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主题班会的分层设计与实施策略
李卫彬1 李奕萱1 甘世林2 张圆圆1 侯煜3
(1.郑州航空港外国语高级中学,郑州 451163;2.杭州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 311121;3.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 郑州450001)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面临更加复杂的学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挑战。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决策、匹配兴趣与能力、合理规划未来至关重要。然而,当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仍存在内容体系不完善、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指导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本研究基于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聚焦主题班会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层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涯规划需求,发现高一年级需侧重兴趣探索和自我认知,高二年级需加强职业信息匹配与学业规划,高三年级则应深化职业决策指导与未来发展路径规划。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分层化的主题班会实施方案,并给出针对性建议,以提升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与决策能力,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生涯规划;主题班会;分层设计;实施策略
新高考背景是指自2014年起实施的高考制度改革,特别是自2017年开始在全国推广的“3+1+2”模式。随着这一改革的推进,高中生面临着更多的学业和职业选择,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也随之上升。主题班会作为一种集体教育形式,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集体讨论和互动教学,主题班会能够从多角度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发展。在新高考背景下,主题班会不仅帮助学生厘清职业发展路径,还能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兴趣探索能力,为他们做出合理的学业选择奠定基础。
本研究旨在分析主题班会的分层设计与实施策略,并探讨如何通过合理设计班会内容,帮助学生从兴趣探索到职业规划的每个环节。通过分析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差异,本研究提出:在高一阶段,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兴趣和性格特点;在高二阶段,注重职业信息和大学专业的匹配度;而在高三阶段,则应侧重职业规划的深度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
一、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与困境
在新高考模式下,学生面临的学业和职业选择愈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如何有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需求,并作出合理的学业与职业选择,成为高中教育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对多样化选科要求,提升自我认识与决策能力。
新高考使学生拥有更多的选科选择空间。然而,选择空间的扩大也意味着决策难度的增加。学生只有在深入了解自身兴趣、能力与职业倾向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科组合进行较为科学的判断。系统、规范的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早地建立自我认知框架,并在面对不同学业路径时及时作出适合自身的选择。
2、与高考改革紧密衔接,夯实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新高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积累,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社会与职业信息收集以及职业目标设定等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个性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升学与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丰富教育形式与内容,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在传统课堂中,生涯规划往往停留在讲座或报告形式,学生缺乏实际体验或互动反馈。主题班会作为一种灵活多元的集体教育形式,能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讨未来发展路径,获取对学业和职业的感性与理性认知。充分利用这些教育形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更深刻的自我洞察,并提升生涯决策能力。
