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提高心理活动课团体暖身阶段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心理辅导活动课成败的关键在于班级气氛是否和谐,学生之间是否互相信任,学生在团体中是否能打消自己的防卫心理,而这一切,与仅仅花时3-5分钟的团体暖身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笔者立足于课堂实践、观摩公开课,现从暖身活动目标、形式、内容、分享四个方面就提高暖身活动有效性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与同仁们商榷。
一、 暖身活动目标-------情绪接纳,增进信任
在活动课初期,学生尚未有足够的情绪、精神准备,对本次辅导活动课要探索的主题和达成目标也茫然不知,团体内开展互动、交流、分享的氛围尚未形成。因此,要打破这种僵局,启动团体动力,活动开始之初需要进行暖身活动,也称之为“破冰”。有效的暖身活动应达到两个目标:
第一,促进学生之间的初步互动,使学生消除防御心理,在团体内营造一种安全、轻松、开放、接纳的心理氛围。团体暖身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促成情绪接纳。
第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活动上来、引发学生参加团体的兴趣和需要、使其在心理上为之后的活动和讨论作好足够的准备。同时,也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在辅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暖身活动形式-------恰到好处,形神不散
游戏、故事和音乐因为其所具有的特性能更好地达到暖身活动“情绪接纳”的目的,因此,也是教师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最常采用的暖身活动形式。
(一) 游戏,营造良好的氛围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游戏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暖身活动形能学式之一。有效的游戏不仅能使学生充分放松自我、流露真情,促进团体成员之间思维碰撞产生火花,还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有助于使团体成员相互信任和真诚分享更与预期达到的目的可谓不谋而合
      案例1:一堂七年级“亲子关系”为主题的心理课暖身活动叶老师这样设计:
老师先让学生做了“爱的选择”的游戏题:1、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娥眉,面容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了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请问,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会(举绿牌);不会(举红牌)。2、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一场经济危机,他破产了。请问,她还像以前一样爱他吗?会(举绿牌);不会(举红牌)。
两题选择题结果一片红灯,这也老师是预料中的,老师不急于转话锋,而是让学生分享各自的想法,然后教师话锋一转说道,“可是,你们知道吗?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老这下学生间却异常“热闹”起来了,有的学生们纷纷举起绿牌,有的学生学生头低着在思索些什么。
正是由于教师的精心预设暖身活动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老师也由此顺理成章地导入了“亲子关系”的问题。关于亲子关系的内容,我们的学生已经听得太多,道理谁都明白,但真正要更是解却并非易事,甚至从一开始学生的心理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而叶老师精心预设跌宕的选择游戏,层层深入,不断深入主题,并最终通过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有一种关系是普遍、稳定而又久远,那就是亲子关系。”一个沉闷的话题由此也得以顺利进行,并很好地达成整堂课的辅导目标。
(二)音乐,渲染积极的情绪
音乐是一种强有力的感觉刺激形式,恰好其分的音乐暖身为个体提供宣泄内心情感的机会,为团体成员创造一个在情感交流中相互支持、理解的平台。辅导教师善于选择和使用恰当的音乐进行暖身同样可达到异曲同工之效。
案例2:一堂八年级“亲子关系”为主题的心理课暖身活动老师这样设计:
王老师播放苏芮和潘玮柏的《我想更懂你》的MTV,歌曲展示了母子间想爱又不知该如何爱的状况,细细品味感人的歌词使很多学生自然想起了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类似场景,体验到了对父母想接近又怀有不满的复杂情绪,因而这首歌为整个团体辅导过程创设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三)故事,引发初步的思考
孩子们的故事就像是潜意识的窗口,包含了直接的言语和隐喻的沟通,显示出孩子们试图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努力。所以,听故事和说故事作为暖身活动 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初步的思考,既能渲染浓厚的心理辅导氛围,又使学生为辅导主题的引入作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案例3:一堂五年级“亲子关系”为主题的心理课暖身活动张老师这样设计:
张老师是借班上课的,她在《天亮了》一首悠扬的旋律中,开始讲述着这个震憾心灵、催人泪下的故事。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同学们,给同学们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同学们也对后续环节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期待,教师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个环节。
三、暖身活动内容----立足生情,紧扣主题
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体,暖身活动的选择应该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如暖身游戏 “面对面介绍”、“唱反调”等都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能较快地解除学生的防御心理,催化团体动力。如全班同学都很熟悉,就不适宜采用那些大风吹这一类适合初识人群、新集体的暖身活动
如上的三个案例,虽同是“亲子关系”的主题,但由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情况不尽相同,所以三位教师都能立足于学生的生情,采用不同的暖身,有效地激发学生了参与热情,激活认知态度,对接下来的主体辅导起到了很好引导作用。案例1中叶老师在七年级的团体辅导中还采用讲故事,还能激发起学生兴趣吗?而叶老师抓住七年级学生半幼稚半成熟的心理特点,采用选择题的方式,精心设计暖身活动,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同样,案例2中王老师对八年级学生进行辅导时,采用了学生当前备受欢迎的歌手的巨作,用MTV中感人至深的歌词唤起学生成长的类比联想,营造了很好的心理氛围。又如,案例3中张老师,抓住小学生爱听故事,及五年级学生对情感话题逐渐变得细腻、敏感的心理特点,讲述经典亲情故事,收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同时,若暖身活动与辅导主题毫无关联,那么团体暖身就如同失去了灵魂,游离于整堂课之外,即使课堂气氛通过暖身暂时升温了,却不免有冲淡主题转移学生注意力之嫌,有害无益。又如在“亲子关系”为主题的心理课中,如果教师以传统的“抓手指”游戏作为暖身活动,有失偏颇,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抓手指”游戏本身具备人际互动的性质,因此作为人际交往辅导活动课的暖身就比较适宜,会取得更好的辅导效果。
总之,暖身活动应立足生情,紧扣辅导主题有的放矢,不要为了暖身暖身
四、暖身活动分享---点到即止,锦上添花
暖身活动后的分享是团体启动的预热,属于较浅层次的交流,一般在暖身活动后就直接进行全班范围的交流,不需要经过小组讨论。因此,在分享中应遵循“点到即止”的原则。
暖身活动后的分享目的仍在于解除个体的心理防御、创设开放、安全的心理氛围。辅导教师应根据该节课中暖身活动的目的,“针对暖身活动的内容进行提问”、“分享在暖身过程中联想到的生活实际”、“参与暖身活动时的情绪体验”等确定一个具体的分享点。并对学生的分享不作对与错的价值判断,倾听、尊重、接纳学生真实的表达,但可以作适当的引导,使暖身活动紧扣辅导主题。
心理辅导课的暖身活动,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一堂精彩的心理课会精心预设,匠心独运,蓄意按排恰如其分的暖身活动,促使学生肢体动起来的同时,更能很好地为主题服务。暖身虽小,却奥妙无穷,不容小觑。精心设计团体暖身环节,并充分挖掘团体暖身活动的教育价值,根据心理活动课辅导主题善加运用,必定对提高课堂教学辅导实效有所增益。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