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教育部下发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随着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步推进,学校对其存在认知有了较清晰的把握,但在具体实施上,却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活动形式化、内容碎片化、课程地位边缘化的窘境。如何让事务繁忙的班主任甘心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培养其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如何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宣扬活动,而变成学生身边的、常态化的、有实效的发展性工作?为寻求上述答案,龙泉市第一中学开展了为期三年的“3D”(Develop,意为“开发”)心育模式探索。
Develop 1:依托班主任俱乐部,开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潜能,培训、选拔出一支心育骨干教师队伍。
众多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想真正开展和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光靠一两位专兼职的心理教师难以为继,尤其在山区学校,教师编制紧凑的情况下,更是难以保障,为此,学校需打造一支稳定的、具备一定心理专业技能的多功能教师队伍,能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宣传和筛查,让心理辅导成为学生处理困惑的常规手段,而不是排队拿号式的等待救援。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莫过于班主任群体,他们与学生接触次数多,时间长,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且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既可利用完整的班会时间,也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课间休息、放学后等零碎时间,处理起来更切合实际。
但前提是事务繁忙的班主任乐意且有能力从事心理健康工作,为此,学校借助班主任俱乐部实施开展了一系列举措:
① 内外协调,结合班主任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学会寻找工作中的契合点,提高将心理学知识与技巧应用于班级建设、师生沟通、家校联系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积极邀请著名专家来校开讲的同时,更鼓励班主任队伍中有经验的老师对某一话题进行个人分享。外有邀请全国特级教师吴家树老师、华东师大心理学陈默教授分别做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如何提升教师基本素养,关注学生成长》的讲座;邀请宁波外国语学校优秀班主任吴晓岚老师分享《潜心培育,静心守望——让学生学到可以贯穿一生的品质和习惯》;内有丽水市德育名师俞红老师分享《如何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叶海芝老师分享《家校沟通有技巧》、《如何有效接听家长电话》等系列讲座。
青年班主任周文英老师表示:“学习之后发现班主任工作其实有很多的处理艺术都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会清楚很多,而且也更懂得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他不再只是一个高大上的名词,而是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张傲伦老师则说:“以往和家长沟通是我最头疼的部分,毕竟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后来用了共情、契约式沟通、赞赏等技巧,发现家长也更能理解和配合我的工作了。”
② 有方向性的培训选择,鼓励班主任群体积极参与省市的心育研训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专业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长期定位于德育工作的班主任在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其实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习惯于“管”学生,而忽视学生自我监督体系的培养;习惯于快速解决问题,简单训导,而忽视了尊重倾听的重要性;误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诊断,轻易给学生“贴标签”;多关注“优秀学生”和“问题学生”,忽视了身处中间的大多数学生;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脱节等现象[1]。为此,学校积极鼓励班主任教师外出接受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并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培养,如青春期健康教师培训、心理健康教育B证教师培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培训等,据统计,仅班主任群体外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每年达18人次。
学以致用才能获得更高的价值感,学成归来的教师都要召开分享研讨会,如钱海丹、侯丽菁老师分享《青春期性教育》;廖向东老师分享《班级团辅活动怎么做》;陈秀敏老师分享《筛查危机学生,守护心理健康》;叶溢铭老师分享《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正是这些活动的积累和成长,才使我校能顺利组建一支由丽水市德育名师俞红老师领衔的总计15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团队,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化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力量。
