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区域采风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主题研训:心理教师专业支持系统构建的区域化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支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但目前我市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的现状是:心理学专业科班出身的老师占比5.86%,处于新手阶段的有 59.77%,教龄10 年以下占到88.28%,81.25%的心理健康教师所在的学校没有心理教研组或并在其他学科教研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来自于个人自学与摸索的占到56.25%。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间的专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大部分老师心理辅导实践经验贫乏、专业知识与技能欠缺、辅导科研能力弱;一所学校往往只有一个心理教师的配置,使得心理教师只能孤军奋战,工作中最大的困惑是缺少伙伴支持和工作资源;现有的各类培训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持续性,难以满足心理教师需求。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鉴于此,我们结合实践研究,构建出中小学心理教师“主题研训  专业支持”系统,通过主题研训的方式,构建起专业支持的系统平台,在主题研究中进行培训以提升个人专业能力。这种方式方法为我市心理健康教师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主题研训 专业支持”系统是以区域为单位,关注学校心理工作的基本规范,关注心理教师工作中发生的动态问题,以同伴互助的形式,让在专业发展上较为胜任、精干的心理健康教师带动骨干小组中的心理健康教师,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讨、培训、交流和展示,是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的资源共享互助平台、问题解决互助平台、心理支持互助平台。“研”指围绕主题所开展的研讨,“训”指围绕主题所进行的培训,“研训”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结合的过程,需充分体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的教研特点。主题研训中的“主题”既是研修主张,是前提,也是整个主题研训教师成长课程的主线和灵魂。

这个系统主要包括“主题确立、主题研训、主题实践”三个阶段,核心环节又涵盖“三环五步研训模型” (见图1)。

1  “主题研训  专业支持”系统范式流程

一、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确立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主要由心理问题意识、心理教育专业知识和心理教育技能三方面构成[1]。我们从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众多问题中提炼教师专业成长共同关注的焦点和需要突破的专题,形成了“认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学生心理现象和问题行为的识别和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分出若干主题,并分别从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层面构建“主题研训 专业支持”系统的内容框架。下面以“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对于“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老师们最大的困惑是:没有统一教材,上什么?心理健康活动课到底应该怎么上?同一个话题的课堂教学怎么突出学段特点?针对这些问题,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要求,围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的重点内容,从解决“上什么”“怎么上”两个大问题提取出14个主题展开研训(见表1、表2)。

1  基于问题(“上什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研训主题及课例

研训主题

课例名称

入学适应:

“入学,你准备好了吗?”

《我是一名小学生》(一年级)

《你准备好了吗》(初一)

《抓住你,高一》(高一)

悦纳自我:

“做更好的自己”

《多彩的性格》(五年级)

《我与我的偶像》(初二)

《遇见自己——“扣”启自我探索的窗》(高一)

人际沟通:

“沟通,从心开始”

《你会听吗?》(一年级)

《PAC沟通攻略》(初二)

《沟通秘籍,“我向”披靡》(高一)

学习动力:

“爱学习,我能行”

《兴趣,为学习导航》(六年级)

《自我效能感:为学习插上翅膀》(初二)

《积极归因,提升动力》(高二)

生涯启蒙:

“生涯启蒙,遇见未来”

《点亮通通灰城——触梦世界 彩绘人生》(六年级)

《我的未来我能做主》(初一)

《“四度”人生——人生因选择而精彩!》(高一)

情绪管理:

“做情绪的主人”

《学会生气》(五年级)

《掌控情绪,ABC来帮忙》(初三)

《与焦虑和平共处》(高一)

性别角色认同:

“让孩子温柔而坚强”

《畅游性别体验馆》(四年级)

《我的青春我的美》(初二)

《金星与火星》(高三)

学习方法:

“学习旅途,方法同行”

《打破思维的墙》(四年级)

《我有我的学习风格》(初二)

《逃离时间黑洞——时间历险记》(高一)

