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国际学校是2010年在区教育局的管理下企业投资筹建的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建校之初教师来自于全区的14所中小学,还有7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以后每年新学期都有新教师加入,并且学生逐年增加,家长也是成倍翻番。为了增加教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和工作的专业性,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好家长的保障工作,学校在“以德润身,以文化人”校训引领下,明确“做最好的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思想,实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一、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解读
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体现在“三个三”,即“系统性、全员性、合作性三原则”“发展性、教育性、预防性三理念”“分层分类分段三方法”开展工作。
(一)系统性、全员性、合作性三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它是学校工作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开展的时空有限,主要是开设心理活动课、开展“5.25,我爱我”心理健康周活动,及对教师的心理培训,影响面和参与人员都非常有限。为了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工作就需要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面对全体学生,在不同的部门落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就需要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分工合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
(二)发展性、教育性、预防性三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要转变医学心理治疗模式,在学校主要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预防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工作模式,而不是等有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再去治疗。在发展性、教育性、预防性理念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就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总目标中提出的“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三)分层分类分段三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对的是不同的群体,鉴于学校实际情况,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工作,分层是指分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层面;在不同的层面再进行分类,学生层面的分类是指面对全体学生和特殊学生,教师层面的分类可以分为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全体教师;分段是指分为低段、中段、过渡段、高段。
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不是高空大的,而是有章可循的,学校是保障,心理教师是主导,班主任是突破口,心理课堂是主阵地,心理活动是抓手,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发展是落脚点。
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到以下目标。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一)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规范工作流程和机制
我校目前取得心理咨询师证的教师有42人,在学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定期开展活动,提升心理教师团队的工作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二)创建学校“软硬件为基础,心理团队共发展的综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特色
学校提供优质的软硬件教学环境,培养优秀的师资,打造综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特
(三)提升“教师幸福工作,学生快乐学习” 的心理健康指数
教师幸福工作和学生快乐学习是学校工作的落脚点。
三、学校为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一)形成组织机构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教导处来负责。学校根据管理工作实际,形成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成员的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小组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和实施,成员由42名具有心理咨询师证或多年教学经验的骨干班主任教师组成。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形成三级管理模式,层级清晰,责任分明,提供了全局性的保障。
(二)完善学校制度建设,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使教师的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制定了《德润国际学校关于心理咨询师培训与管理的规定》,保障教师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制定了心理教师值班表,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并且保障按时值班。
心理辅 导教师 |
时间 |
心理辅 导教师 |
时间 |
心理辅导教师 |
时间 |
心理辅 导教师 |
时间 |
葛连惠 |
12.19 |
马晓菲 |
4.10 |
韩爱玲 |
12.18 |
王晓梅 |
4.9 |
代慧玲 |
12.26 |
黄 静 |
4.17 |
韩鹏 |
12.25 |
许张萍 |
4.16 |
李延芬 |
1.09 |
吕春燕 |
4.24 |
刘芳 |
1.08 |
杨春玲 |
4.23 |
韩冬梅 |
1.16 |
刘向华 |
5.15 |
李艳 |
1.15 |
张洁清 |
5.14 |
孙雪静 |
2.27 |
李咏梅 |
5.22 |
谭聪 |
2.26 |
张春霞 |
5.21 |
郎玉静 |
3.06 |
宗相宜 |
5.29 |
谭娜 |
3.05 |
张茜 |
5.28 |
孙晓燕 |
3.13 |
张亚林 |
6.5 |
齐延臻 |
3.12 |
最新期刊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