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为此,2002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中小学校进一步规范和落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2012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进一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科学规范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中对心理活动课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做了充分的说明。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的通知》,又一次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上了新的高度。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活动课无疑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途径和主阵地。那么,要使得心理活动课实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和促进心理发展的目的,那就是必须使得心理活动课能受到学生的认可、接纳,进而内化成学生自己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助力心理活动课的开展,帮助心理教师演绎精彩的心理课堂。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世界文学大师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对于教师来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显得举足轻重,心理活动课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要想演绎一堂出色的心理活动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最终获得心灵的成长。
比如,在《时间管理》主题的心理活动课上,我便首先播放了一首由王铮亮演唱的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在2014年的春晚和元宵晚会都曾上演,还曾被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及,可见该歌的知名度高,传唱度也很高。因此,学生一听到音乐,就被歌曲深深地吸引住了。歌曲一听完,我立即由歌曲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关注到时间管理的话题上,结果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一下子就上来了,继而为后面的课堂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比如,在《学会积极暗示,激发无限正能量》主题的心理活动课上,我首先用一段精彩的实验性视频作为导入,学生就被视频中的实验深深地吸引了,纷纷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视频中的人行道中间明明没有绳子,只是有两个人在两边做出了拽绳子的动作,可是那些路人为何要情不自禁地跨过去呢?这样的视频引入,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自然促进了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顺利地实现了课堂的教学目标。
二、巧用信息技术,营造课堂氛围,促进内心开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防御机制,因此,在心理活动课上,学生因为担心自己的隐私、尊严等受到伤害,在遇到问题或者困惑时,抑或是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藏在心里,不愿意真诚地说出来和同学们进行分享,自然无法实现心理活动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心理课堂上,促进学生自我开放,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是心理活动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对此,我便利用信息技术中的音乐资源,针对不同的教学主题,播放相应的音乐,以消除学生的担心,缓解学生的情绪,继而促使学生打开心扉,说出心声,解决问题,化解烦恼。比如,在《认识自己》主题的心理活动课上,我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用笔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在学生作答的时间内,我便播放一首好听的轻音乐,使得学生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性,能够更好地对自己进行详细具体的描述,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更好的反思,从而促进了后面的分享环节的热烈展开。再比如,在《卸下重压,喜迎高考》主题的心理活动课上,我设置了一个环节,那就是大声喊出自己的高考目标,于是,我便播放了十分劲爆的励志歌曲《相信自己》,学生最开始还是十分的拘束,当听到这首歌时,他们的拘束感就慢慢消失了,随之来的就是一种激情。于是,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学生们纷纷喊出自己的高考目标,释放了自己的正能量,从而为本堂心理活动课取得满意的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内心体验
心理活动课十分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如果没有内心体验,学生在心理活动课上就不可能有多大的收获,自然也不可能有多大的成长。因此,巧妙地使用信息技术的图片、视频等网络资源,则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并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换位思考》主题的心理活动课上,为了让学生明白同一件事,换一种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我便向学生呈现了几张双关图照片。这些照片的共同特点是:选择不同的角度看,就可以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答案。比如同样一张照片,既可以看成是少女,也可以看成是老妇人。通过请不同的学生站起来分享,就可以让学生知道,角度不同,答案不同,且都是正确答案。用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比纯粹的讲解空洞的理论效果好得多。再比如,在《异性交往》主题的心理活动课上,为了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异性交往,尤其避免陷入过早恋爱的泥潭,如果是单纯地告诉学生,要怎样怎样,这无疑容易让学生认为是典型的说教,肯定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于是,我便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了一个由高中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青春微电影,主题是《中学生谈恋爱》,视频里就讲述了一个中学生的恋爱故事,其中有谈恋爱的美好片段,有恋人之间发生矛盾的烦恼,也有分手后的失魂落魄,最终,作为中学生的男主人公发出了自己的感慨:中学阶段,还是一个学知识的最佳时间,不是谈恋爱的季节。这样的一个活生生的来自学生的世界,学生的视角的微电影,学生看得很认真,体验得很深刻,并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自然更容易赞同主人公的观点,因此,其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四、巧用信息技术,拓展传统课堂,开阔知识眼界
当前的心理活动课在中小学的开展,课时显得不足,一般是每周每班一节课后者间周一节课。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自身的特性,可以无限地拓宽心理课堂的时空,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开阔眼界。
比如,在心理活动课上,我向学生推荐了国内外经典的心理电影,让学生通过欣赏专业的心理电影来获得一种成长;我还向学生推荐了诸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等专业的心理网站,让学生去浏览海量的心理知识;我向学生告诉了我的QQ号码、电子信箱、网络博客以及微信号码等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何疑惑,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与我互动,求助求解,从而促进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等。总之,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网络技术,把课堂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宽,使得学生的学习眼界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