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区域采风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如何让小豆包们愿意上学 ——家校共育,帮助学生提高入学适应力

    每年开学季,在校门口或是教室门口,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孩子:与家长展开拉锯战,拒不进校门的孩子;哭着闹着想妈妈,要回家的孩子;上课一刻也坐不住,总是叫老师的孩子;在校期间手忙脚乱,精神高度紧张,顾不上喝水和上厕所的孩子……种种迹象表明,入学适应问题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发展。同时,学生入学适应力也成为一年级家长普遍关注的话题。

针对这一现象,威海市锦华小学将“新生入学适应力”作为校本研究课题,通过“一项引领、三项跟进”的多维联动干预措施,努力搭建家校合力共育的桥梁,帮助学生走好这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使其快乐融入小学校园生活,实现由“小朋友”到“小学生”的华丽蜕变。

专业引领

盘活心理研究资源

专业化引领的道路,为入学适应力研究提供了源头活水,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打开了一扇发展的视窗

环翠区教育局德育科李静副科长非常热衷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且颇有建树。为此,锦华小学邀请她作为校外心理专家顾问,对我校学生入学适应力进行把脉问诊,首席指导。每周三,环翠区心理教育研讨活动,我校都会选派心理骨干教师张伟伟参与,与李科长以及区内心理骨干教师进行零距离交流。每学期,邀请李科长到校进行常态指导,并重点针对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听课指导这种常态化、即时化的指导,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源头活水,也为新生入学适应力研究搭建了交流与研究的平台。

同时,在校内引领方面,校还成立了心理咨询师团队。在环翠区教育局“心桥工程”的培育下,校现有14名教师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其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13名,在职研修教师23名。在学校德育处的牵头组织下,一支强有力的心理专业团队得以组建,并日益强大,为新生入学适应力校本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项跟进

家校合力同心行动

学校教育,是合力因素发展的结果。锦华小学通过家长、班主任、学生三项跟进策略,让新生入学适应力的培养成为大家的共同关注与一致行动

家长跟进——

早在入学前一个周,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就应赶来,参加学校的“入学准备期”培训培训主要从“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新生面临的三大挑战”、“家校双方应对的措施”三个方面入学,引导家长思考如何帮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强调了新生入学特别要关注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并对家长提出了相关要求。

    学校现场话题交流是每年九月开学前都要举办的培训活动。针对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学习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等进行话题式交流这种近、小、实的培训方式,深受广大家长欢迎。

家庭网络沙龙交流是学校与新生家长进行交流互动的又一有力载体。校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建立新生家长QQ,在新生适应期内及时帮助家长答疑解难,加强家庭教育的有效跟踪一年级新生家长QQ心理咨询师张伟伟老师组建,并由五位理念先进,热衷亲子教育的家长担任家长群管理员,在群内定期组织以“入学适应”为主题的家长沙龙,一起商讨新生入学适应策略,引导家长有问题及时反馈,共同献计献策,帮助孩子顺利渡过适应期。

第一期家长沙龙,小美(化名)的妈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孩子上课不由自主走神,身体也欠缺锻炼,吃饭也不行,很慢,各方面比一般小孩差,胆子很小,不善于表现自己……”问题一抛出来立刻引起群里家长们的关注,有的认为妈妈太敏感了,一股脑儿就列举出孩子的那么多缺点;有的认为孩子肯定是被过度保护起来了,家长包办代替比较多……小美妈妈很快承认自己照顾孩子照顾得太多了,到现在还是忍不住要喂孩子吃饭,就在当天早晨,因为女儿不吃早饭,还动手打了她。谈到这里,张伟伟老师提醒群里的家长们思考:吃饭到底是谁的事情?吃不吃饭由谁来做选择?小美妈妈总是强制性、替代性孩子做出选择,时间长了,孩子会错误认为,饭是给妈妈吃的,哪天她不高兴了还会以不吃饭要挟家长同样学习、锻炼身体等问题处理不好也会产生类似的效应。

 亲子工作坊活动越来越成为当下周末亲子教育的一种休闲活动模式。学校积极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与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亲子心理绘画”、“亲子沙盘“亲子拓展”等活动。心理咨询师张伟伟老师经常利用周末时间,运用心理辅导策略,引导家长运用一些技巧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争当智慧型的家长,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