4、降低选科及升学风险,提升学生发展满意度。
当学生对未来目标不明确或选科策略不合理时,容易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甚至影响高考志愿填报与职业选择。通过科学、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匹配自身优势与社会需求,减少后期调整或纠偏的成本,同时也能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此外,在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实施的必要性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和不足。
首先,学生的自我认知较为薄弱。虽然新高考提供了多样化的学科组合与学习路径,但不少学生对自身兴趣、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缺乏清晰认识,往往盲目从众或被动听从家长、老师的建议,导致所选科目并不完全契合自身潜能(郭良等,2024)。这一状况使得学生在后续学习及职业规划中产生迷茫和压力。
其次,学校层面的生涯指导体系尚未完善。在新高考的改革进程中,一些学校开始尝试设立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或讲座,但整体上仍停留在零散、浅层的宣讲与理论介绍层面,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现有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多为通识理论,缺少结合新高考选科、大学专业及职业发展的实际指导方案,也难以针对不同年级或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精准指导(李欣荣,2023)。
再次,教师与专业指导力量相对不足。新高考改革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多数任课教师在忙于学科教学的同时,很难投入足够精力和时间开展深入的生涯辅导。而生涯规划专业教师或生涯顾问的数量有限,也使得学生无法在需要时得到及时、个性化的辅导。此外,家长和社会资源在提供职业信息和实践机会方面亦尚显不足(汤惠娟,2024)。
最后,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内容不受重视。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尽管学校开始重视生涯教育,但仍存在以“升学”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往往将提高学生的“考分”视为首要任务,将生涯教育简单地视为指导学生选科、获取高分的手段。这种以升学为唯一目标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导致学生在后续学习和职业规划中感到迷茫和压力(夏洁,刘念,2023)。
本研究结合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探讨生涯规划主题班会的实施策略,重点分析如何通过主题班会满足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生涯规划需求。职业发展理论强调,职业选择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个体的职业发展不仅取决于内在兴趣、价值观和能力,还需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面临更多学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路径,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成为职业规划教育中的关键任务。兴趣性向理论则进一步指出,职业兴趣与个人兴趣类型高度相关,兴趣与能力的匹配是成功职业发展的基础。在这一理论框架下,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索和理解自我兴趣与能力的机会,帮助他们明确职业方向与学业选择。因此,本研究通过设计符合年级特点的主题班会内容,促进学生基于兴趣性向和职业发展理论,深化自我认知,并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学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决策。
二、以生涯规划需求调查为基础,探索主题班会实施策略
1、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进行在线数据收集,共回收问卷614份,有效问卷614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332人,占54.1%;女生282人,占45.9%。高一学生329人,占53.6%;高二学生184人,占30%;高三学生101人,占16.4%。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问卷》,问卷共有题目20道,分为四部分。其余,其一部分为学生对生涯知识的知晓度;第二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程度;第三部分学生对大学及未来职业的了解情况;第四部分学生期待得到的帮助和指导。
(三)分析方法
