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党建引领亮品牌、立足校本创特色、解决问题看实效、整体推进重细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推进模式,通过以下措施打造学生心灵成长院。
一套制度,打造全员心育队伍。学校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和专职心理教师为副组长,相关处室领导、班主任、心理兼职教师为组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现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4人,浙江省A级持证1人,浙江省B级持证11人,C级持证118人,专任教师持证率超过98%。学校建立和完善校园心理辅导的各项制度—心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度、危机干预制度、心理委员工作制度、心理个案研讨制度等,定期开展工作例会,从制度和经费上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强有力的保障。
两大依托,构建心理课程载体。分层开设心理课程。学校以《心理健康》教材为主体,在高一阶段进行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在高二年级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课,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涯,结合文明风采大赛,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计划比赛。对高三高考班学生开展每周一节的心理课,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高考,缓解考试焦虑;针对实习班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尽早适应职业生涯。
活动融入心育理念。围绕“成长会客厅”德育品牌相关内容,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其中合唱节、寝室文化周、通宵节、心理月等活动最吸引学生的眼球。重点打造“心明眼亮工程,大力推进“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创建。
三条途径,推行心育全纳模式。多形式组织心理辅导。学校定期开展全校性的团体辅导,帮助有共性需求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个体辅导采取预约制,每学期初,心理辅导站向每个班级发放空白预约卡,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填写预约卡来预约心理辅导。学校还在每个班级设立了一名心理委员,做好朋辈辅导工作。
多渠道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校通过广播室、主马路宣传栏、寝室宣传栏、专题网站等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夯实人文管理,让学校教育更有温度。
多层级织密心育网络。学校在每年的十月中下旬对高一新生进行心理普测,每年春季对全校学生开展心理普测。建立了严密的多级联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成立了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等职能组织,形成了书记(校长)、主管校领导、功能处室、心理老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多级联动、紧密有序的心理测控链。
四个结合,打造心育特色品牌。心理健康教育与三全育人相结合。学校基于三全育人原则,形成了以心理专职教师领衔、兼职教师积极参与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实施了“心明眼亮”工程,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聘请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副校长,定期开展学生心理个案督导、班主任工作室案例研讨及师生全员心理讲座,全方位指导学校班主任德育团队及心理专兼职教师团队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课程,形成了课程资源包,用于教学实践。通过信息化技术和平台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融合心理健康档案、生涯档案和学业水平档案)。通过课堂教学、校内活动、校外实践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融合、咨询融合、实践融合、师资融合,捉高思政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围绕“成长会客厅”德育品牌,积极开展生涯心理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社团组织相结合。心理社团的成员由各班心理委员组成,主要工作是密切关注班内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上的波动,协助心理教师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社团定期组织心理研学活动,捉升心理委员专业素养,助力朋翠辅导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家校联系制度相结合。学校通过家校联动开展亲子辅导。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建立了相关制度,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心理讲堂、家长会等,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与成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