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省”高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 528300
周素雅 赖光明
摘要 本校基于库伯的经验学习圈理论构建“知·行·省”高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注重生涯教育中学生的“认知”“实践”“反思”,从学生的生涯认知和探索角度出发,突出学生主体的生涯知识准备、生涯实践行动、生涯省察监控;通过知行省的有机结合,螺旋上升的组织形式推进学生的生涯发展。
关键词 知·行·省 高中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课程体系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涯成长的重要阶段,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曹璇等人(2020)的调查发现目前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仍然不强,水平仍然不高,还不足以应对迎面而来的新高考模式[1]。因此,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如何提供有效的生涯教育,提高学生在生涯规划方面的主动性、自觉性十分重要。同时,许多时候,学校的生涯教育碎片化地分布在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德育活动之中,无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生涯规划知识,对自身的生涯规划形成更为深入的思考。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应当形成一定的体系,相互关联,并向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教育方式,以促进学生生涯的更好发展。
方晓义等人(2015)的调查发现参与发展指导课程对学生发展无显著促进作用;参与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团体辅导、专题讲座、个体指导、心理咨询对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减少消极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有效性[2]。这也提示我们生涯教育是一个需要个体投入与参与的过程,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在此过程中,个体的行动与反思同样重要。因此,我校基于“知行合一,体验内生”的德育理念,结合库伯的经验学习圈理论,形成以“知•行•省”为核心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
一、“知·行·省”高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校生涯规划课程包含由专业心理老师授课的生涯规划课程、由班主任授课的生涯主题班会、生涯实践活动课程以及学科渗透生涯规划课程等不同部分。学生通过生涯知识的学习、实践、决策、管理等提升自身的生涯意识,对于当前的学业生活以及未来的生涯发展有更为成熟的思考,从而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基础。
(一)理论基础
本校生涯规划课程基于美国学者大卫·库伯(David Kolb)提出的“经验学习圈(Experience Learning Circle)”理论构建。该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由获取具体经验(CE)、反思性观察(RO)、抽象概念化(AC)以及积极实验(AE)等四个环节组成。学习开始于学习者积极开展一项体验或活动(CE),在具体经验阶段之后,学习者有意识地反思经历(RO),在此基础上对所观察到的东西进行理论或模型的概念化(AC),最后测试概念化的理论、模型,进行新的体验。目的是帮助学习者经过获取具体经验等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后,积极开展新的实践[3]。
该理论突破了认知过程中经验与理性之间的二元对立,使“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之间的二元对立在经验学习圈中得以解构”,使经验在内在反思与外在实践的交互中提升意义。[4]
大量研究证明,经验学习圈理论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生涯教育正是需要基于个体的实践与反思实现。因此借鉴经验学习圈理论,我校的生涯教育课程基于“知·行·省”的循环模式,学生通过生涯知识准备、生涯实践行动、生涯省察监控等环节循环提升自身的生涯规划能力。
(二)课程内容
“知·行·省”分别是指“认知”“实践”“反思”,从学生的生涯认知和探索角度出发,三者各有侧重,突出的是学生主体的生涯知识准备、生涯实践行动、生涯省察监控。本校生涯课程根据三个模块进行划分,不同的课程对于不同的模块有所侧重。
1.生涯知识准备
生涯知识准备模块主要通过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开展,通过一系列不同主题的生涯教育课程,唤起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获得生涯规划的直接或间接经验,掌握生涯规划基本知识及相关工具,为行动奠定基础。
2.生涯实践行动
生涯实践行动模块通过学生的课堂及课后实践活动展开,课堂中学生将进行不同生涯规划主题的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学生也会通过参与学校生涯规划大赛、真人图书馆、研学实践等活动在具体的生涯实践领域获得相应的经验。
在这些实践中,在获取生涯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相关工具如测评量表、决策平衡单、思维导图等,进行生涯探索,做出生涯决策,在行动中获取自身的生涯实践经验,为省察监控提供资源。
3.生涯省察监控
生涯省察监控体现在学生对于自身生涯行动及决策的反思,以及对于自身生涯的总体监控及规划。学生需掌握对于自身生涯决策进行反思调整的能力,并通过课堂学习的自我管理、学涯规划工具,对自身的学习生涯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同时生涯省察监控也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生涯问题的认识,提高对于生涯问题处理的能力。
