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区域采风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指导新范式 ——江苏省扬中市线上入户陪伴实践探索

  一、活动背景

 1.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状况令人堪忧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为了做好防护工作以及遏制疫情蔓延,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倡导各地中小学生居家学习,居家学习期间一些问题初现端倪,长时间的“停课不停学”导致家庭负面情绪(焦虑、恐惧等)在亲子之间不断蔓延,学生因长时间玩手机、电脑,网课效率低下、未及时提交作业让父母头疼不已,父母过于唠叨、脾气急躁,批评和责骂孩子或疏于对孩子的管教等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因亲子矛盾引发的极端事件频发,不得不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反思。

2.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意义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好坏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繁荣稳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迫于升学压力,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管教甚严,导致孩子学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还有些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导致孩子习惯差、成绩差、品行不端,以上两种极端教育方式均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由此可见,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疫情防控背景下家庭教育指导的困境

在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格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面临极大挑战,“少出门 少接触 不聚集”的防控要求使得家校沟通难度增大,学校暂停甚至取消家长入校参加家校共育活动,线下活动改为线上活动,家长居家参加家校共育活动成为常态,学校通过发放告家长书、线上家长会、线上读书会等方式跟家长互动,这种新颖的沟通方式看起来方便快捷,也实现了“少出门 少接触 不聚集”的防控目的,但是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和个人原因,并没有真正参与,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对孩子的管教依然简单、粗暴。为了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提高广大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扬中市教育工作者经过一年的实践摸索,逐渐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家庭教育新范式:开展线上入户陪伴活动,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升家庭教育胜任力。

  二、线上入户陪伴活动介绍

  1.线上入户陪伴活动简介

  线上入户陪伴是指家庭陪伴师连续多天(经实践证明,21天为适宜陪伴时间)在线上陪伴家长,帮助家长厘清问题、整理情绪、缓和矛盾,增长智慧,从而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胜任力。家庭陪伴师一般是指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双重背景的心理咨询师、专兼职心理老师、德育干部、优秀班主任等等。被陪伴的家长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上有困扰且愿意改变的家长。线上入户陪伴的流程是家庭陪伴师组建微信群,一般群内有2—3名家庭陪伴师,每位家庭陪伴师陪伴2—3名家长,家长通过前期的招募、报名、审核而自愿加入微信群,家长在微信群中通过坚持21天日记打卡,记录自己和孩子的亲子互动过程,家庭陪伴师根据家长的日记内容及时反馈和点评,对家长好的做法给予肯定和认可,对不合适的做法给予提醒和改正。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家长和家庭陪伴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家长开始审视自我、觉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问题、改变自我、稳定情绪、理解孩子、化解矛盾,从而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胜任力。

  2.线上入户陪伴活动的优点

  手段先进,快速有效。线上入户陪伴跟传统家庭教育指导比较,具有手段新、速度快、指导性强等特点,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发布招募信息到跟家长电话沟通再到正式开展活动仅仅需要十天左右时间。线上入户陪伴活动借助于问卷星的发布招募到在家庭教育中有困惑的家长,家庭陪伴师利用电话访谈对报名家长的家庭教育情况进一步了解、核实,家长通过微信群提交日记暴露问题,得到家庭陪伴师的点评和回应,家长在家庭陪伴师的指导下开始觉察自我,改变认知,缓和情绪、理解孩子。这些都是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借助于现代化手段,实现家庭陪伴师和家长全程无接触、不聚集的目的,家长在21天时间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教育胜任力得到很大提高。

  问诊把脉,温情陪伴。一些家长在日记中提到的孩子厌学、网络成瘾、做事拖拉等问题其实已经困扰他很久了,他报名参加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快速得到解决方法,从而缓解自己的焦虑和紧张,这个时候家庭陪伴师不是根据家长的要求提供具体方法,因为家长在情绪混乱状态下是没有办法处理事情的,提供的方法也是无效的。家庭陪伴师要做的是客观冷静看待家长目前的处境,共情家长的情绪,感受他的痛苦、焦虑和紧张,理解家长的不易,肯定家长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引导家长反思自己在亲子沟通中的不足,帮助家长找资源、寻方法,用爱心、耐心和智慧给家长赋能,让家长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效果显著,便于推广。线上入户陪伴活动结束后,从家长提交的总结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家长在家庭陪伴师的引领、鼓励、肯定下,家长的正能量、闪光点被发掘,家长能够自己克服困难,自我成长从而带动家庭关系走向稳定和谐。借助于问卷星平台设计的线上入户陪伴反馈问卷,从家长的投入程度、项目挑战难度、对自己的帮助程度、目标达成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家长项目自评得分较高,家长对21天线上入户陪伴活动普遍反映较好,对活动感到满意。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扬中市已经在当地开展了五期线上入户陪伴活动,有近五百名家长参与该活动并从中受益。