③ 下达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标,提高教师个人实战经验的同时切实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为了加强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把握和实操能力的训练,学校规定每位班主任每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需做到“四选二”,即:(1)打磨一堂精品心育活动课,主题自选;(2)主持一期心育校报《青春驿站》的编辑工作;(3)撰写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论文或主持一个课题;(4)整理并分享一个心理辅导典型个案。并将优秀作品推选参加省市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评比。
践行三年,形成班主任精品心育课21节,心育校报12期,丽水市级以上获奖31项(包括心理优质课、论文、课题、德育新秀、心理健康教育“三优”评比、心理微课比赛等),龙泉市获奖24项,其中更是不乏浙江省心理健康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首届心理微课大赛一等奖、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等荣誉。现如今,班主任心育工作的开展已然带动全体教师关注并认可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认知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懂得自助,学会求助”成为一种新的价值理念。
Develop 2:双线齐开,借助选修课平台,开发系统化的、贴合区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常常因无法保障其师资和课时,使得其发展存在阶段性、应急性的问题,被视为可有可无,名义上重要,实际上或被削弱或流于形式,难以系统化地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进行常态化开展。然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浙江省一级特色示范校创建工作的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广阔平台——选修课。虽然保障了课时,但若要真正落实和推广,还需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和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从而进一步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为切实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开发的实效性,学校提出要把出发点放在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个体思维方式和行为倾向的转变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合理选择和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为此,课程的建设采取双线齐开的方式,一条是以专职心理教师为主的高中生心理活动课系统化课程探索,另一条则是由丽水市德育名师俞红老师领衔,以班主任为主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建设。
现阶段已完成《未知的你我——高一新生适应性心理辅导》,《两性奥秘——高二发展性心理辅导》,《生涯认知篇》(高一上、下册),《生涯探索篇》(高二上、下册),《生涯选择篇》和《三位一体——高考的另一扇门》8本校本教材的编辑工作,其中《两性奥秘》和《三位一体》获浙江省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荣誉,《未知的你我》获丽水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荣誉。下表以职业生涯规划校本化系列课程为例。
高中生生涯规划阶段目标及课程模块设计
阶段 |
一级目标 |
二级目标 |
课程模块 |
高 一 年 级 |
生涯微探
|
明确生涯发展概念,了解自我职业性格潜质、文理能力倾向和社会职业状况,促进生涯意识的发展和生涯目标的树立。 |
生涯认知 |
了解职业世界的基础概念,为自己的生涯目标寻找方向。 |
职业世界 |
||
认识自我 |
了解自我特点和潜能,了解和掌握自我认知的科学方法,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
认识自我 |
|
培养乐观心态,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积累人脉关系,管理自身情绪。 |
人际关系 |
||
认识环境 |
认识、了解高中的学习生活环境,掌握环境适应、人际适应的科学方法,建立自信、积极的情绪。 |
良好适应 |
|
了解高中学习特点和要求,掌握适于高中学习的科学实验学方法,增强入学适应性。 |
学会学习 |
||
高 二 年 级 |
职业素养 |
进一步了解自我特点和价值;学会对人生经历进行梳理,对未来发展建立支持;增强在发展进程中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能力。 |
发展自我 |
培养感恩、宽容的情感品质,增强生命幸福感,增进生涯发展的美好情感体验。 |
美好情感 |
||
职业能力 |
增强亲子、师生人际交往互动,培养合作、竞争的社会交往能力,有效学习奠定能力基础。 |
主动交往 |
|
增强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等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终身学习、有效学习奠定能力基础。 |
提升学力 |
||
生涯发展 |
掌握生涯发展的方法策略,增强生涯发展的执行力、监控力和调节力。 |
生涯发展 |
|
探索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规律和自我要求,建立科学的性伦理、性道德、性价值观,学会自我保护,促进生命健康。 |
探索生命 |
||
阶段 |
一级目标 |
二级目标 |
课程模块 |
高 三 年 级 |
积极信念 |
培养勇敢和坚毅的意志品质,敢于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坚忍不拔,获取成功。 |
坚韧品质 |
增强考前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掌握调节压力、增加动力、科学复习的方法策略,提高应试心理素养和技能。 |
制胜法宝 |
||
生涯抉择 |
对生涯发展有清晰的思考和预期,能科学选择升学志愿,为升学就业做好准备。 |
大学面对面 |
生涯教育课程课时安排方案
年级 |
课程安排 |
最新期刊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