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区域采风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朋辈辅导、阳光心育”的实践探究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但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辅导为主,即教育对象为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的,显然这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同时指出基本原则是:“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重在体验和调适;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发展与预防、矫治相结合,立足于发展;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家长的配合相结合。”由此可见,这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但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而且会使部分学生承受更多的身心负担,也给其他同学消极暗示,以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负面感觉,引起学生的恐慌和压抑,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发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直接的思想动力。它用一种崭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它关注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社会环境等,力图全方位地看待事物,而不仅仅是某一缺陷与疾病。这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中山中专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以“大心理教育观”为理念,以心理社团为载体,构建中职“朋辈辅导、阳光心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培养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一、构建中职“朋辈辅导、阳光心育”的理论依据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谢尔顿(Seligman Sheldon)和劳拉·金(Lawra King)最先提出。他们指出了积极心理学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有积极面和消极面。积极面能让人更好的适应世界,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更有意义。而消极面则会让人以不信任、怀疑、冷漠、悲观等思想看待问题,看待人生,看待世界,产生消极影响。积极心理学就是强调了人的积极面,强调要人的价值和人文关怀,强调用积极的心态解读心理现象,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并获得幸福的生活。由此可看出,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和《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人的积极品质的发展。从个体发展来看,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人,通过培养或提高人原有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而使人成为健康且幸福的人,完全符合个体的发展需求。
(二)朋辈心理辅导
朋辈心理辅导( peer counseling ) 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 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 Mamarchev ,19 8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业心理老师越来越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并且有些来访者咨询的问题并不需要专业的咨询人员进行解答和处理。如果选拔一些优秀的同龄人经过专业培训,也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学生的心理问题或障碍往往不会是一两天就形成并突然表现出来的,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当身边的同学有异常时,朋辈心理辅导员能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或帮助找心理教师起到监督防范作用。此外据相关调查,青少年受同伴的影响远超过师长等人群。同龄人在年龄、价值观、经验、情感体验、爱好、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很相近,易于产生共鸣, 彼此相惜相知。因此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大部分学生都喜欢通过向友人倾诉来获得心理安慰与帮助,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域看, 每个人都有成长的能量和发展新技能新力量的能力, 因此在朋辈辅导这种非正式的互助关系中,无论是被帮助者还是助人者都能获得相应的成长。
(三)心理社团
心理社团是指由对心理学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共同开展心理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心理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阵地,发挥着心理自我教育的功能,同时也能有效融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开展朋辈辅导、阳光心育的重要载体。
综上所述,中山中专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以心理社团为载体,构建中职“朋辈辅导、阳光心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可行的。它能最大程度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功能,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需求,促使全体学生的积极品质得以发展,使学生在校园里更加快乐地体验生命的成长。
二、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构建中职“朋辈辅导、阳光心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整合学校有利积极因素,创建积极的心理环境
积极心理学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认为人的积极品质与环境分不开的,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同时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积极的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中国等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国度,人们更倾向于参照集体的标准来判断快乐,会考虑到朋友等多种因素。中山中专树立新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生观,整合学校的有利资源,创建温馨而积极的心理环境。例如在任校长朱家良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体验-感悟”型自主发展新模式,各种各样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我们通过各类型社团活动、幸福课程学习、学科渗透、影视、宣传栏、微博等多途径直接或间接宣传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创建阳光环境,以同化学生观念,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和积极品质,例如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的《幸福心理学》选修课,融合了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和马丁·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幸福》等内容,从正面出发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
