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单元教学的“菜单式”设计
厦门市滨东小学 王婷
摘要:本文以美食丰富且可按需选择来类比心理单元教学的多元需求,提出“菜单式”设计与选择的概念,强调其在心理教学中的潜在价值与创新性。阐述当前心理教学面临的课程僵化、难以满足不同班级或学生需求等问题,说明“菜单式”教学如何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心理单元教学,菜单式,课程设计
笔者常年从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和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并非个例,刚入职的年轻老师有疑惑,有经验的老教师也有困惑。
问题一:和其他学科有课标和教材相比,心理活动课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但无教材,心理教师往往是根据纲要中的学段要求来安排各个主题的课程。部分老师采取平均分配主题课时的方式拟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以达每个主题都能涉及,但产生的结果是内容分散,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且容易造成不同学段的课程内容相似,甚至是素材和资源的使用重复,学段间产生交叉,这样,教师备课容易混乱,学生上课也容易产生“已经上过”的错觉。
问题二:部分老师有意识地进行内容整合,按主题安排单元,但又担心覆盖的内容不够全面,而且在听过其他老师上的好课后想模仿、想尝试时,好像安排不进原来设计的单元里。另外,心理活动课虽然有了一定的政策保障,但课时总量相对较少,按两周一节课来计,一学期大概只有6-8节课,如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一个学期大概只能完成一个单元。
问题三:同一个年级的心理活动虽然主题相同,但是因为班情、学情不一样,每个班级所需要的内容和方向也会有差异。如果课程僵化,教师用一套教案上所有班级,那么可能难以满足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需求,偏离学生学情,教学达不到目标和效果,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为破解这些问题,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摸索出“菜单式”的心理单元教学设计,就犹如吃美食一样,不仅可以选择菜系,还可以选择主菜、配菜、蘸料等等,自由搭配口味,丰俭由人。
一、“菜系”——设定单元主题
菜系是风味导向,川菜麻辣鲜香、粤菜原汁原味、鲁菜酱香醇厚、闽菜清淡鲜美、浙菜清香嫩鲜,选择吃哪个菜系的菜,决定着一餐美食的基调。单元主题设定就如同菜系选择,是教学的核心基础,需要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及普遍需求来确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中年级的心理活动课的内容要求包含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活和社会适应。细品内容要点,其中认识自我和角色意识有关联,社会角色及行为表现会影响到人际关系,情绪调适与学习状态、学习心理密切相关。可以说,各个主题之间是一个交织缠绕的网,无法割裂,也不可割裂。以哪一个主题作为方向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和主题之间怎样进行重整和重构,这都将影响内容选择和课程安排。
10岁左右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在这一身心发展的重要节点,笔者根据詹姆斯的自我概念理论在四年级设计了一个“认识自我”单元的七个课时,以绘本《做个机器人假装是我》为线索和主要资源,引导学生从自我探索、他人评价、技能获得等多角度探索自己。第一课时引导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第二、三、四课时以自我的三个维度作为理论基础,分别从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探究;第五课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感受自己的优势和能量,树立信心,为悦纳自己打下铺垫;第六课时引导学生客观互评,以积极心理的视角看待自己的不足,思考不足的正面价值;第七课时进行单元整合,知道整体的“我”与各部分的关系,达到整体与部分的和谐统一。这个单元指向“认识自我”主题,但融合了学习兴趣、学习技能的探索,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同时还在学生相互评价之时引导人际交往的注意点和技能。
二、“主菜”——确定关键课程
主菜是宴席中最主要的菜,决定整桌美食的营养架构。单元设计中的关键课程就像主菜一样,安排得当能提升整个单元的教学品质和教学效果,是奠定整个单元教学的关键,也是满足学生基本心理成长需求的关键。为此,笔者针对不同单元主题,设计了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主菜课程”。
首先以三年级“学会学习”单元为例。笔者所在区域的学校一般是从三年级开始安排心理活动课。十几年来,在刚接触每一届的三年级学生时,都会感受到学生上课插话、做小动作、讲小声话或发呆神游等现象,故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开展注意力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是学生的普遍需求。因此,笔者将倾听能力培养、注意力培养课程作为单元关键课程,在三年级每个班级的心理活动课中都将这两课设置为必上的“主菜课程”。
再以四年级“情绪调适”单元为例。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年级的内容要求“要引导学生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开展情绪调适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笔者按照“认识情绪、觉察情绪——接纳情绪、调节情绪——管理情绪、陶冶情绪”的思路进行了单元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识别并觉知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生气、害怕、忧伤等生活中常见的情绪,通过不同角度看到问题,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感受快乐情绪带来的积极能量和意义。其中,在活动体验中认识情绪、尝试用不同方式合理表达情绪是这个单元的基础,设置为必选的关键课程。
三、“配菜”——选择搭配内容
配菜是饭桌上很重要的一门学问,其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菜的色、香、味、形和营养价值,也决定到整桌菜肴是否协调。心理单元教学中的“配菜”是对关键课程的补充、搭配和拓展。
