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素质拓展训练给心理辅导课的启示

 【摘要】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培训的模式,近年逐渐在大学和中学流行,其在帮助学校打造班级团队精神,塑造学生个人积极心态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统一的课程体系,给一线教师留下广阔的创作空间。心理教师若能借鉴素质拓展训练的优势,将会极大的丰富心理课堂的内容与形式,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开展将会更有效果与影响力。

【关键词】素质拓展;心理辅导课;启示

 

     素质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盟军的舰队受到德国纳粹的猛烈攻击,许多船只被打沉,致使大部分船员葬身海底,只有一小部分的船员幸存了下来。经调查发现,生还者中的大多数不是最年轻的,也不是体格最强壮的,反而是那些相对年龄偏大的海员。因为这些海员普遍有着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求生欲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后来德国教育家库尔特·哈恩(Kurt Hahn)1941年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只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二战结束后,这种模仿真实情景的培训方式被保留了下来,由于它具有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所以被世界各地不同的企业所采用。

现在的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按场地设施分类主要有五类:高空项目、场地项目、野外项目、水上项目和室内项目。其中高空项目有空中单杠、空中断桥、天梯等。场地项目有毕业墙、信任背摔、生死电网、有轨电车等。野外项目有露营、野炊烧烤、定向越野、洞穴探秘等。水上项目有抽板过河、水上梅花桩、浮桶架桥、水上单索等。室内项目有交通阻塞、连环手、齐眉棍等。

素质拓展训练与传统培训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让成员在做中学,先行而后知。其摒弃以往靠说教来传授知识和经验的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特殊的情境,以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多层次的实践体验。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出活动项目中所蕴藏的丰富理念。最后,通过反思来获得更清晰和深刻的认知,从而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进而改变固有的行为模式[1]。学员在体验之后分享,交流之后整合,应用实践于自己的生活。

从上个世纪60年代,素质拓展训练就传入我国香港,1995年北京成立了第一所拓展训练学校,随后素质拓展训练在我国各省逐渐风靡起来。素质拓展训练不仅受到各行各业成人培训的青睐,近年来在大学也逐渐盛行。在一些地区的学校素质拓展训练成为大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2]。而一些敢于尝试的初中、高中和中职学校,为了开拓德育教育的新途径,也在新入学或者毕业班年级邀请专业的拓展机构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帮助学校打造班级团队精神,塑造学生个人积极心态。

相比之下,同样关注体验教育的学校心理辅导课程至今没有统一课程,而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因此虽然没有统一的课程,却也给一线教师广大的创作空间。国内在最近几年也陆续看到了一些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相关教材,大多都是一线教师们集合起来将自己的经验进行了分享,比如阳志平老师联合各地一线心理教师合力完成的《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贵阳一中袁章奎老师也将自己实践经验编著成书《中学班级心理团体活动142》。而今后也肯定会有更多的优秀著作问世,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具有生命力。

但在一线从事教学,心理辅导课也并非可以直接“拿来主义”,而是基于自身学校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下,针对具体的主题和问题,组合内容,创新形式,设计方案,实施课程。在开展心理辅导课程的实践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科化、游戏化,有时缺乏内容,有时缺乏形式,使得心理辅导课效果受到学生、其他教师的质疑[3]。传统的学科教学重视学生对信息(information)的积累和学习,而心理辅导课更多地注重体验后的成长改变(transformation)。但就如同小树不知不觉会长大,人们不注意会很难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很多时候是隐性的,不像其他学科教学的效果,成绩高低便可知晓。在周围都是传统教学的课堂环境中开展心理辅导课,就会有同事问,你的课就是带着这群孩子玩呀,甚至一些班主任见到沸腾的课堂场面,面色会变得凝重。尤其在临近考试,心理辅导课就会基本上被其他老师抢占掉,背后的原因不言自明。

结果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学校会花很多的资金邀请拓展机构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而另一方面在学校内部忽视心理辅导课对学生在心灵体验方面起到的建设作用。那么这里面的原因究竟是为何?