异性交往:

“趟过异性交往的‘多恼河’”

《走进青春期的友谊》(五年级)

《青春交往之修炼手册》(初二)

《青春的美丽等待》(高一)

应对挫折:

“逆而不退,挫而不折”

《战胜困难  快乐成长》(四年级)

《不如逆风生长》(初三)

《“画”说挫折》(高一)

1中的10个主题,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生都会面临,同时依据不同年龄段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每个主题分别研发了3堂不同侧重点的课例。比如“情绪管理”主题,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授课老师无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在高中,都以“我的情绪我作主”或“做情绪的主”为题,从情绪的四种基本情绪的认知入手,着重讲授情绪调节的各种办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模糊了不同学段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无从谈起。我们经文献查阅和研讨分析,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从提升一种情绪表达能力、学会一种情绪调节方法、调节一种复杂情绪三个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小学《学会生气》一课,让学生学会公开而温柔地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解决了小学五年级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起伏变化大、动不动就生气的问题;初中《掌控情绪,ABC来帮忙》一课,引导学生修正不合理信念,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初三紧张学习生活;高中《与焦虑和平共处》一课,运用正念冥想练习帮助学生专注当下,接纳头脑中各种杂乱思绪的产生与消失,有效缓解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情绪。

2 基于问题(“怎么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艺术研训主题

研训主题

研训内容

研训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探索

1.心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及实施策略。

课例展示

讲座

课堂心理活动设计的优化与创新

1.心理课堂中哪些环节需要设计心理活动。

2.根据主题对经典心理活动进行优化和创新的策略。

体验式培训

讲座

中小学心理课堂的发问与反馈的实践研究

1.梳理心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发问与反馈的各种情况,如引入主题时、游戏后、“冷场”时……

2.梳理总结教师语言表达具体性和生动性的策略。

体验式培训

心理咨询技术在心理课堂中应用研究——以绘画疗法为例

1.绘画疗法在心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课例展示

体验式培训

二、基于同伴互助的主题研训

“主题研训  专业支持”系统内角色有核心成员、骨干成员、一般成员三类。

核心成员:业务精干、胜任的心理教师或教研员、管理者,在某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或资源组织协调上有所专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开展小组研训工作,起到辐射示范作用。

骨干成员:业务胜任或熟练的心理教师,对某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有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意愿,能够承担小组研训的工作与任务,通过小组合作起到辐射示范作用。

一般成员:新手心理教师,具有了解、熟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专业成长的意愿,主动接受培训、参与学习。

核心成员与骨干成员根据个人情况与意愿灵活组成研训小组。需要注意的是,主题研训围绕主题开展研训,系统中每个人在不同的研训主题中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在系统中的角色也会因主题而不同。如图2所呈现的是心理健康教师A的专业发展情况,越靠近核心表明该专业能力或素养的辐射能力越强,越靠近边缘表明该专业能力或素养越需要被辐射。即,心理健康教师A在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方面掌握扎实,可以成为骨干甚至核心成员;在班级辅导实务、个体辅导实务方面较强,可以成为骨干成员;而在心理测量与档案管理、心理健康宣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则是一般成员(图3)。这种角色的变化在研训过程中,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每个人的专长,从不同的角度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智慧,促进多元学习和更全面的专业成长。

         2 心理健康教师A的专业发展情况示意图

3 心理健康教师A在不同专业主题研训中的角色位置示意

主题研训的主体过程大致由“三个环节五个步骤”组成,三个环节是:“准备—研讨—展示”,五个步骤是:文献研究;学情分析;确立目标;整体设计;细节打磨。下面以“生涯启蒙”主题为例进行说明。

        4  “生涯启蒙”主题研训流程图

“生涯启蒙”研训活动持续近两个月(图4),最后以“3堂示范课+1节理论讲座汇报”的形式呈现研训小组成果。整个研训过程体现出以下特征: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