 入学后第二个周,家长就和孩子们一起如约走进了锦华小学的心理咨询室。活动室,张伟伟老师先给家长和孩子们介绍了曼陀罗心灵彩绘

 原来曼陀罗是一种花,它有“自性圆满”的寓意,人们在绘制曼陀罗时,透过循序渐进的图案和线条所产生的聚集作用把当事人无形而抽象的潜意识表现出来,使人更了解自己的心灵深处,籍此提升自我觉察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力量,重整人生的价值观。经常绘制曼陀罗可以起到放松身心,释放情绪,传递情感,提升创造力等作用听了老师介绍,孩子们都感觉非常神奇。

 家长和孩子们首先挑选自己中意的曼陀罗图案,再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填色。过程中色彩的搭配、画笔的细腻程度等都能反应绘制者的部分心态。即使是同一个图案,不同的绘制出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活动最后,家长和孩子们根据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心得分享,并积极向心理老师咨询。有位年轻的妈妈画完后感触到:我在画之前就非常焦虑,总担心自己画得不完美,每涂完一个色块,我就想对称的颜色是什么,该在哪个位置涂,找不到自己理想的颜色时,我也会等待很久,懊恼不已,后来发现别的家长都画好了,就剩下自己了,我就开始着急了,情急之下随便找了几种颜色,草草收场。最后画出来的曼陀罗,自己一点也不满意,反而羡慕其他人的。通过张老师的引导,我反思生活中的自己,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也是一样,总是期待他出类拔萃,上学前就给他报了各种特长班,给他定了很多要求,但现在却发现孩子其实很忙乱,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不说,他一点也不快乐,我也很烦躁,参加这个活动,真的让我明白了很多……活动结束,孩子们和家长们意犹未尽,都希望能多参加几次这样的活动。 

教师跟进——

班主任心理沙龙,是每年新生入学前,学校为新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组织的沙龙活动。在活动中,由富有管理经验的骨干班主任为新一年级班主任分享带班经验,分析一年级新生的特点,提出适应期内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入学一周后,学校会组织第二次班主任沙龙活动,新老班主任交流一周来自己处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大家共同帮助解决。如此循环反复,一个月下来,班主任对一年级学生入学管理也会了然于心,轻车熟路了。

教学“过渡期”课程,是每年学校为一年级新生“量身定制”的入学准备期学习项目。课程涵盖《雅行第一课》、《学习习惯第一课》。

为缓解新生适应问题,学校将每年九月定为一年级准备期,并引导教师将开学第一周的教学主题定为:熟悉老师和同学、熟悉校园、熟悉“学校一日生活常规”等。学校还引导班主任借助班队会组织孩子进行“情景小剧”表演,在每个真实重现的情景中,教会孩子怎样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再指导学生模仿受欢迎同学的行为,例如向老师、小伙伴打招呼、微笑,主动分享、恰当的身体接触、主动交谈、赞美与支持等,老师作为引导者及时纠正、强化孩子的行为。每学期九月底的一年级准备期展示,我们通过班级团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规范自己,融入团队,升华集体荣誉感。

新生跟进——

                 

为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融入班集体,学校尝试在一年级首推心理沙盘课。鉴于沙盘游戏在儿童心理辅导中的独特优势,新学期,学校在一年级七个班级均开设心理沙盘课,由骨干心理咨询师张伟伟担任心理教师,间周一次为学生上沙盘课。小组成员在参与沙盘制作时,会很自然地增加与他人的互动交流,成员间的内在冲突和相互吸引得到表达,默契和共感逐步形成,很多社会适应不良问题可以在沙盘中得以化解。

    同时,每年的开学典礼,学校会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开展新生祝福活动。从五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的牵手祝福、校长的寄语祝福,还有每位新生人手一份的《启航护照》和《我的身份证》成长礼物祝福,引导着学生从内心认同自己的成长,融入校园大家庭      
                                       

一种理念

建构多维育人体系

入学阶段是学校生活的关键期,对孩子小学、初中、高中生活乃至一生发展都至关重要。作为学校,如何结合“乐学善思·博雅笃行”的办学理念,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维联动的“入学适应力”育人体系,让小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