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小组讨论与分享”中的指导策略

 小组讨论与分享”指导策略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  林盛

 

[关键词]心理健康活动课;小组讨论与分享;指导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它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以教师点拨、指引、导向为辅”。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这一理念仍然可以很好地得到贯彻执行,既防止“讲授式”的知识灌输,又防止“活动式”的游戏充斥。而“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要素,需要在“小组讨论与分享”环节中得到融合和深化。在阶段,教师应在引导学生自省、分析、分享中下功夫。

 一、勇于自省是问题解决的钥匙和关键

在小组讨论中,由于小组成员的成长经历、世界观、价值观等个体差异,导致对事物的看法产生分歧,出现同伴冲突,或内心不愉快是常有的事,可以教给学生如下的处理方法:一是停止“不恰当”的行为,如责怪、辱骂、攻击等;二是停止“不合理”的认知,如:“都是别人的错”、“只有我的意见才是正确的”、“这个群体不接纳我”、“我就是个失败者”等;三是停止负性情绪体验,如愤怒、焦虑、嫉恨等四是缓慢地深呼吸,把身体内的不舒服的感觉都呼出来;反省自我行为、自我思想、自我需要。

如在“理性消费”(《中学生心理健康》,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版,高二)中探讨“学生校园手机依赖”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手机依赖的标准进行自我反省,“我是否有手机依赖?如果有,这种依赖是怎样形成的?我有能力克服这种依赖吗?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能做什么?”这些现实问题无疑会让学生在对照自我行为中感到矛盾而困惑,因为他们中有一部分人确有这些行为,甚至有“手机依赖”的某些症状,要摆脱“手机控”实则不是一两天能达到的。自省需要面对现实,不回避,不抗拒,在教师的指导下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自省是要让学生与学习生活实际联接起来,看看自己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借助哪些途径可以达到目标,还需要努力和积累那些知识技能最终解决问题。通过自省,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优势、缺陷、困惑记录下来,在小组讨论中有目的地收集信息,或者抛出问题,让集体的智慧来帮助学生解决自身问题,感受团队的力量,增强团体动力。

二、理性分析是小组讨论的延伸和渗透

在有关早恋的课程《因为等待所以美丽》(《心理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版,职专一年级)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朋友告知你,她不小心已经有了性行为,她不敢对父母说起此事,但又害怕怀孕。你的第一反应如何?你会建议她如何去做?”

有关性的问题要放在桌面上讨论尚且不易,何况小组是男女生的集合体。面临这种情况,教师要有先见之明,让学生放下包袱,就事论事,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去分析:

(一)分析所讨论问题的消极影响是什么,对当事人造成哪些影响。

分析消极影响能给学生更多的警示作用。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过早性行为会对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过早性行为和无承诺的性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会给自己与社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

按照这样的方向,学生就不难探索出更多有关“过早性行为”消极影响的观点

(二)分析心理问题的积极面有哪些。

分析问题的积极面能让学生全方位地看问题,把不利因素转化成有利因素,这样才不会让当事人感到“糟糕至极”、“无可救药”。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坦然接受现实,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情感付出。通过以往的经历可以看到在目前这个年龄,谁都没有能力去恋爱,没有能力去为恋爱负责。因此,什么年龄做什么年龄阶段的事。

(三)如果我遇到同样的问题该怎么办?

1.停止抱怨和自责:抱怨和自责只会陷入更多的纠缠里,屏蔽了理智思维,让当事者头脑发热,行为变得茫然、冲动。停止抱怨和自责犹如紧急刹车避险,把动力转向内在,在冷静中思考,在思考中决定。

2.分清责任:分不清责任或混淆责任是逃避,把责任全部承担是自责、自罪的根源。面对已经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要分析责任的轻重,分清哪些问题是自己应承担的部分,哪些是别人的责任。责任分解能够减轻压力,更有针对性地去弥补过失。

3.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是青少年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诚实、善良、正直、果敢的优秀品德的有效途径。对于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不推诿,要勇敢面对。

4.立即行动: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付诸行动。

三、真诚分享是小组讨论的总结和升华

   1.积极关注同伴的发言,在肯定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发表自我见解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顾及同伴感受,营造积极、和谐、安全的小组氛围;学会在肯定、包容同伴意见的基础上发言;发言时要把握时间,表达清楚,条理清晰。当同伴在小组分享时要当“好听众”,可以把分享中的精彩片段或与自己意见相左的部分记录下来,有机会时再补充说明。如果没有机会,自己已经分享过了,那么可以在课后找同学深入分享,或找老师探讨。

    2.不人云亦云,简单附和,要有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

   讨论中的分享能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好习惯,能够多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拓展思维。在小组讨论中,由于时间有限,对于相同的见解就不宜在讨论中重复。从某种意义上说,小组讨论就是智慧的碰撞,是脑力大激荡。要形成有独特见解的智慧人需要广博的知识独特的见解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精心引导学生善于收集、整理和利用资料,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言简意赅,一箭中的

分组讨论要把握中心不要停留在细节上斤斤计较或纠缠不清,否则会让其他小组成员感觉别扭,而且还有可能偏离讨论中心,牵扯出好多其他无关紧要的问题,夸夸其谈,离题十万八千里,让人不胜其烦。当出现这样的现象时,小组长要及时提醒,言归正传。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发现具有较好人缘,具有较强亲和力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培养他们的管理策略和调控能力,以便在小组讨论中实现“效率最大化”。

 

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时要到各个小组巡查,以便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惑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善加引导,突破“瓶颈”。在分享中,教师要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或言语即时鼓励学生勇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观点。对于个别胆小、紧张、焦虑的学生也需要鞭策他们走出“自我设限”,适当鼓励他们在团体的帮助下增强自信心。通过以上指导策略,“小组讨论与分享”环节的重要作用才能在一节课中凸显出来,才能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