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内职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以绍兴市职教中心为例 虞 杰 摘要:新疆内职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现代课堂教学结构理论,建构符合新疆内职班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民族特点、认知特点、符合学科教学特点等规律,以帮助新疆内职班学生适应新生活,激发学习内驱力,调整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民族认同感为重点,实现以学生爱校、爱学,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目前我校新疆内职班学生心理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我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课程教学和改革,制定课程计划和大纲,探索适合新疆内职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内职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研究背景 根据近日对于绍兴市职教中心新疆内职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调研,发现本校的新疆内职班学生的学习焦虑、自卑倾向、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得分比较高,这表明新疆班学生在学习焦虑、自卑、自责和过敏这四个方面表现比较严重,而且高一的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更为自卑和过敏。此外,高一年级新疆班学生在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上都比其他年级更为严重。 鉴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新疆内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方面的研究,从政治任务、社会发展、素质教育、学生心理发展和世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来分析,我校需要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作出符合现实需要的调整。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校特色心育模式 新疆内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四年来的经验总结,绍兴市职教中心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心育之路。 特色一:一岗四责全员心育 “一岗四责 全员心育”机制,(即教师除了履行岗位职责一岗四责其核心内容是:教职工每一个岗位,除了履行岗位本责以外,还要承担安全责任、育人职责和行风建设之责。同时,具体规定了教职工全员家访、与学生沟通谈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等十一条措施,落实“全员心育,人人受育”的全纳目的。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每学期都会邀请心理专家教授来校开设讲座指导工作,请专家进校园的同时,学校还有计划的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各类观摩研讨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培训交流活动,致力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截止目前全校共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5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7人;持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师数达164人、B证5人、A证2人。 特色二:五育联动创新心育模式 学校努力构建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心理健康教育贯穿生命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四自”教育、综合职业能力教育的“五育联动”心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精神,唤醒和激励了学生成功成才梦想。学校2014年4月由省教育厅确定为中职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新疆内职班的学生在学校不仅是学习,也要在这里生活,因此,丰富的校园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学校也会结合新疆传统节日,为内职班学生组织特色庆祝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国爱校爱家的思想情感。 特色三:家校联动开展亲子辅导 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情况,学校也组织新疆学生的家长团不远万里来到绍兴考察学生在绍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家长放心,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和党的关怀。学校心理辅导室的章国燕老师在辅导心理有困扰的学生时,经常发现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跟家庭教育有关,因此经常会和班主任、家长一起探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家校联动,开展亲子辅导。 特色四:重视新疆内职班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非常重视新疆内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一到高三每学期都开设心理健康课,每周一节,每学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课程内容,包括认识自我、人际交往、学会感恩、理想信念、意志品格、青春期教育、考试焦虑辅导等。通过课堂教育、个体辅导、团体辅导三位一体开展新疆内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已取得较好的成效,使来自天山脚下的孩子,在绍兴快乐健康地成长。 近年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新疆内职班的学生能更快地适应绍兴的学习生活,人际问题、情绪问题、行为习惯问题不断地减少,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增加,课堂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新疆高职班的高考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经过学校的研究决定在2016学年开始将新疆高职班的学生与我校普通高职班学生一起融合教育,并班上课,这一举措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认可。新疆学生能够逐渐融入到本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来,心理健康教育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要手段,以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自助性和发展性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特点。 心理健康课程致力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课程在非智力因素发展上的多重功用决定了心理健康课程在中等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根据《课程标准》将我校新疆内职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按学期划分如下: 1、第一学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1)心理健康教育始业教育。让学生走进心理健康,了解什么是心理、什么是心理学、如何界定心理健康,知道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位置和功能,认识心理健康课程,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要求,有利于开展开学初的新生心理档案建设。 (2)新生心理适应辅导。内职班的学生从新疆远道而来,他们会有诸多不适应的状况,如对学校的不适应、对衣食住行的不适应、对学习的不适应以及远离亲人的不适应。通过心理适应辅导,让他们了解学校各建筑和部门,了解绍兴的风土人情,认识同班同学和各任课老师,适应寝室环境,觉察自己目前的生涯状态,宣泄自己进入学校后的困惑,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 结合新生为期一个月的军事化训练,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 (3)认识自我辅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格特质类型,学会悦纳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价值;协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型态,作为未来职业选择的参考。 2、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1)价值观辅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爱自己、爱父母、爱学校、爱民族、爱祖国。针对中职学生尤其是新疆内职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主要内容除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以外,还要把重点放在生态价值观、责任意识和社会职业价值上来,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时刻不忘祖国的培养,树立团结统一的民族观。 (2)人际交往辅导。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协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中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会“我讯息”的沟通表达方式;了解处理人际沟通的技巧,并学习使用两个最基本的技巧:倾听和共情;正确认识青春期异性交往问题,学习处理异性交往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学会和父母沟通,学会感恩父母;学会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尊重师长。 (3)情绪辅导。让学生学习如何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学习如何宣泄情绪和调节情绪;学习情绪ABC理论,能够了解引起自己情绪变化的是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学会去处理自己的情绪,能够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人际冲突。 3、第三学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1)生涯规划辅导。高二的学生已经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绍兴的生活也有了适应,这个时候应该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了。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正当的休闲活动,发展适合自己的休闲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涯,发展对自己生涯负责的态度;教会学生认识到生涯抉择时可以获取帮助的资源和途径,并学习使用生涯决策平衡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涯期待,订立自己3~5年内学习等各方面的暂定目标,甚至规划更远的职业目标。 (2)学习辅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价值观,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协助学生分享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协助学生学会调节考试焦虑的方法,学习考试应答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处理个别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提高后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记忆、想象、注意等心理品质,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生命教育辅导。要求学生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和创新能力;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通过“三生教育”鼓励每一位学生敞开心扉,直面问题和矛盾,畅所欲言,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4、第四学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1)生涯辅导。继续进行生涯辅导,重点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由于大部分内职班学生要回疆实习或者高考,因此,在这一学期帮助学生进行生涯定向很重要,要协助学生探索职业世界和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学习阅读求职广告,帮助学生选择实习方向;开展实习前指导,让学生学会写求职信、了解职场规则,开展职场礼仪指导、面试指导等职业指导。 (2)高考辅导。解读高考政策,让学生了解目前内职班学生的高考方向;正确认识高考,确定合理的目标,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教会学生应试策略和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加强心理调整。 5、高三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高三内职班学生将进行分流:部分回疆实习、部分回疆高考、部分并入内地高职班并班学习,因此,高三的心理健康教育做课程教学安排,通过集中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开展,内容根据具体需要做安排,大体包括:考试焦虑辅导、考试策略辅导、目标辅导、自信心辅导、人际关系辅导等。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手段,帮助学生增进积极的自我认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从而整体地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要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单单是心理老师一人之责,更需要全体教师共同配合,相互合作,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校的新疆内职班心理健康教育将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 罗可佳. 优化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J]. 中文信息, 2014(9). [2] 黄晓凤.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探索[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6):31-31. [3] 谭银辉.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4] 崔敏, 唐志朝. 内地新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4):57-59. [5] 李英健. 内地新疆中职班后进生管理初探[J]. 新课程•下旬, 2015(11). [6] 许红菊, 操龙德. 内职班学生融入校园文化的路径探索[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6, 24(1):95-97. (作者单位:绍兴市职教中心,浙江省绍兴市,312000) 联系方式:13616856334 QQ:2700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