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教养理念在初中家长心理沙龙课程中的创新融合
袁媛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苏州,江苏,215000 )
摘要:为了积极应对初中阶段亲子关系中的挑战,并推动其向积极方向转变,本文巧妙地将正念教养理念融入家长心理沙龙课程中。课程设计中注重接纳性、融合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并强调亲子双方的正念互修,注重课程效果的长期反馈。通过融合正念呼吸、慈爱冥想、身体扫描等多种正念练习,构建多层次,多感官,多维度的课程体系。目的是能够深化亲子间的情感联结,有效促进彼此间的理解与和谐共处,为初中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正念;家长心理沙龙课程;创新融合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学生初中时期被常称为“亲子关系的危机期”,这个时期是人生关键而有特色的阶段,是个体由不成熟的童年向成熟人生过渡的时期,极易产生亲子冲突[1]。心理和教育领域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亲子冲突最频发的时期,孩子在这一阶段自主意识增强,开始寻求独立,与父母的观念分歧逐渐显现,对父母的管教和约束容易产生反抗情绪,从而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甚至危机[2]。而且家庭还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其内部关系的变化受到社会变迁、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在多元且复杂的影响下,亲子关系愈发需要得到细致入微的引导与呵护。学校,作为连接家庭与教育的关键桥梁,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更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开设家长心理沙龙等创新课程,搭建起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温馨平台,携手跨越成长路上的种种“挑战”。基于正念教养理论的初中家长心理沙龙课程旨在引导父母们以非评判性的视角,深入观察并细腻感知孩子的内心需求与情感波动,从而在理解与共鸣中建立起更加坚固的情感纽带。同时,通过教授正念技巧,帮助家长学会自我觉察与情绪管理的艺术,有效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侵扰,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经典家长心理沙龙课程的局限性
(一)模式固定僵化
目前经典家长心理沙龙课程基本遵循固定的流程和模式:在主题的设定上,往往以“情绪管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亲子沟通的策略”等为方向;在组织形式上,一般以“专家讲座”、“小组讨论”以及“案例分享”等方式开展,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而实际生活中,家长因为教育背景,生活经历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因此需要对课程的模式进一步优化创新。
(二)专业理论支撑不足
随着心理学理论迭代更新,在家长心理沙龙课程实施过程中,理论支持的不足愈发凸显,例如,某些课程可能详细介绍了情绪智力的培养方法,但却未能针对家庭教育中常见的情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因此需要确保课程理论的前沿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实践性,从而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指导。
(三)持续跟进与反馈机制缺失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比较关注短期的培训和交流,缺乏长期的跟踪和反馈。例如,当导师邀请家长分享上一期沙龙感受时,家长分享:刚结束课程回到家中,还觉得非常有用,也能及时的运用课程中的方法,但是持续不到一周时间,就恢复原状了,也无力再去做改变。所以反馈机制的缺乏,会使家长在回归熟悉的家庭环境后,无法保持课程的有效性,或者解决新的问题。
二、正念教养理念在家长心理沙龙课程中的创新性
(一)引入正念教养理论作为课程核心
正念(Mindfulness)是一种有目的的、不评判的、对当下的注意和觉知[4]。它强调将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刻的体验,包括身体感觉、情绪、思想等,并以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去面对它们。正念教养是将正念运用于亲子互动中,包含三个要素:自主权、同理心和接纳,将其引入课程设计作为核心,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强调亲子双方的正念互修
亲子正念与家庭亲密度有紧密联系,所以家长心理沙龙需要注重亲子互修,例如开展正念饮食亲子活动时,鼓励家长与孩子相互观察对方的进食过程,注意对方的表情、动作等细节,家长向孩子分享对食物味道、口感的感觉,并专注倾听孩子的分享,以此建立情感共鸣;设计以“正念绘画亲子共创”为主题的活动,在绘画的共同觉察中,增进情感交流和创造力,最终提升家庭亲子关系的质量。