本研究利用SPSS 27.0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统计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的内容与与主题班会形式的需求与现实状况进行分析,运用方差分析探索不同年级、生涯规划内容班会开展频率在生涯规划内容与需求方面的差异。
2、结果
(一)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知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知停留在初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生涯规划知识了解度”方面,60%的学生选择“知道,但不是很了解”,21%的学生表示仅“听说过”,只有9%的学生表示完全陌生。这说明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生涯规划知识,但他们的理解深度有限。此外,89%的学生认为生涯规划教育“非常必要”,表明他们对于接受相关指导有较高的期待。
进一步分析显示,学生的年级与认知程度显著相关(F=17.963,p<0.001)。高三学生在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度上显著高于高二和高一学生(均值分别为2.00、2.14和2.44),表明随着年级的提升,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逐渐增强。由于高三学生临近毕业,他们对未来的关注度和规划需求更为迫切,这为教育实践提出了分层次设计的要求。
(二)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需求
在自我认知方面,研究结果显示,54%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专长有一定了解,20%的学生非常了解,16%的学生一般了解。但对于性格和专长适合的发展方向,仅39%的学生表示了解过,34%的学生从未了解。这表明,学生虽然对自身特质有一定的感知,但缺乏明确的方向指导。
对于职业规划需求,67%的学生表示对未来职业所需技能“不太清楚”,仅27%的学生表示“很清楚”。在职业选择因素上,41%的学生最看重收入是否高和工作是否稳定,25%的学生则更关注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在规划未来职业时偏重实际因素,但对如何匹配自身兴趣和特长仍需进一步引导。
(三)班会开展频率与生涯规划认知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生涯规划主题班会的开展频率与学生生涯规划认知的提升显著相关。在分析“主题班会频率对生涯规划需求的影响”时,发现经常开展主题班会的学校,学生在“生涯规划知识了解度”方面和“未来职业规划清晰度”方面,经常开展班会的学生得分均显著低于未开展班会的学生得分(F=12.302,p<0.001;F=4.438,p=0.002)。这说明,生涯规划班会的开展频率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知水平。
然而,研究也发现班会频率对“学习与生活目标清晰度”的影响有限(F=2.322,p=0.056)。这一结果提示班会内容在帮助学生设定学习与生活目标方面存在改进空间,可能需要通过更个性化的辅导形式来加强目标设定的效果。
(四)生涯规划的年级差异
从年级差异来看,高三学生在多项指标上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尤其在生涯规划知识了解度(F=17.963,p<0.001)和未来职业规划清晰度(F=135.238,p<0.001)上表现尤为突出。高三学生对未来规划的重视程度反映了临近毕业时的实际需求,这表明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根据年级特点分层设计。
(五)主题班会形式与内容
在班会形式需求方面,29%的学生希望通过班会更好地了解自我并挖掘潜能,20%的学生希望获得大学和志愿填报的信息。此外,30%的学生期待班会能够提升自我探索的能力。分析表明,目前的班会内容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在学习目标设定和职业方向明确方面。
表1 生涯规划需求的所在年级差异分析 | |||||||||||||||
年级 | 人数 | 生涯规划知识了解度 | 未来职业规划清晰度 | 学习生活目标清晰度 | 兴趣、性格、专长了解度 | 性格、专长适合发展方向知晓度 | 想要从事工作所需技能了解度 | 大学和专业了解度 | |||||||
M | SD | M | SD | M | SD | M | SD | M | SD | M | SD | M | SD | ||
高一 | 329 | 2.44 | 0.771 | 2.68 | 0.557 | 2.15 | 0.739 | 2.34 | 0.976 | 2.07 | 0.844 | 1.90 | 0.487 | 2.36 | 0.620 |
高二 | 184 | 2.14 | 0.676 | 2.30 | 0.813 | 2.04 | 0.735 | 2.20 | 0.932 | 1.91 | 0.860 | 1.83 | 0.555 | 2.17 | 0.700 |
高三 | 101 | 2.00 | 0.775 | 1.43 | 0.726 | 1.61 | 0.734 | 1.83 | 0.749 | 1.64 | 0.820 | 1.41 | 0.494 | 1.92 | 0.627 |
F值 | 17.963 | 135.238 | 20.183 | 11.784 | 10.191 | 36.763 | 19.524 | ||||||||
P值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
注:***p < 0.001 |
表2 年级对生涯规划需求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结果 | |||||||