以我们学校为例,即使高中三个年级都开设了心理课,但每年9月我们的高三学生还会前往拓展基地参加为期一天的训练。而在拓展训练快结束时,尤其是毕业墙环节,班级学生早已被感动得泪流满面。当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见到这样的情景,自然也会忍不住留下感动的泪水。除此之外,学校会在高三即将毕业时举行成人仪式,同样会邀请拓展机构的教练开展主题为“感悟人生,放飞梦想”的活动,活动时长150分钟,参与人员是所有毕业班的学生、家长及教师。现场的活动形式其实就是心理教师熟知的“盲人与哑巴”活动,但是拓展教练结合冥想和富有感情的语言,最后家长及学生,包括现场的教师全被深深感动,流下泪水。从去年开始,学校又在高一新生中增加为期一天的素质拓展训练,每周一班,依次进行。

素质拓展训练的效果非常震撼,获得学校的认可与接纳。而这样的效果离不开素质拓展训练的优势,第一学生是付费参与的,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第二拓展基地设施完备,环境优美,让学生亲近自然,本身就释放了压力;第三拓展教练大多是退伍军人,本身具备良好的军人素质,学生很容易做到令行禁止;第四拓展训练全天进行,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拓展项目可以充分进行,让学生有所体验;第五拓展项目经典,安排合理,环环相扣。

将心理辅导课与之进行对比不难发现,我们的条件有限,没有办法像素质拓展训练那样开展工作,缺少道具,缺少场地,缺少时间,但是我们会发现素质拓展训练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第一,素质拓展训练以体验为核心,先行动后知晓的精神内涵,给心理辅导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当年轻教师不知如何上好心理辅导课的时候,可以去拓展基地观摩学习一下。

第二,心理辅导课可以增加拓展训练的内容。虽然一些拓展项目需要场地设施,甚至比较危险,但是我们会发现有一些项目是可以在学校的环境中展开,比如:用于管理培训的雷阵活动,用于团队合作培训的解手链,拯救大兵(或者南水北调),用于沟通培训的驿站传书等。在袁章奎老师的著作《中学班级心理团体活动142》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比如穿越电网,领袖风采等活动,这些都是极为经典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

第三,心理辅导课可以有丰富的组织形式。观摩素质拓展训练,我们会发现拓展教练利用音乐和灯光烘托氛围,利用冥想将学生带入内心深处,利用自身富有感情的语言唤起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极大地促进了素质拓展训练的体验效果。心理教师开展心理辅导课,可以学他们的技巧,将活动形式科学组合,增加学生心灵体验的易得性。

第四,心理辅导课可以增加自己的独特行为系统。素质拓展训练在开训的时候会进行简单的队列训练,队列训练会始终贯穿整个活动过程,这是借鉴了部队的训练管理方式。教练与学员会进行积极的语言互动,比如教练问,各位学员大家好,学员需要加上手脚的动作同时回答,好,很好,非常好。这样的行动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体验。

第五,心理辅导课可以尝试增加活动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体验与感悟过程。在笔者刚工作的时候,观摩拓展教练开展训练,笔者就将素质拓展的精神迁移到心理辅导课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也获得学校及老师的支持。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也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学校同意在高一年级每周一开展为期一天的心理辅导日活动。每个班依次停课进行,一个学年所有班级顺利完成。在心理辅导日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班主任老师非常感动,学生也是泪流满面。学校心理辅导课同样可以做出素质拓展训练的效果,得到学校和其他教师的认可与支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素质拓展训练对心理辅导课有着很多启示。心理辅导课是我们心理教师的一个重要阵地,在进行阵地建设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看清现实,没有学校的认可,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支持,心理辅导课开展将会有巨大的困难。心理教师借鉴户外素质拓展的优势,将会极大的丰富心理课堂的内容与形式,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开展将会更有效果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刘妍.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培育创新型人才[J].思想教育研究,2009,(169):33-37.

[2] 梁广辉,朱海涛,尹燕涛,古令.开展户外拓展训练的作用和机遇——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10-211.

[3] 杨彦平.对心理辅导课“质疑”的质疑[J].思想·理论·教育,2003, (4):69-71.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