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区域采风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打造系统化网络模式 走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广州市铁一中学积极心

     打造系统化网络模式  走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

——广州市铁一中学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广州市铁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一直致力于打造系统化网络模式,走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形成了“开发潜能,促进发展”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培养幸福人生、开发心理潜能和完善积极人格为目标,通过学生、学校、家庭、社区四位一体的网络模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和全人发展。

一、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范式

理论指导实践,我校摈弃以往传统的问题模式,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各种现象,用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用积极的过程诱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以增加中学生的积极情绪,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

二、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

    1、以极情绪体验和积极品质为内容的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发展

初一、二年级和高一固定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他年级以年级活动、讲座和不固定课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各年级的心理发展特点,初一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幸福”做为主题,命名为“十大幸福课”,分别有感恩、善良与爱、希望、交往的智慧,幽默是什么、自制、心灵触动等内容;初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创造与潜能”为主题,分别以我的优势、信任、社交智慧、合作与竞争、创造力思维等为内容;高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以“领导力与卓越”为主题,分别以合作、自主、情绪控制力、探索等内容,教学形式以参与、互动和体验为主。积极课程的创设也让心理教师在广州市优质课比赛、广州市心理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多次与其他区教育局、清远、香港、西藏等学校进行交流介绍;初、高三进行的潜能激发和做最好的自己考前心理辅导受到南方电视台、广州日报、南方日报、新快报等媒体的采访报道。

   2、以体验为的主的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借鉴香港女童军的经验,和省妇联合作在初一年级开设的“女童快乐成长学习坊”,至今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把发挥女童潜能,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作为目标,以“品格修养、才艺技能、健康成长、服务与责任”为四大方面,精选了21个课题,每两周进行一次课程,每次两节课,有插花、烹饪、手工制作、野外生存、参加社会公益等活动体验形式,以小队活动锻炼她们的自主、自信和合作品质,并编写了《女童读本》,此活动在广东省“百系列”学校德育优秀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实践育人”系列——“百项优秀校外教育成果”一等奖,并被做为广州市的特色项目,在取得一系列荣誉的同时,此活动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尤其女童班的同学在各个班的表现突出、品格和成绩优异,之后为进一步推广和扩大受益群体,又在初二开设了“快乐男生”、“阳光女孩”系列课程和活动,都受到了极大好评和欢迎。

为了更好的做好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在高一年级开设了《中学生领导力培养》综合实践选修课,课程以改进公共政策、组织帮扶弱势群体、环保、策划社会公益项目、组织文化遗产活动保护等项目的方式分小组展开,通过为他人、社会做事而丰富自己的体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领悟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学习的效能感和动机,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育善良、诚信、信念、公平的品质,在团队中锻炼自律、合作、沟通、协调、忠诚、执著的人格魅力,此活动也加入了全国中学生领导力课题组,学生所做的项目也荣获各种奖项,如《融合自主学习和垃圾分类全流程理念的中小学生志愿者行动调研》在31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博雅垃圾分类幸福社区科普行》荣获第17届广州市青少年壳牌美境行动”方案实施奖,《中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调研分析与建议》被广州市《科技工作者建议》2015年第11期整体采用,并报送市委市政府,《铁一--博雅垃圾分类越秀科普行》获得了越秀区公益创投一万元支持等,同学们也收获了考试成绩以外的尊严、声誉和幸福的人生财富。

3、用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发展性需要,还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包括积极人际辅导、积极情绪辅导、生涯规划、考试辅导、学习辅导、青春期教育等,而且逐步形成了以专业教师特点为中心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每个专业心理教师有自己的专题内容,根据7位老师的特点建立了中高考心理辅导、青春期教育、人际交往、生涯规划、女童教育、特殊家庭学生系统心理干预六大板块,开展系列内容,目前每个教育专题都已成体系,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高度赞誉,像中高考心理辅导每年接受南方都市报、南方电视台、羊城晚报等媒体的采访,也应邀到其他学校进行考前心理讲座;特殊家庭学生系统心理干预在大大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其研究成果获广州市三等奖、论文获国家一等奖;女童教育在省市电台也多次被报道;在2014年中国心理学会学校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上由于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集体。

同时,成立心理社团,在社团开展积极心理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学生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开展心理剧、朋辈心理辅导或者团体社会工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增加积极情绪,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开发潜能,促进积极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为此,我校心理社团也被评为广州市少先队特色小队。