变异源 | 平方和 | 自由度 | 均方 | F值 | P值 | 多重比较 | |
生涯规划知识了解度 | 组间 | 19.908 | 2 | 9.954 | 17.963 | 0.000*** | 1>2>3 |
组内 | 338.576 | 611 | 0.554 | ||||
未来职业规划清晰度 | 组间 | 121.957 | 2 | 60.978 | 135.238 | 0.000*** | 1>2>3 |
组内 | 275.498 | 611 | 0.451 | ||||
学习生活目标清晰度 | 组间 | 21.912 | 2 | 10.956 | 20.183 | 0.000*** | 1>2>3 |
组内 | 331.671 | 611 | 0.543 | ||||
兴趣、性格、专长了解度 | 组间 | 20.339 | 2 | 10.169 | 11.784 | 0.000*** | 1>2>3 |
组内 | 527.284 | 611 | 0.863 | ||||
性格、专长适合发展方向知晓度 | 组间 | 14.544 | 2 | 7.272 | 10.191 | 0.000*** | 1>2>3 |
组内 | 435.990 | 611 | 0.714 | ||||
想要从事工作所需技能了解度 | 组间 | 19.071 | 2 | 9.535 | 36.763 | 0.000*** | 1>2>3 |
组内 | 158.481 | 611 | 0.259 | ||||
大学和专业了解度 | 组间 | 16.321 | 2 | 8.160 | 19.524 | 0.000*** | 1>2>3 |
组内 | 255.375 | 611 | 0.418 | ||||
注:***p < 0.001 |
表3 生涯规划需求的主题班会开设频数差异分析 | |||||||||||||||
频数 | 人数 | 生涯规划知识了解度 | 未来职业规划清晰度 | 学习生活目标清晰度 | 兴趣、性格、专长了解度 | 性格、专长适合发展方向知晓度 | 想要从事工作所需技能了解度 | 大学和专业了解度 | |||||||
M | SD | M | SD | M | SD | M | SD | M | SD | M | SD | M | SD | ||
经常 | 57 | 1.89 | 0.699 | 1.98 | 0.813 | 1.82 | 0.710 | 1.84 | 0.922 | 1.75 | 0.872 | 1.54 | 0.503 | 1.96 | 0.706 |
有时 | 141 | 2.17 | 0.654 | 2.33 | 0.761 | 1.94 | 0.699 | 2.10 | 0.881 | 1.82 | 0.850 | 1.74 | 0.516 | 2.14 | 0.650 |
偶尔 | 219 | 2.21 | 0.660 | 2.37 | 0.751 | 2.06 | 0.718 | 2.29 | 0.917 | 1.96 | 0.837 | 1.84 | 0.470 | 2.25 | 0.647 |
很少 | 57 | 2.32 | 0.736 | 2.49 | 0.889 | 2.16 | 0.751 | 2.30 | 0.944 | 2.19 | 0.854 | 1.89 | 0.524 | 2.18 | 0.601 |
没有 | 140 | 2.61 | 0.926 | 2.48 | 0.852 | 2.09 | 0.881 | 2.33 | 1.021 | 2.06 | 0.863 | 1.86 | 0.641 | 2.43 | 0.669 |
F值 | 12.302 | 4.438 | 2.322 | 3.796 | 3.356 | 4.892 | 6.354 | ||||||||
P值 | 0.000*** | 0.002** | 0.056 | 0.005** | 0.01* | 0.000*** | 0.000*** | ||||||||
注:***p < 0.001, ** p <0.01, *p < 0.05 |
表4 主题班会频率对生涯规划需求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结果 | |||||||
变异源 | 平方和 | 自由度 | 均方 | F值 | P值 | 多重比较 | |
生涯规划知识了解度 | 组间 | 26.800 | 4 | 6.700 | 12.302 | 0.000*** | 1<2<3<4<5 |
组内 | 331.684 | 609 | 0.545 | ||||
未来职业规划清晰度 | 组间 | 11.257 | 4 | 2.814 | 4.438 | 0.002** | 1<2<3<4>5 |
组内 | 386.198 | 609 | 0.634 | ||||
学习生活目标清晰度 | 组间 | 5.312 | 4 | 1.328 | 2.322 | 0.056 | 1<2<3<4>5 |
组内 | 348.271 | 609 | 0.572 | ||||
兴趣、性格、专长了解度 | 组间 | 13.321 | 4 | 3.330 | 3.796 | 0.005** | 1<2<3<4<5 |
组内 | 534.301 | 609 | 0.877 | ||||
性格、专长适合发展方向知晓度 | 组间 | 9.717 | 4 | 2.429 | 3.356 | 0.01* | 1<2<3<4>5 |
组内 | 440.817 | 609 | 0.724 | ||||
想要从事工作所需技能了解度 | 组间 | 5.528 | 4 | 1.382 | 4.892 | 0.000*** | 1<2<3<4>5 |
组内 | 172.025 | 609 | 0.282 | ||||
大学和专业了解度 | 组间 | 10.884 | 4 | 2.721 | 6.354 | 0.000*** | 1<2<3>4<5 |
组内 | 260.811 | 609 | 0.428 | ||||
注:***p < 0.001, ** p <0.01, *p < 0.05 |
三、高中生“生涯规划”特色主题班会的实施策略
