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特别关注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多元一体视阈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多元一体视阈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何宝平1左彩霞2 (1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甘肃兰州 730000) (2兰州文理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 要]心理健康是人才成长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新时代建设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精神和《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有关要求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从理念和思想层面进一步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及地位的认识,审时度势、系统研判,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和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部门协同联动的多元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键字]多元一体,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 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是人才成长的先决条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办学治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1]。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贯穿到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主动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结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自我调解技能,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从整体上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系统设计和部署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推进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和支撑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目标是培育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人才成长的先决条件,是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部委相继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系列政策文件,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全面系统构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体系,为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体制机制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构件[2]。 党的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多次专题研究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在制度层面和支持力度上给予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关注和系统扶持。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作为我国首个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了心理健康服务的路径和方法,细化和完善了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和服务体系,对于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从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出发,立足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新格局,对新时代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了系统的部署和安排。 结合党和国家一揽子支持心理健康工作的政策文件,对标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需要我们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广大人民教师,在系统研读有关心理健康工作政策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担当、积极谋划作为,将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贯通到各学段、各方面,不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奠基、强支撑。 二、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青少年学生成长环境的不断变化,叠加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性难题,各国心理问题和隐患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大变局、大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控制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威胁。当前,在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普遍重视和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短板和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也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3]。 1.心理健康教育重形式、轻内涵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部分地区和一些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还未真正领会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和管理中一种可有可无的辅助,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清、动力不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活动形式热闹、内涵空洞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成了检查时展“花拳”、评估时现“绣腿”的表面文章。 2.课程体系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地区和一些学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随机化、临时性的现象,没有建立稳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的课程体系,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地位,一些学校虽然在地方课程中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但被随意挪用、挤占的现象也是家常便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开不齐、开不足。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人化、知识化的课程模式也是较为普遍的问题,记概念、学理论的范式和课堂不仅没有起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数量少、水平低的问题依然是明显短板。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队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整体偏低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一些地区和一些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足,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和小规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零的现状依然存在。一些学校虽然有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但专业性不强、职后专业发展缓慢的问题依然突出,不能胜任当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4]。 3.兜底思维泛化应用、认识偏差导致覆盖面过窄。一些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原则理解和把握不准,落实偏差的问题也需要及时纠正和规范引导。一些学校管理者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仅放在了对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咨询辅导上,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才需要心理辅导与帮助,仅从底线思维的角度认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和理念,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陷入了被动和片面境地。 三、多元一体视阈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路径 1.以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社会各领域、各部门的协调推进,需要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学校多措并举的落实与持之以恒的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论述、国务院及各部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我们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5]。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9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教育强国建设进行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为我们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部署和安排,也为我们依托心理健康教育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视野、新平台、新机遇。 2.紧扣“立德树人”落实落细心理健康教育。新时代、新征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主动对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三问”,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规模、质量、层次等方面全面发力,系统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中国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支撑、服好务。要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大体系、大格局。政府层面要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精神,建立健全不同层面多部门联动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聚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系统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要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进课程行动。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课程的载体和主渠道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作为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抓手走好走实。要按照《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规划设计和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通过稳定、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育新时代健康阳光学生[6]。 3.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强教必先强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全面提升。一方面要从源头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和心理学类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支专业功底扎实、应用技术娴熟、有教育情怀的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另一方面还要加大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提升力度,面向中小学校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高校辅导员、研究生导师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培训纳入国培、省培和各级各类专项培训计划序列,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专项职业技能培训。 4.多元一体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群体的需要,开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依托学生心理健康读本和活动,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监测和预警干预,通过常态化的检测和体系化的预警,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保障和服务平台,实现“防患于未然”、遏制于“萌芽”。评价是指挥棒、是风向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价也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对各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也对建立健全区域内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就《行动计划》答记者问[J].读写算. 2023, (14). [2]樊泽民,朱红松,高春柏.贯彻落实专项行动计划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J].中国学校卫生. 2023, 44 (06). [3]何宝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甘肃实践[J].中小学校长. 2023, (07). [4]魏玫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之我见[J].新智慧. 2023, (08). [5]王潇雨.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出台[N].健康报.2023-05-16(3). [6]朱英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计划出台意味着什么?[DB/OL].教育在线周刊. 2023-05-17.DOI:10.28660/n.cnki.nrmzx.2023.003013. 备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规划课题《依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升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质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S[2022]GHB199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何宝平(1980-):男,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左彩霞(1981-):女,兰州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讲师,西北师范大学在读心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管理工作。通讯方式:13893662246,邮箱:1257749391@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