4、用积极心理学咨询技术提升幸福感和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做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除应用传统的心理咨询技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以外,专业教师在接受系统学习以后,更多的尝试采用焦点解决、优势视角等技术,与来访者建立一种积极的咨询关系,探索与应用人格优势,探寻人生意义,争取更多的人际优势,创设更多成功的机会,达到使来访者增强积极情绪、提高积极心理品质、消除和缓解心理疾病、拥有幸福蓬勃人生的目的。这种尝试尤其在特殊家庭学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和反馈,所做的项目《优势视角下困境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获广州市二等奖,多篇辅导个案公开发表和获奖。

5、采用积极心理测量技术,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初、高一新生入学心理辅导中心都会建立心理档案,对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不但利用心理健康状况量表、人格量表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还增加了主观幸福感、人格力量量表优势价值实践调查问卷、生活意义问卷等这些积极心理量表的使用,据此客观评估和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促进学生对自身优势和潜能有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为积极品质和潜能的培养开发提供支撑。

6、营造积极环境氛围

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有固定的展板用于心理学知识的展示;还根据各年级需要,印刷宣传资料,如新生适应手册,高三考前心理辅导策略,考场心理辅导策略等;出版编辑专门面向老师(《心情绿茵阁》)、家长(《家长学校报》和学生(《心情绿茵阁》)的报纸;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校讯通、QQ群、微信群传播积极心理知识;成立心理社团开展各种活动;每年5月和10月开展全校大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内容包括心理图片展、大型心理游园会、现场咨询、心理电影赏析、心理知识宣传、团体辅导、心理沙龙、心理讲座、心理团体训练等,涵盖各个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家长和教师,根据相同状况,还会以招募的形式,进行团体咨询;针对住校生的特殊情况,安排了专门的心理老师进行住宿生心理辅导与咨询,目前已成我校一亮点,每个班级都设有两名心理委员除担当老师心理助手以外,经常对他们进行培训,也肩负着班级心理健康的监督者与传播者。

在班会课和学科教学中也注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班主任都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心理培训,目前我校的班会课几乎都是以一种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各个科目结合不同学科的实际和不同环节的特点,有针对性营造着心理氛围、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和积极人格的培养。学校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论是物质文化、还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寓心育于文化建设中,我校独特的“火车头”文化更是形成了我校学生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人格品质;每次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团队活动也把学生人格发展放在首位,每年进行的科技节、体育界、文化节、艺术节更是从全面培养人和发展人的角度出发。心理专业老师也为全体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家长学校的特色,通过个体和家庭咨询、亲子活动、心理讲座、发放心理资料和编辑心理报纸的方式进行家庭心理环境的改善、亲子关系、抚养方式等内容的辅导,构建一种积极的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平时注重和社区“思媛社工服务中心”的合作开展心理活动,每周四驻校社工在校内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在社区也为家庭和学生提供免费咨询与辅导服务,从而形成学生、学校、家庭、社区四位一体的立体化网络模式,形成完善的支持系统,也从整个大环境上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使学生健康成长,家庭幸福美满,形成积极环境也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通过专业化队伍建设保障实施,用科研引领教育和教师成长

1队伍建设:专业化程度高,注重积极品质的培养和培训,实现全员参与

师资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关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全体教师三方面组成。有7名专职教师,其中专业心理学教师5名,3位为心理学硕士,2位为心理学本科毕业,专职心理教师中3位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4位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兼职心理辅导员,也是骨干教师,主要有德育教师、政治教师、班主任和年级组长28位教师组成,全部接受过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全体教师全部持“C”证上岗,教师每年除参加学校的“三格”培训外,积极鼓励教师们参加省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全部费用给予报销,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教师考核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心理辅导中心定期召开心理辅导员会议和案例讨论。同时,我校聘请南方医院心理科专家为校外指导老师,建立了校外专家—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班主任—全体教师的“五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体系。从专业、专职教师,到通过培训,扩充组建骨干教师队伍和全体教师实现了全体教师成为兼职心理教师,也实现了“全面参与”和“全面教育”。 尤其在教师培训中注重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2、教育教学研究: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科研引领教育和教师成长

科研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提升,更是衡量教育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直重视教育教学研究,近三年来心理辅导中心申报和完成省市课题三项、广州市家庭教育特色项目三项;撰写的心理学论文在中国心理学大会、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海峡两岸家庭教育研讨会等国家级会议上发表、交流,获国家级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4篇,省级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2篇,市级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1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3篇。

四、展望与发展                         

以心理课题《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以广州市铁一中学为例》为契机,继续深化和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将理论与实践更进一步的结合,尤其结合教育改革,在学生、教师生涯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发面发挥更大作用,继续加大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传播、加强教师积极心理技术和实践的应用,构建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另外,进一步推进和家庭、社区的互动,建立更积极的支持系统。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