与此同时,阳光心晴社在这样一个自主的环境中诞生了。社团自成立以来就不断完善架构,健全机制,建立了阳光心晴社--科级心委部—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分层管理和集中管理模式。做到精挑细选,任用贤能,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社团成员自主管理、快乐工作。同时注重与其他部门和社团合作,在学校“每周一演”等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中融入心理因素,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氛围中潜移默化,在积极体验与积极情绪中形成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观点,在共同感受心理健康的快乐同时互相发现并学习彼此的经验和优点,进而培养积极品质。
(二)开展朋辈辅导,进行积极预防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的管理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在能量,人人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它还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它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处在一个容易孕育焦虑、抑郁等环境中,要防止不出现是较难的,但是人有可抵制这些问题的力量,如勇气、毅力、乐观、希望等积极品质。而积极预防就是要通过恰当的干预以塑造这些良好品质。只要个体的心理得到了发展, 潜能得到了发挥, 就能自然而然避免心理问题和困扰的产生。也就是不把学生当成问题的来源,而是一个具有巨大潜能的个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参与活动。中山中专开展朋辈辅导,引导学生做到察言观色,防微杜渐,以积极品质对抗问题,进行积极预防。
“初级朋辈辅导员”和“中级朋辈辅导员”培训班分别定在了每周二、四下午的选修课时间。培训的课程有心理常识课、青少年心理特征、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沟通的艺术、青少年常见一般问题的应对技巧、心理咨询常用技术等等。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的成员将获得相应的“初、中级朋辈辅导员”证书。目前已经培养了一百余名初级朋辈辅导员,三十余名中级朋辈辅导员。
中山中专注重培养学生心理知识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阳光心晴、阳光生活的积极心态,实现助人自助的宗旨。每个学年初,朋辈辅导员都会面向新生开展讲座和朋辈团体辅导活动,通过游戏、经验介绍、聊天等形式帮助新生了解和适应新环境,以便新生更快的融入新班级,投入到专业的学习中。朋辈辅导员还会集体备课,给有需要的班级开展心理主题班会活动,有的主题非常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如《青春的抉择》和《责任》等。每位朋辈辅导员都是心理志愿者,热心帮助一些有心理援助需要的同学。做班级同学、舍友的知心伙伴、心理观察员、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心理信息传递员。平时留心观察周边同学的心理状况并以聊天、写信、赠送卡片、共同活动等形式及时干预引导,让同学们体会到“青春路上,你我相伴”的温暖,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做到防微杜渐。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汇报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以便心理老师及时去干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朋辈辅导员们在心理自助、他助、互助的实践活动中增强自信、开发潜能,培养爱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成为一名合格朋辈辅导员,为排除自己和同学成长中的烦恼,展示了朋辈辅导魅力。
(三)注重积极情绪体验,进行阳光活动、阳光心育
人的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心理学认为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特质的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许多研究发现, 积极情感如快乐、兴奋、兴趣等对人的行为具有扩展和增强的效能。拓展建构理论认为当早期的积极情绪体验产生了,将会拓宽个体的注意和认知,让个体能更好地应对逆境,而良好的应对又预示着未来的积极情绪产生,进而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并实现个体的成长。中山中专提倡阳光活动,创新开展了具有特色的、多姿多彩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成长,强调传达正面积极的信息,号召阳光心晴、阳光生活。
开设的活动具有传承性,成为学校的特色心理活动,得到教育局领导的肯定,其他学校纷纷仿效。“5•25阳光心晴活动月”中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梦想宣言”征集活动、原创校园心理剧评比活动、心灵征文、心灵涂鸦、“快乐秘籍”征集活动、愚人节“愚人活动”、心理电影有奖竞答活动、黑板报、手抄报、读后感评比、笑话墙等等,在娱乐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从知识、意志、情感、个性、人际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升。每年策划一场主题鲜明的心理剧场演出,用歌曲、舞蹈、小品、现场互动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观念,如“快乐人生”剧场就是以旅游大巴为引线,以“快乐”主题,牵引出歌曲、舞蹈、小品、现场互动等形式的表演。这是一场心灵之旅,展现了不同的烦恼,把三情(亲情、爱情、友情)生动地描画出来,牵动着你、我、他的情思,告诉大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形式新颖,独领风骚的“阳光之星”评比活动为大家树立了阳光的榜样,给予大家正面的引导。“阳光心晴杯”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活动辐射面大,掀起了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的热潮,尤其让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更深入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校园活动,体验积极情绪,促进个体优良品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的工作成效并非一朝一夕能体现的,中山中专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构建的中职“朋辈辅导、阳光心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仍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中,但我们坚信: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自身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面引导学生,给予学生积极体验,学生必能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付玉. 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8(4):59-62
[2]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2):81-87.
[3]徐仁成,赵霞. 朋辈心理咨询员培训方案设计--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J].教学实践研究. 2011(1):219-220.
[4]高正亮,童辉杰.积极情绪的作用:拓展-建构理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46-248
[5]王静.心理社团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和实践[J]. 新课程研究.2008(12)142-143
[6]朱佳.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12):27-28
[7]赵霞.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朋辈心理互助[J].高教论坛.2010(10):25-28
[8]王凯旋. 朋辈心理辅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6(4):93-95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