(三)注重课程效果的长期反馈
从首次课程开始,导师需要让家长领悟到,正念教养不仅仅是一种短期的学习策略,更加注重的是将理论带入生活中,成为伴随终生的教育理念。在授课过程中,提倡家长通过家庭幸福日、亲子畅谈等各种契机,将正念教养理念融入家族文化中。并且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心理健康跟踪系统监测等方式,持续关注家长的学习进展和成长感悟,同时当家长在实践正念养育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三、正念教养理念在家长心理沙龙课程中的融合实践
(一)课程设计原则
1.接纳性
正念理念注重采用接纳的心态应对当下的身心体验、感受,不评价地保持觉知,不回避自己的真实感受[5]。正念教养理论指导下的家长沙龙课程,注重培养家长的情绪认同和情绪共情能力,而不是将注意力聚焦于解决问题上,提倡用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行为问题,从而引导孩子调动自身潜力,走出困境。
2.融合性
在课程的设计中,注重将正念教养理论与家庭教育实践相融合,例如将正念练习融入家庭日常活动中;将正念活动和非正念活动相互融合,例如融入表达性艺术治疗以及外化技术等;通过融合性合作的方式,调动家长之间互助精神等,设计灵活融通的正念家长沙龙课程。
3.实践性
部分正念活动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较高,而且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意义并不是十分明显,所以在活动选择中,选取正念静坐、身体扫描、正念行走等活动,增强活动的体验性和趣味性,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和效果评估,注重理论和实操的结合。
(二)课程体系与内容
结合心理学教材以及学校心理沙龙开展的实际,设计了正念教养初中家长心理沙龙课程体系(见表1)
本课程旨在通过以正念为核心的家长心理沙龙系列活动,培养家长的正念教养理念,提升亲子沟通技能,增强情绪管理能力,以更加开放、接纳和理解的态度陪伴孩子成长。
表1:正念教养初中家长心理沙龙课程体系概览
序号 | 主题 | 活动目的 | 正念活动 | 活动过程 |
1 | 你好 正念 | 建立团队安全感,引导家长初步了解正念理念 | 正念饮食 | 1.社会计量:组建小组、设计宣言 2.正念品尝:品味“蓝莓”,引入正念理念 3.倾听和分享:收集家长对于课程的需求 |
2 | 接纳与表达 | 引导家长学会表达、倾听,全面介绍亲子沟通技巧 | 正念倾听 | 1.倾听互动:解锁魔法通关卡 2.正念秘语:化解亲子冲突 3.总结和分享 |
3 | 自我力量探索 | 引导家长培养孩子专注力 | 正念冥想 | 1.观看视频:《传球实验》 2.冥想体验:体验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3.总结正念在生活中的延伸 |
4 | 关系的自由 | 引导家长陪伴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 觉察想法 | 1.正念静坐:专注“观手机”察“念头” 2.心理剧扮演:觉察孩子玩手机背后的需求 3.重新正视孩子和手机的关系 |
5 | 让爱 流动 | 学会识别孩子情绪,接纳孩子情绪 | 情绪调节 | 1.绘制情绪九宫格:体验亲子互动模式 2.情绪对话:运用正念情绪化解冲突,修复关系 3.表达爱和接纳,获得疗愈 |
6 | 家庭 之舞 | 针对家庭冲突的专题教育指导 | 正念对话 | 1.音乐意象:修复冲突 2.行为雕塑体验:通过雕塑扮演的方式,演绎家庭困惑 3.空椅子技术:让家长学会换位思考,获得与孩子对话的方式技巧 |
7 | 青春的色彩 | 帮助家长给与孩子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有效指导 | 身体扫描 | 1.身体按摩操:通过身体放松,缓解压力 2.绘制生命历“橙”卡:觉察青春期孩子的需求 3.练习和巩固,总结交往技巧 |
8 | 家庭 图谱 | 针对二胎家庭的专题教育指导 | 慈爱冥想 | 1.观看视频:《二孩家庭的幸福密码》 2.心理魔法壶故事创编:绘制五宫格家庭图 3.静坐冥想:看到孩子背后的情绪需求,讨论相处技巧 |
9 | 体验与成长 | 从家长角度帮助孩子进行升学规划 | 初心教育 | 1.正念呼吸:放松身心 2.绘制生涯彩虹图:通过家长和孩子生涯图的比对,学会支持孩子的人生规划 3.冥想放松:回顾初心,接纳自我 |
10 | 正向力量联结 | 帮助家长临考前给与孩子调节压力的方法 | 觉察愉悦 | 1.手指呼吸训练:缓解情绪 2.压力外化技术:绘制压力下生活中的欣喜 3.寻找面对压力的积极资源,帮助孩子释压 |
11 | 爱与 支持 | 帮助家长在临考前更好的陪伴孩子 | 正念行走 | 1.正念行走:打卡校园网红点 2.绘制能量资源瓶,找到亲子关系中的正向引导力 3.倾听分享,获得支持感 |
12 | 正念 奇迹 | 引导家长用正念更好的自我关怀,传递孩子力量,获得生活奇迹 | 正念关怀 | 1.正念活动:正念课程回顾 2.蝴蝶拍:在正念冥想中拥抱自我 3.反馈总结正念学习的收获,赠送感恩卡 |
(三)课程活动实践
以表1中“正向力量联结”主题为例,简要介绍初中家长心理课程具体活动实践流程。
1.导入:手指呼吸冥想(约10分钟)
简短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强调正念冥想对初中生压力管理的积极作用。邀请家长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进入冥想状态。引导家长以手辅助,每呼吸一次就轻抚一根手指,通过冥想指导语,想象自己是一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守护者,正在温柔陪伴着孩子。鼓励家长保持对呼吸的觉察,同时想象将这份专注与力量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坚定和自信。
