学生的真需求。
       基于以上的深度分析,为积极转化小学高段学生的心理问题,笔者将校园心理剧引入学校心理辅导,而校园心理剧由心理剧发展而来,它的运用离不开演员、舞台、灯光、观众等相互协调与配合,促使学生自主地通过角色扮演、内心独白等方式进行具体行为与情感地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与主导作用,促进参与者与观众对心理问题的深度感悟,实现学生心理的自助式转变,从而真正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以剧促升:校园心理剧的实践价值
校园心理剧以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进行实施,而心理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与指导者,这就给学生自我教育、自主自助的机会,有助于帮助学生唤醒内在转变的潜意识,促进学生健康、积极地心理发展,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提升。因此,校园心理剧对学生心理的自助式成长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1.促升学生表达与交往能力
       校园心理剧剧本的编排、展示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设身处地地走进出演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参与剧情中实现自身的内省与感悟。同时校园心理剧需要学生梳理出人物间微妙的关系,学生间不断地相互磨合与表达各自对人物的理解,形成人物与人物之间关系的和谐统一,切实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往能力。
       2.促升学生助人自助能力
       校园心理剧的素材源于学生的真实心理问题,通过学生对校园心理剧的自主开发与实践又直接作用于学生,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实现心理上的“助人自助”,而剧本角色可由该学生本色出演,亦可他人代演,这都是为了借助展演,促使参与者与同类型心理问题学生的共同感悟,实现心理上的自助式成长,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助人自助的能力。
       3.促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告诉我们要发现“学生问题”或寻找“问题学生”,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引导学生产生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而积极心理学倡导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学生借助校园心理剧参与的全过程,实现参与者与观众共同的自我感悟与成长,同时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提升创造力、好奇心、社交智慧、希望感、心灵触动、团队精神等多项积极心理品质。
       二、以剧赋能:典型心理问题的实践研究
       典型心理问题是指符合小学高段学生年龄阶段或受当时环境的影响而普遍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情绪调适、人际交往、抗挫折力、生命意义等,呈现出学生基数大、分布广的特点。故笔者开展校园心理剧实现学生心理的自助式成长,真正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赋能。
      1.指向情绪调适的校园心理剧实践研究
       积极心理学强调“快乐、幸福、满足”等积极的情绪体验,而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任何人都会出现情绪变化,情绪就像是我们的“指挥棒”,良好的的情绪体验会使得学生的认知往积极的方向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而学生的情绪开始出现反复无常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若一旦无法控制焦虑、暴躁、孤僻等不良的消极情绪,学生就会产生负面的心理问题,这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甚至丧失社会功能。为此,笔者积极开展校园心理剧,促进学生对不合理信念的深度感悟,进而转变消极情绪,使得学生以积极情绪帮助自身的健康成长。
       根据学生青春期间的情绪变化,创编校园心理剧剧本《沟通从心开始》,主要讲述的是“原本平静的家庭,由于小张青春期的到来,父母与孩子之间因为一件件琐事出现了隔阂,小张情绪变得暴躁,拒绝与父母沟通,亲子沟通经历从正面冲突到内心矛盾到正确处理的全过程”,此剧可采用班级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选择剧本角色进行参演,认真体会人物的心理状态,走进并融入人物世界,促使参演者与观众共同实现感悟与内省;也可采用全体同学观看校园心理剧的微视频,通过观看剧中人物的情绪与内心的变化,实现自己与人物的共情,促进学生内心的内省,使得学生心理的正向发展。
       2.指向人际交往的校园心理剧实践研究
      卡耐基曾言:“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沟通。” 沟通对于人生的转变具有现实意义,小学阶段是人际交往重要的发展阶段,主动交往与沟通动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这也是学生心理变化的必经阶段,常常存在“强烈的交往需求与独立渴望”、“渴望异性与交往障碍”等方面的矛盾,使得部分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不良的人际交往导致学生产生负面的心理认知,使得学生出现消极行为。为了改变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笔者通过校园心理剧帮助学生走出人际交往的障碍圈,促进学生产生不惧怕交往甚至喜欢交往的动机,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根据现实内容“小张是一名六年级女生,成绩较好但家境不好,有一个从小一直同班的好朋友小李,到了六年级,小张的重心放在学习,无心跟小李沟通与玩耍,小李认识了新朋友,她们时不时在班级里散布小张的谣言,小张找其理论无果,逐渐自卑并进行背地里的报复”进行创编剧本《朋友,请不要远离我》,将剧本分为四幕:第一幕,再现小张与小李的昔日情谊,重温此时的内心独白感受到友情的幸福;第二幕,小李与新朋友的故事,小张在边上孤独地看,再次出现小张与小李的内心独白;第三幕,小李新朋友的散布谣言与排挤以及小张的自卑与间接性报复,小李在边上静静地看,再次出现两人的内心独白;第四幕,小张与小李分别来到心理辅导室,重点突出两人内在的心理变化,心理独白的表达,最终两人走出心理咨询室,碰到后相拥而泣的场景。