(1)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生涯规划知识的储备、自我认知的程度以及职业认知的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涯规划的需求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之处。鉴于这种情况,生涯规划主题班会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而开展不同主题的生涯规划设计。基于此,我们对高中三个年级的生涯规划主题班会的阶段任务进行了设计,具体内容会根据实践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不同阶段的生涯规划主题班会内容如下:
阶段 | 班会主题 | 侧重方向 |
高一 | 认识自我系列班会 | 了解兴趣、性格、优势、劣势等 |
高二 | 职业生涯系列班会 | 升学路径、大学专业、职业体验等 |
高三 | 合理定位系列班会 | 学习管理、压力管理、志愿填报等 |
(2)班会课时安排:高一生涯规划主题班会每学期7课时,一学年共14课时。高二生涯规划主题班会每学期8课时,一学年共16课时。高三生涯规划主题班会每学期6课时,一学年共12课时。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略有调整,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高一:认识自我系列班会
认识自我系列班会 | 自我认知专题 | 认识你自己 |
邂逅十年后的自己 | ||
我们不是神的孩子 | ||
自我选择专题 | 逃避vs面对 | |
学会放下 | ||
高考选科策略 | ||
自我负责专题 | 十六岁我们多了些什么 | |
这是你的人生 | ||
青春与责任同行 | ||
自我管理专题 | 慎独 | |
真正的高贵是优于昨天的自己 | ||
自律可以改变人生 |
高二:职业生涯系列班会
职业生涯系列班会 | 认知调适专题 | 与心灵对话 |
正视自己,改变自己 | ||
停下来,等等你的灵魂 | ||
合理宣泄专题 | 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发泄情绪 | |
批评与自我批评 | ||
积极防御专题 | 别让别人毁掉你的梦想 | |
“羊群效应” | ||
“破窗效应” | ||
理智控制专题 | 成功者总能控制情绪 | |
“感性”与“理性”的正确博弈 | ||
静安虑得 |
高三:合理定位系列班会
自我激励培养专题 | 人生格局专题 | 人生大格局 |
思维改变人生 | ||
态度决定高度 | ||
人生境界专题 | 人生三境界 | |
静,境界 |
(3)班会实施建议
据问卷调查结果,47.39%的学生通过班主任获取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内容,班会是获取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班主任是主题班会的最重要组织者,学生通过班会这一途径获取生涯规划知识的需求较多。因各班班主任所授学科不同,他们对生涯规划教育知识的认识程度与掌握情况也各有不同,相应地,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亦有所区别。这就会导致不同班级学生生涯规划班会开展的频率和专业性参差不齐。基于此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对生涯规划主题班会班会的实施提出以下共性的建议:
第一,开发科学多元的生涯教育资源。
学校要打造一专多能的教师团队,设立“生涯规划学堂”;在开展主题班会的同时,邀请相关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活动;借助网络和新媒体平台搭建生涯规划与班会双向融合的个性化育人矩阵,全方位促进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
第二,制定科学的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要求。
一是内容丰富。班会内容应涵盖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重要性、方法等,并通过具体案例和互动环节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通过讲述生涯规划的内涵,树立生涯规划意识;通过名人成功的案例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榜样力量的引领下,更好地认识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为自己的生涯规划之路找寻方向。
二是形式多样。班会形式应多样化,包括讲解、讨论、互动、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通过讨论学生以往的成败得失,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合理规划人生。
三是互动性强。班会应注重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反思,通过互动增强学生参与感和理解力。例如,通过让学生画“成长树”回望高中生活,讨论他们希望拥有怎样的人生。
四是资源丰富。主题班会准备应充分,包括多媒体课件、名人案例、互动工具等,确保班会的顺利进行和效果最大化。例如,提前准备好白纸、彩笔、名人规划人生的典型案例等。
五是评估反馈。班会后应进行效果评估和反馈,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通过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班会的反馈,及时优化改进。
课题情况:郑州市一般课题 2024-ZJKYB-S94-003
联系人:李卫彬
联系地址:郑州市航空港区淮海路66号郑州航空港外国语高级中学
邮编:451163
电话:15290857831
邮箱:2862160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