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生涯教育实践探索:人生规划在童年
摘要:小学阶段开展生涯教育目的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适应未来的社会,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小学开展生涯教育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京源学校自创校以来一直进行生涯教育的积极探索,形成了自幼儿园到高中一体化的体系,而小学阶段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学段,也进行了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积极探索,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同时通过探索也发现了小学阶段开展生涯教育的一些问题也引发了一系列思考。
关键词:小学;生涯教育;实践探索
一、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背景
(一)学校的教育理念
北京市京源学校是一所集中、小、幼于一体的实验性学校,以“为人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工作”为核心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和“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素质人才。基于这样的学校文化,京源人把目光投向了生涯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生涯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来为其“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
(二)小学阶段开展生涯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孩子长大了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许多孩子和家长并没有认真思考。甚至到了六年级,依旧会有同学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去上学?”以及有些同学想要辍学等等。另外,有些学生,浑浑噩噩度过这六年,他们觉得思考这件事,为时尚早,所以,就在这样的想法中,学生们度过了对他们来说最长也是最重要的六年。没有理想,人生迷茫,使许多孩子从小就没有奋斗的目标,长大成人后,才开始考虑人生,仓促培养就业职能,为时已晚。教育要协助孩子从小就开始人生规划,设立人生目标。这样,家长和孩子才可以及时找出差距,调整学习内容,培养相应的能力,有意识的为孩子的未来做准备,可以在教育资源有限、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上保有立足之地,拥有美好的人生。
儿童是生涯发展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最初开始面临到各项发展性任务的挑战。Auger等收集了123名来自一、三、五年级学生有关他们希望做什么职业的数据后发现,年级大一点的儿童更倾向于那些社会声望较好的职业,并且更少受性别的影响。关于职业思考上,年级大一些的小学生并没有比年级小一些的小学生更有个人特色或者是更符合个人实际的见解,年级大一些的儿童更倾向于那些感兴趣的职业。事实上,不仅从研究结果中,从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小学高年级的儿童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并对未来自己所可能从事的职业有着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另外,从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上来看,有许多研究者认为,儿童中后期及青春期早起对于其今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生涯教育对其认识职业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了解学习与未来发展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Eric F. Dubow等根据美国和芬兰已有的追踪调查数据发现,无论是美国还是芬兰,不管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即使作者控制了其他儿童和青少年的个人变量,在他们8岁时的认知—学术能力和其父母在其儿童期之青春期时的职业地位都对其成人期的教育和职业状态产生了独立的积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此外,童年和青少年的社会行为与其成年早起的教育状态相关,反过来又影响到其在40多岁时的职业地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儿童期及青春期早起对个体进行的生涯教育,可以从儿童对职业及未来的认知方面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会体现在其将来的职业和教育中,也会不经意地作用于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从小学开始进行生涯教育,既符合了他们当前的需要和能力,又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目标
在小学开展生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社会 。在小学开展生涯教育要注重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设计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和设计,将自己的理想、憧憬与学校的学习相结合,加强对学生人生方面的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处于生涯发展阶段的幻想期,这一阶段的学生热衷于幻想游戏中的角色扮演,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开始初步感知社会,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态度,逐步社会化;小学高年级的个体处于生涯发展阶段的兴趣期,这时兴趣逐渐成为其行为方向的主要决定因素,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为继续认知社会,了解社会的运作,了解和体验工作的意义,广泛探索自己的兴趣。
京源学校小学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生涯目标,目标如下见表1,
学段 |
生涯教育目标 |
小学低年级 |
适应新环境,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其良好的幼小衔接; 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热爱劳动; 培养其班级意识,团结意识。 |
小学中年级 |
对自我进行初步探索,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激发对工作世界的好奇心,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职业。 |
小学高年级 |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掌握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时间管理的能力; 了解工作的分类;具有体验真实情境中各种职业角色的兴趣和热情; 树立未来的理想信念。 |
表1 生涯教育目标
三、生涯教育实施过程
学校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充分开发校内资源,挖掘校外资源,增强家校合作,从而为增进学生对工作世界的了解,了解工作的价值,认识当前学习与未来工作的关系,发现自己的长处,努力完善自己,形成良好习惯提供坚实的后盾。
1.通过生涯教育课,树立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学校目前已经开发了《小角色•大世界》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者班会,学校心理老师以及班主任等兼职心理老师开设生涯教育课,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生涯教育的目标,同时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不同学段侧重不同的课程方式,小学高年级主要采用生涯教育课,例如,本学期,在六年级开设一学期的生涯教育课程—美妙的生涯世界,包括“我是谁”、“生涯是什么”、“我的生涯角色”、“学会合作”、“寻找信息”、“个性发现”、“我的决策网”、“我是小公民”、“当我长大后”、“我的理想”等内容。