        3.指向抗挫折力的校园心理剧研究研究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指出“健全人格的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力等。”由此可见,抗挫折力的培养能促进学生挖掘自己潜能,发展出应对多变社会环境的能力。笔者通过校心理辅导室接待登记的学生信息发现,接近45%的学生是由于抗压、抗挫折能力薄弱造成的心理问题。面对高频率出现的心理问题,校园心理剧作为团体心理辅导,具有不言而喻的功能,帮助学生实现共同内省与感悟,促进学生内心逐步坚强,实现坦然地接受失败、挫折等负面影响。
       根据“小陈一直是班级里的优等生,但是最近两次整体考试难度有点大,发挥不太理想,信心被严重打击,后来想通过作弊的方式(提前做一遍试卷)来提升自己的成绩,这份试卷正好被同学发现并交给了老师,最终在同学与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走出失败的阴影”进行创编剧本《坦然面对挫折》,剧本分为三幕:第一幕,与同学们的快乐校园学习时间,强调小陈的内心独白与情绪表达;第二幕,小陈接二连三的考试失利,父母的指责以及自我怀疑,小陈的信心严重被打击(内心独白),产生作弊的想法;第三幕,小陈的作弊试卷被发现(强烈的心理变化),同学与老师不但没有指责与批评,然而帮助其转变心理,小陈感受到温暖(内心独白),积极尝试转变的过程。
       4.指向生命意义的校园心理剧研究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第一次被写进国家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可见生命教育对于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且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让学生产生生命意义感。但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出现自杀倾向、沉迷网络等缺失生命意义的心理问题频发,而常规性心理辅导对学生的转变收效不大。笔者尝试通过校园心理剧为全体学生建构积极心理,以此培育好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促使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与爱惜之情。
       根据真实故事“小童父母忙于工作挣钱,缺少了对小童的关心与教育,常以金钱与电子产品来“照顾”小童,小童逐渐迷上了暴力网络游戏,经老师反映,父母才知道小童顶撞老师、欺负同学等,已经无法教育小童。”进行创编剧本《网络恶魔请走开》,剧本中设置了两个小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听话的小童,一个是叛逆的小童,这也正是人性的两个对立面,借助两个小童的行为表现以及对话表达来反映出小童真实地内心挣扎以及对爱的渴望,同时通过聆听与感受父母、老师、同学等人的深情表达,促使小童感受到爱的无声无息,实现内心的的深度感悟,帮助小童走出网络成瘾的恶魔圈,正确看待学习与生活,促使小童回归正常生活与生活。
       总之,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力量,面对如今小学高段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现象,教师需要积极为学生探寻心理问题自我转变的新模式,以此适应小学高段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与思维方式。而校园心理剧的引入为学生的表达与交往能力、积极心理品质与自主自助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因此,借助校园心理剧对学生典型心理问题的全浸润式实践,促进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深度感悟,实现小学高段学生的助人自助,从而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冯杰.校园心理剧在青春期生命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7):43-45.
[2]刘玉平.运用校园心理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11):68.
[3]车海琪.展心灵之惑,抚内心之伤——校园心理剧开发和使用的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10):55-57.

校园心理剧方面的课题与论文情况:
2022.04海盐县社科联课题结题《三度提升:基于活力教育的校园心理剧建设策略研究》
2021.12海盐县教学研究论文二等奖《以剧育心:打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样态》
2022.06海盐县心理健康论文二等奖《基于校园心理剧的小学生心理“自助式成长”样态研究》
2022.08嘉兴市教学研究论文三等奖 《校园心理剧:小学生心理“自助式”成长新路径》
通讯地址: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百步镇百步大道3377号(海盐县横港小学)
邮编:314313
联系人:朱家浩
电话:18205730721
邮箱:185386027@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