2.正念主题活动:绘制欣喜(约20分钟)
此阶段是正念技术和外化技术的融合使用,通过外化技术,引导家长将自身和压力进行分离,用绘画方式让家长将压力表达出来,家长们会将压力画成“一团火焰”、“高耸如云的山峰”以及“暴雨”等,让家长在表达宣泄中将问题具象化。接着通过“愉悦事件”的觉察冥想,引导家长将亲子互动的美好瞬间画在压力周围,以此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去“面对问题”、“打败问题”。
3.绘制四宫格:获得支持感(约15分钟)
正念主题活动结束以后,引导家长填写“支持资源四宫格”,分别从“能量自我”、“重要他人”“热爱事物”以及“支持寄语”四个方面构筑自己的支持系统,从而化解压力。
4.分享聆听:解压妙招(约10分钟)
基于前期体验的基础上,由家长总结释放压力的妙招,例如家长分享:可以吸收大自然的疗愈力量,比如“抱一抱大树”,通过“将烦恼写在纸上”进行表达和宣泄,“安静地陪伴宠物”也可以让内心获得平静。导师及时进行总结,并鼓励家长回家后与孩子一起尝试。
5.课后作业:幸福家庭日(约5分钟)
为了巩固和反馈,邀请家长回家与孩子分享收获,共同填写“支持资源四宫格”,形成亲子版“支持资源八宫格”,从而将正向力量形成互动联结,最后邀请家长填写反馈表,收集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和优化。
四、正念教养初中家长心理沙龙课程的展望目前初中家长心理沙龙课程已经进行了五年实践实施,组建了一支由专兼职心理教师组建的正念导师团队,并且通过校内外培训的方式加强团队的专业性和凝聚力,通过持续传播正念理念,发挥正念教育示范效应,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完善。
(一)注重跨学科融合
发展心理学的跨学科模型“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提出,任何心理发展现象的背后都存在生理、社会和心理机制的互动和链接[6],因此在主题设置上除了目前与音乐艺术融合之外,可以辐射至生物、地理,体育、化学等多个学科,例如正念情绪的主题,可以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多角度融合开展,借助生物学和化学知识,更深入的觉察情绪。
(二)推动信息技术创新
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正念教养课程的深度融合,利用园区易加教育平台等先进技术手段,通过在线平台分享正念教养的优秀案例,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易加心育”APP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有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沙龙活动,以此扩大正念教养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三)编撰正念教养案例集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收集和整理实际教学案例,编制《念力启航:正念教养之路》、《静水深流淌:正念教养实践录》以及《正念心旅:正念教养精粹》等系列案例集,展示正念教养在改善初中生亲子关系中的显著成效,为广大家长和教育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五、参考文献[1] 郭炳宏. 正念教养对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 (18): 10-16.
[2] 元淑芬,徐柏露. PAC理论视角下初中生亲子沟通现状调查及教育建议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 (20): 9-12.
[3] 杨华,雷望红. 县乡的孩子们[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
[4] 陈晓,周晖,王雨吟. 正念父母心:正念教养理论、机制及干预 [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 (06): 989-1002.
[5] 杨海雁. 运用正念认知疗法缓解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探索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 (07): 51-54.
[6] 张瀚方. “天然去雕饰”:跨学科心理课堂的实践例析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 (07): 22-26.
联系人信息: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津梁街1号;邮编:215001
姓名:袁媛;民族:汉;学历:教育硕士;职称:中学一级;研究学科:中学心理
电话:15962165827;电子邮箱:602204930@qq.com
课题情况: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政策下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与正念教养干预的研究 C-c/2021/02/75 (主持人)