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特别关注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高中阶段开展全面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2018年修订版)指出,全面性教育是一个基于课程,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的意义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使儿童和年轻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确保其健康、福祉和尊严。网络化时代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信息触手可及,青春期的提前和我国性教育的滞后所产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发生在高中生的非意愿妊娠、流产、性传播感染、性侵害及高危性行为等性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1-3]对高中生开展全面性教育刻不容缓。

一、性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5年,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均增长率达35%,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4]全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60%青少年接受婚前性行为,22.4%曾有性行为,有性行为女孩中21.3%怀过孕,其中4.9%多次怀孕。[5]青少年性侵犯案件和校园欺凌事件频发。[6-8] 中国青少年的性知识已经远远落后于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需求。

(一)、升学压力与释放性欲望的矛盾突出

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学习任务繁重,尤其是高三学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占比很高,加之高中学校的管理较为严格,教师、学校领导和家长都花费大量时间监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高中生从生理上讲已然成熟,有释放性欲望的需求。青少年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逐渐提高,然而,很多学生在心理上没有做好准备。在很多学校的管理中,谈恋爱是违纪的,使得学生缺乏建立亲密关系的经验,不懂得如何处理感情问题。

(二)、专业师资匮乏,政策文件难以落实

在我国开展全面性教育有很多政策文件的支持。近些年来,国务院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期规划(19901992)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1984-2016年间,仅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与青春期性教育有关的文件就有23个,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发布的与青春期性教育有关的文件更是达44个。同时,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发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3部法律的颁布和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小学生依法享有的性健康和性教育权利,奠定了中小学生接受性教育的法律基础,要求各级学校要以适当方式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9-11]

然而,我国全面性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家长普遍没有开展全面性教育的能力,学校领导也有诸多忧虑,专业的师资更是稀少。在此背景下,高中毕业生的性安全意识和知识储备可能近乎为零。

二、全面性教育的内容及形式

安全、健康的生活是每个人幸福的保证,希望通过全面性教育让学生加深对性别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性别平等意识,对性暴力保持零容忍,尊重多元表达,反对歧视不公,每位学生都能尊重他人,悦纳自己,为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全面性教育的内容

全面性教育包括生殖系统、性别平等、避孕、怀孕与流产、艾滋病、爱情与婚姻、性骚扰与性暴力等七大主题(见表1)。

全面性教育的七大主题

生殖系统

目标

掌握生殖系统的构造;说出各个部位的科学名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性有关的问题

内容

男性、女性生殖系统构造;对“性”脱敏

策略

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与教师讲解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评价

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性别平等

目标

理解性别平等的含义;认识并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尊重性少数人群

内容

讲解性别与性别平等含义;举例说明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并探讨克服方法

策略

采用视频学习、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评价

课堂实时反馈和课后问题收集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避孕

目标

理解避孕的必要性;了解避孕的方法;掌握几种具体的避孕措施

内容

介绍避孕的方法;演示常用方法的操作;探讨安全性行为的意义

策略

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评价

问卷调查和问题反馈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怀孕与流产

目标

了解怀孕全过程;理解合乎意愿的怀孕是幸福的;知道流产的类别与作用

内容

讲解胎儿发育全过程;讲解孕期的注意事项;介绍三种流产方式

策略

采用游戏、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评价

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艾滋病

目标

掌握艾滋病的知识和预防方法;主动参与到反歧视队伍中

内容

讲解艾滋病的知识和检测方法;探讨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消除歧视

策略

采用教师讲解结合艾滋病感染者故事分享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评价

问卷调查和课堂反馈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爱情与婚姻

目标

探讨性别与爱情的关系;理解恋爱的注意事项;懂得婚姻意味着承诺

内容

探讨爱情的多样;步入婚姻意味着对爱情做出长期承诺

策略

采用小组讨论与个人分享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评价

问卷调查和课堂反馈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性骚扰与性暴力

目标

理解性骚扰和性暴力的概念;掌握应对性骚扰和性暴力的方法

内容

介绍性骚扰和性暴力的概念和种类;探讨遇到性骚扰和性暴力时的处理方法

策略

采用情境模拟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评价

问卷调查和问题反馈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二)、全面性教育的形式

全面性教育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组织社团活动、开展专题讲座和网络直播课等形式开展。

1、开设选修课并编订校本教材

在高中阶段开设专门的全面性教育选修课程尚属首次,前人的研究更多是在初中阶段开展,并且性教育内容局限于生理卫生教育[12-17],在实践过程中,按照课程的七大主题开展教学,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课后反馈效果好,成为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程。在课堂上,还邀请公益组织志愿者来分享生命故事和人生经验等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性的多元发展。

根据选修课实践经验,编订《青春期性健康》校本教材,教材包括四章八节共二十七小节内容,从性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始谈起,继而从性的发育和健康、多元性别和亲密关系、性与性别暴力等几个方面系统的概述了青春期性健康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有利于青少年在掌握全面的性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2、创建学生社团开展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心理,在一些敏感话题上,更愿意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额建议。研究表明[23-25],同伴教育在青少年艾滋病预防和反歧视等方面的效果良好。