  三、线上入户陪伴的实施过程

  1.制定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系列重要论述,也是为了落实疫情防控常态环境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扬中市教育局联手扬中市教师发展中心,精心打造出“百名教师进千户家庭,携手共进关注未来”线上入户陪伴项目品牌。该项目由扬中市教师发展中心全权负责,从制定方案到具体实施,从招募、培训老师再到招募、联系家长,历经多次修改、反复论证,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邀请心理专家对线上入户陪伴活动进行全程督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具体流程

线上入户陪伴活动的具体流程是扬中市教师发展中心招募家庭陪伴师→扬中市教师发展中心发布问卷招募家长→家庭陪伴师电话访谈报名家长,筛选确定合适家长→家庭陪伴师组建微信群,邀请家长入群→开展21天在线入户陪伴活动→专家督导→活动总结→效果评估。

  3. 核心技术

肯定技术。家长在日记中倾诉的大多是生活的艰辛,身心的劳累,教育孩子的无助,表达的情绪往往是消极的、悲观的,家庭陪伴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行动力,通过换位思考,感受家长的无助和焦虑以及家长迫切改变的意愿。肯定家长每天对孩子无微不止地照顾,肯定家长对孩子无私的爱,肯定家长为了改变自己、改善家庭环境而付出的努力。当家长的优点和长处被挖掘和认可后,家长就有了稳定的自尊自信,家长开始积极改变,关注孩子的同时开始反省自己,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开始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孩子耐心沟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孩子正面引导和帮助,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及时制止并和孩子约定规则,家长慢慢学会理解、包容、肯定、等待和欣赏孩子,亲子关系比以前更融洽。

情绪的识别和稳定技术。随着家长日记打卡活动的深入,家庭陪伴师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家长的负面情绪,家庭陪伴师在对家长做到共情的同时,保持客观中立态度,引导家长明白:负面情绪是可以暂停的,也是可以释放的,负面情绪的出现其实是事情开始有了转机,负面情绪的背后是自己对孩子的爱与期待,当负面情绪处理掉之后,家长就会重新定义问题,重新处理事情,情绪也会越来越稳定。在家庭陪伴师的帮助、鼓励和肯定下,家长开始认真聆听家庭陪伴师对自己情况的分析,吸取正确的做法和经验,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线上入户陪伴的效果评估

  1.用心陪伴,自我成长

  根据入户陪伴活动总结会议上家庭陪伴师提交的活动总结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家庭陪伴师都收获颇丰,在家庭陪伴师的引领、鼓励、肯定下,家长的正能量、闪光点被发掘,家长自己克服困难,自我成长从而带动家庭关系走向稳定和谐;有的家庭陪伴师把在陪伴活动中学到的陪伴技术、方法运用的班级管理和家庭教育中,班级管理胜任力更强,亲子关心更和谐,家庭更温馨。有的家庭陪伴师在陪伴活动中不仅带动了家长的进步,也启动了自我成长,开始审视自己,从原来的惊慌失措、自卑胆怯、成长为后来的积极主动、从容镇定,专业素养得到很大提升。

  2.积极投入,改变自己

  在家庭陪伴师的精心陪伴下,大部分家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思维的改变。家长从原来的不停抱怨自己的孩子到后来更多地表扬自己的孩子;从开始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到后来全方位关注自己的孩子;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到后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第二、情绪的改变。家长从原来的急躁、迷茫、焦虑、愤怒,到中途的努力控制情绪,尝试着心平气和跟孩子沟通,到后来的换个角度看待孩子,情绪趋于稳定,态度更加温和,家庭更加温暖。三、态度的改变。家庭陪伴师在跟家长互动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悟、体会或者态度示范给家长,让家长更有智慧,情绪更稳定,对孩子的问题应对自如,家长又把他的言行举止示范给孩子,让孩子的成长环境更健康,性格发展更健全。

  【参考文献】

  [1]杨静平.线上入户陪伴:家庭教育指导新范式[J].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20(80):7—8

  [2]刘亚英.线上入户陪伴是个艺术活:家庭教育指导新范式[J].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20(80):15—17

  [3]刘莎莎.疫情时期家庭教育指导需要重视的几个关系[J].江西教育:心理健康,2020(20):40—41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