以下为本校生涯课程部分主题举例。
表1 “知·行·省”高中生涯教育课程部分举例
生涯教育并非一蹴而就,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认识也会随着高中生活的逐步推进而不断地深入。针对高中阶段学生不同的需求,生涯教育课程的侧重点如下:
二、“知·行·省”高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
(一)基于经验学习圈理论的课程组织形式
从表1的举例可以看到,尽管课程主题在“知·行·省”三者上各有侧重,但在同一节课程中,学生依然需要经历“认知”、“实践”、“反思”的过程,每节课程的主体结构可分为如下四个环节: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执行实践、综合评价。
学生在学习一节课前,通常都带有自身前置的经验,问题提出环节将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以及通过活动、案例等形式让学生获得直接或间接经验,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问题分析环节将以生涯知识为主,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学习掌握相关工具。执行实践环节则是学生进行自身的生涯行动,获取新的经验。综合评价环节学生将对新的经验进行反思,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程主题的认识。
以生涯平衡单一课为例,该课在高一学生进行高考选科前进行,选科是高中阶段较为重要的生涯决策,许多学生面临多重趋避冲突,借助有效的工具厘清自身想法对此阶段的学生十分重要。具体的课程环节如下:
(二)螺旋式上升的生涯培养模式
学生对生涯的认识随着生涯教育的开展将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模式。针对同一主题的生涯课程,在不同阶段,应在不同角度有所侧重。如对于高校专业的探索,知识准备阶段的课程会学习到以知识为主的课程以及了解专业的方式,行动决策阶段的学生则会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如研学、真人图书馆等,对于其所关注的专业进行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到了省察监控阶段,学生将结合对自身以及专业的了解,合理进行学业规划,做出报考决策。经过层层递进的了解、实践及思考,学生更能够做出有利于自身的生涯决策。
图三 螺旋上升的生涯培养模式
同时,经过这样的螺旋上升的推进,学生对于生涯规划本身也将有更深的认识,对于学生将来的生涯发展也将奠定更为良好的基础。
三、生涯教育效果评价
本校以侯志瑾等人编制的《生涯适应力量表》对全校学生开展调查,结果如下:
1.生涯适应力及各分量表均值
共计2167份有效问卷,高一年级798份,高二年级689份,高三年级680份。
结果表明,高二、高三在各维度及总分上均比高一年级得分更高,在生涯适应力的总分及各个维度上,高二和高三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一的学生,通过比较高二及高三年级的均分可以发现,在生涯好奇及生涯自信两个维度上,高三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年级,而在生涯关注和生涯控制以及生涯适应力维度上两个年级差异不显著。
这也证明,随着生涯课程的开展,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总水平及各维度均有提升,生涯适应力反应的是个体面对复杂的生涯议题适应与调整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四、总结与展望
本校“知·行·省”生涯规划课程有效地将学生的“认知”、“实践”、“反思”结合,螺旋推进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发展,帮助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于生涯有更深刻的认识,掌握未来应对复杂生涯问题的能力。
根据实施的情况和效果,在未来的生涯课程中,实践行动模块可以加入更多涉及大学学业以及真实职业情境的体验,让学生对于高校及职业有更加直观的体验和认识,从而为未来升学、进入职场提供更好的准备。另外个体所面临的生涯问题是不同的,针对学生个体所面对的情况,应该与课程结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如一对一的生涯辅导、针对具体问题的生涯自助手册等。
参考文献
[1]曹璇,高丽君,李小林.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成都普通高中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2):54-61.
[2]方晓义,胡伟,陈海德,王帆.我国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现状及其有效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47-54.
[3]刘清堂,郑欣欣,吴林静,李小娟.基于经验学习圈构建AI支持下的教师研修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0):114-120+128.
[4]车丽娜,徐继存,王敬政.基于“经验学习圈”的实践理性培养——论全日制教育硕士生“三段交互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3):13-18.
作者:
周素雅,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赖光明,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党委专职副书记
联系方式:
赖光明1892865432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南国东路顺德区第一中学(52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