针对高中生性知识匮乏、面对性暴力时保护意识不强、获取性知识途径不正规且内容存在诸多错误以及青少年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等日益严重的问题,在学校成立名为青艾健康协会的社团,通过社团日常活动和宣传增强高中生对性的理解,提高高中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并能以多元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协会开展了防艾宣传和反歧视的情景剧编排、多元性别知识普及活动、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等。

协会的成员全程参与选修课的学习而后才去开展同伴教育,这样有效的提升同伴教育主持人的知识储备和组织能力,开展的多场同伴教育活动都远超预期效果。

3、调查学生需求开展专题讲座

对高中生开展性健康问卷调查,了解他们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全面性教育课程的需求程度以及对社团的接纳度。针对调查反馈的问题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先后开展了以艾滋病、女生性健康、恋爱、避孕和性侵犯等为主题的讲座,对于性知识、观念的普及和课程的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

4、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开展网络直播课

在现实世界中,很多人对性难以启齿,然而大部分学生都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所以,通过网络开展专业的全面性教育是大势所趋。在实践过程中,利用某APP开展全面性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和微信群等途径的宣传,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收到直播课的链接,在课程进行中不仅有学生收听,还有部分家长也参与进来,学生对于直播课的形式接受度高,通过课后的调查反馈,学生对于课程的满意度接近100%

三、全面性教育的展望和思考

信息化时代下,高中生获得性知识主要靠自我摸索,采用“无师自通”的方式获得的性知识很多都是不准确的,有些甚至是有害的。所以学校对高中生开展全面性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对全面性教育的态度决定教育的成功与否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开放,对涉性话题讨论逐渐增多,但还是有人往往谈“性”色变。全面性教育需要更多政策的支持、媒体的良好引导、学校教师的积极组织和家长观念的转变才能更好的开展。然而,由于高中阶段面临的巨大升学压力,在高中阶段开展全面性教育会受到领导的排挤和家长的质疑,全面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普遍缺乏系统的全面性教育课程。

(二)、师资和时间不充足,研究还需更多的投入

师资是全面性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能够讲授性安全课程的教师稀少,师范院校也未能把性安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培养师范生,导致中小学教师对于全面性教育缺乏必要的认识。所以,全面性教育的研究还需更多的经济和时间的投入,如办全面性教育师资班,设立专门的全面性教育教师岗位、设置专门性安全课程等。

(三)、互联网+教育是大势所趋,整合运用不充分

将全面性教育与互联网整合起来是大势所趋,通过实践如多媒体教学、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性健康知识、制作全面性教育影片、开设直播课等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也遇到较多的限制因素,比如某些空间屏蔽涉性字眼,部分学生不敢转发传播等,这些情况说明还有更多高效的形式有待于挖掘和探索。

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全面的全面性教育,也应协助家长和教师更新性观念。家长和教师的性观念如果及时更新,那么开展全面性教育的时候遇到的阻力就会少很多。我们要倡导政府和社会组织多开展相关培训,加大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让家长和教师都参与进来获取性知识和更新性观念,要能做到多级进阶培训,让每位家长和教师都可以终生学习。

 

参考文献

[1] 曹晋,薛跃规.广西偏远地区留守儿童预防性侵犯能力现况[J].中国性科学,2017(6): 155-159.

[2] 李桂英,孙燕鸣,贺淑芳,.2010-2013北京监测哨点不同性别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4,29(11):896.

[3] 杨晓利. 贵州乡村中学性安全教育现状及促进对策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8:28.

[4] 近五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N.中国青年报,2015-11-26( 07).

[5] 吕诺. 我国每年人工流产过1300万例 半数为反复流产[EB/OL].(2013-9-29)[2019-8-30]. http://news.eastday.com/c/20130929/u1a7689537.html.

[6] 王鑫,刘芸. 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8): 17.

[7] 刘俊娉,梁辉.五年制高职生欺负行为现状及对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96-99.

[8] 陈伟,金晓杰. 性侵未成年人案现状_原因与对策一体化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4):43-45.

[9] 刘文利. 我国中小学性教育政策回顾(1984~2016) [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7):44-45.

[10] 史轶群,张嘉楠,孙怡心,.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 河北北方学院(社会科学版),2018(10):93-98.

[11] 陈静.1978-2014年中国性教育政策分析[J].青年探索,2015(6):70-74.

 

[12] 白宏宽,何虹. 初中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9):59-61.

[13] 王华. 解析乡镇中学初中生青春期性教育方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194-195.

[14] 吕燕梅.试论农村乡镇初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缺失及教育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192.

[15] 刘盼盼. 初中生物教学中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及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5(3):56.

[16] 何建军.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8.

[17] 林瑞玲.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青春期性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56.

[18] 李若铭. 《男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初探[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2018.

[19] 刘静. 贵阳市第十四中学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性教育”的实践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4.

[20] 杨晓利. 贵州乡村中学性安全教育现状及促进对策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8.

[21] 薛美茹,胡选萍,何萍,.青春期性教育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8(2):82-84.

[22] 杨梅琴. 青春必知性——高中性教育校本教材开发[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7.

[23] 刘红玲, 诸姗姗,张海平,. 高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预防医学,2019(2):233-234.

[24] 全凯锋,吴玉梅,谢晓艳,. 学生社团开展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8(3):250-253.

[25] 林玉冬,李珍生. 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探索及同伴教育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17,21(17):2298.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