2.通过主题班会,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生涯意识与责任意识。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条件,让学生认识自我,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规划属于自己的人生。班主任针对本班特点,选取恰当的主题,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讨论汇报不断对部分职业及个人特点进行剖析。例如,这学期针对六年级学生开展“我的理想”主题班会,“责任”主题班会等等,
3.开展《各行各业我知道》主题活动以及《生涯人物访谈》等主题活动,根据孩子们对各种职业的好奇之心,以及他们对成人工作的向往心理,帮助孩子了解社会中的一些职业特点。如《我的爸爸不上班》,让学生了解摄影师的工作特点。《大街上》让学生知道在大街上开的各种各样的店。《老师,您好》让学生知道教师这一职业。还有《谢谢您,医生》、《交通警察好神气》、《英勇消防员》、《我是小厨师》等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各行各业的人,了解不同职业的差异,培养孩子观察分析的能力;了解各行各业不同的工作者们对社会的贡献,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各种行业的资源,从而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4.通过学科教学,将生涯教育融入其中。生涯教育与学科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学科教育中蕴含着许多关于生涯教育的内容。学科教师要善于抓住本学科特点,因势利导,自然、顺畅地将将生涯教育融入其中。
5.校园岗位实践课程,在学校内部给学生创建体检社会角色的机会,设置图书馆馆员,有专业的老师定期对图书馆馆员进行培训,同时,学校还设置生活引导员等岗位,给学生更多体验的现实社会的机会。
6.JA课程,JA国际青年成就中心,在学校主要开展两门课程,《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世界》,主要讲授经济和商业方面的知识,内容包括职业生涯启蒙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主要以互动性教学为特色,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质,领导力和创造力有很多帮助。
7.利用学校及家长的资源,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到实地体验不同的职业。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感受,能获得第一手的职业信息,更能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并能在实践中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职业。组织学生参观201所、京能热电、击剑场馆、国际台等实际工作场所,让学生切身感受不同职业的特性,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识。
8.生涯体验活动课程,体验职业世界,拓展生活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职业生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亲身参加实践,真正理解职业。如这学期组织学生到比如世界,到海淀安全馆,学生扮演小小消防员,体验消防员的职业特点。到职业体验馆体验职业,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模仿成人的劳动,并从侧面体会劳动的艰辛,再现了各行各业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思考与展望
吾生也有涯,而探索也无涯,通过对各个年龄学生阶段的了解与认知,我们试图给学生一条新的路径去对自己进行探索和发现,在以往开展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对于学生生涯适应性以及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有帮助,这也是让我们欣喜以及支持我们不断前进与努力的动力。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1.专业教师匮乏。生涯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辅导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提供有效的服务。这就对每一位生涯教育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我校的生涯教育教师更多的还是在工作中不断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研究来提升专业技能,这在实际教育中也是影响生涯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生涯教师队伍不仅是我校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生涯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2.生涯教育的途径和方式还有待不断丰富和更新。生涯教育有别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具有综合性。这要求家庭、社区和企业等都参与进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校主要是借助学校资源和家长委员会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所能涵盖的职业种类还是有限的。如果能做到校企联合,与社区、企业达成协议或共识,共同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校外学习、参观、实践的机会,将会拓展生涯教育的途径,丰富生涯教育的教学方法,达成更佳的效果。
3.小学生涯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小学生涯教育是我国一个新课题,目前为较少的人所了解和接受,也没有统一的、健全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若要保证小学生涯教育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就要有健全的课程体系,从而使生涯教育成为教育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开展生涯教育的目的。
总之,实施小学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更加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生活,自觉、主动地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与创业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使学生成功地迎接未来挑战,获得幸福人生的重要保证。小学生涯教育不可或缺。生涯教育是一个系统化、分阶段开展的过程,应在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阶段渗透生涯教育的内容,要关注学生整个生涯的发展,使学生在不断体验自我潜能的开发过程中领悟生涯发展的积极意义,认识到自我概念的影响,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和正确的自我发展观。
参考文献:
[1]田光华,心理健康视野下的小学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02).8-10.
[2]谷峪,姚树伟. 职业教育•生涯教育•终身教育——转型期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启示[D].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周羽全. 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生涯教育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
[4]陆素菊. 职业人的培育:日本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发展与特色[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7(01):26-28、62.
[5] Auger, Richard W;Blackhurst, Anne E;Wahl, Kay He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Aged Children's Career Aspirations and Expectations[J]. 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2005(4):32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