围绕单元主题,除了设计“主菜课程”,笔者还设计了系列内容、形式、资源不一样的“配菜课程”,再基于班情展开“选菜策略”,从众多“配菜课程”中灵活选搭,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菜单,以适合不同班级的学情需求。例如前文提到的三年级“学会学习”单元,除了倾听能力培养和注意力培养这两节课外,笔者还设计了适合这个学段的观察力、想象力、阅读兴趣、勤学好问、时间管理、目标设置、学习心态等一系列学习心理辅导课,再分析不同班级的现实情况,并向班科任教师了解班级需要调整的方向,根据班级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已有的表现和需求,从“配菜课程”中选择搭配,构建出一个贴合班级实际需求的教学单元,最大程度满足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心理成长需求,助力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例如:有的班级拖拉的学生多,则选择以绘本《慌张先生》为主体的课程“告别小拖拉”;有的班级阅读氛围较低,则选择“我与好书交朋友”为题的阅读兴趣培养课;有的班级科任教师提出学生不太懂观察顺序,抓不住事物特点,则选择“观察有技巧”一课,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有的班级科任教师提出,近期恰逢语文正在教学想象力单元,这种情况也可以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安排想象力训练课程,与语文学科形成呼应,相辅相成。
四、“蘸料”——适配教学资源
蘸料不是一道菜,却有着“灵魂蘸料”的美称,因为有它,弥补了菜品口味的不足,极大丰富了食客的味蕾。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运用就像调制蘸料一样,用的好是点睛之笔,用的不好则将使教学设计黯然失色。
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教材版本多,还有来自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心理实验、测评工具、视频音乐、绘本书籍,还有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等,就像配料台上的各种酱汁、香料,让人目不暇接。
“学会学习”单元中,笔者在设计时间管理相关课程时,收集到了许多教学资源,有:理论“四象限法则”、方法“番茄工作法”、实验“感受一分钟”“石头、沙子、水”、故事“时光老人和流浪汉”“慌张先生”、游戏“时间挑战赛”、学习单“时间馅饼”“计划安排表”“周末巧安排”等。资源很多,但不能在一节课中无限累加或堆砌,否则将造成目标模糊、内容分散或冗余甚至冲突的结果,可能导致目标无法落实,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技能,无法在学习生活中实施运用。因此,选择教学资源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再围绕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并通过整合、改变等方式整合不同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情绪调适”的资源更为丰富。仅以情绪为主题的绘本就数不胜数,内容覆盖喜怒哀惧各种情绪,从基本情绪到复合情绪,从认识情绪到调节情绪。视频资源也在不断更新,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头脑特工队”,已从5个小精灵增加到9个小精灵。这些资源都贴合主题要求,也都非常有意思,难以抉择。对此,首先可以将相似资源罗列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标注使用利弊;其次提取资源中和课题内容相关的片段,建立资源库;再根据各班喜欢的方式选择资源,完善教学设计;亦可提前规划,有意识地将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进行顺序组合,交叉使用资源,让单元各节课在形式上更加灵动。
五、“外卖”——开发线上课程
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外卖行业应运而生,凭借其便捷性和即达性,一跃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线上课程也同样具有便捷性、即时性。作为对线下心理单元设计的补充,笔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为家长提供了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供学生、家长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选学习,打造“学校-家庭”“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交融的多条双线混融学习渠道,达成心理单元教学的多元目标与全面育人效果。
依然以三年级“学会学习”单元为例,除了线下课程之外,笔者为学生准备了“时间管理小能手、专心学习小能手、自我控制小能手、开学适应小能手”等争创小能手系列线上游戏课程,同步也为家长提供了“三年级现象、看到成绩后……、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让孩子爱上学习”等家庭教育微课资源。
再以“人际交往”主题为例,笔者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不同学段的内容要求,在三年级设置了友善品质培养为题的单元,在五年级则设置了以交往技巧培养为目的的单元,并且配套设计了线上家庭教育微课课程,中年级的家庭教育课程设置了亲子沟通单元:心里有座“火焰山”、我的姿态我做主、沟通也会有暴力、每句话都好好说;高年级的家庭教育课程设置了青春期专题:与青春期的孩子聊天、与青春期的孩子做朋友(上)、与青春期的孩子做朋友(下)、和孩子一起聊生涯。
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个体需求和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和安排学习时间,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个性化与有效性。
综上,“菜单式”的心理单元教学设计能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性与局限性,增加教学的灵活性与个性化,精准适配不同班级需求,提高心理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张弛有度、营养均衡且充满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深度教学的逻辑:超越二元之争,走向整合取径[J].中小学管理,2021 (5):2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8/moe_27/tnull_450.html.2012-12-11.
[3]苏巧妙.聚焦小学高年级学习品质培养的“备教学评”一体化心理课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27):34-38.
[4]秦文英.关于“北师大”《心理健康》六年级上册“学会学习”大单元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22(02):114-116.
作者:王婷
单位:厦门市滨东小学
通讯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东路216号
邮编:361004
联系电话:13600978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